美國本土電子晶片行業正面臨來自海外的日趨激烈的競争,為此,美國政府希望成立一個新的專家小組,以保證在未來幾年本國企業在該行業的龍頭地位。
整體來看,目前美國的電子晶片産業狀況也不是太糟糕,據白宮方面統計,截至目前,晶片産業仍是美國第三大出口産業,同時擁有約250000個雇員。雖然英特爾(intel)仍是世界最大晶片制造企業,但它的競争優勢卻在日益下滑。
這主要歸因于兩點。首先,那些專攻于低耗能處理器的公司,如arm等在移動晶片領域比英特爾和amd這樣的大公司更具競争力。其次,像蘋果這樣的本土公司,雖然移動晶片部分一直由美國國内公司設計,但是硬體本身制造卻通常依賴于進口。
除此之外,它們還面臨一個較大的威脅——中國,中國已投入100億美元用于補貼其本土的電子晶片市場。與此同時,摩爾定律的放緩也讓整個業界感到頭疼。
現在,這個由來自英特爾、高通、微軟等業界資深專家組成的工作組旨在克服以上困難。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john holdren在聲明中解釋道,該小組将力尋國内和國際電子晶片産業正面臨的核心挑戰,并就美國如何繼續保持在該領域的上司地位給出具體意見。
實際上,這意味着将要探索新的潛在政策,例如探索用更小的晶片尺寸和更快的運算速度來建構更專業的處理器,然後對其進行重點投資。雖然這些企業大多來自美國政府,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私營或者海外企業,例如三星就已承諾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投資10億美元建造其自己的晶片制造工廠。
一個“土生土長”的iphone雖然目前看似遙不可及,但至少其内部晶片将更多的實作本土制造。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