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鎮化把握品質 資料分析讓管理更創新

發展智慧城市,是如今每個城市都在積極籌劃的,智慧城市的建設将為人們帶來美好生活,讓生活更加便利快捷。“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提高城鎮化率,人往哪裡去、錢從哪裡來,以及如何實作産城融合,是繞不開的重要課題。

随着我國城鎮化的加速發展,近年來的一個趨勢是政府開始更加關注城鎮化建設的品質。未來在将經濟增長繼續作為政策核心的同時,如何保證居民生活品質,解決諸如環境品質下降、擁堵、醫療衛生和食品安全等大城市病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也逐漸納入了管理者考核标準。而要改善城市公共服務和生活品質,進行科學、前瞻性的城鎮化規劃,隻有基于詳盡的資料分析,智能地應用資訊科技,才能使城市管理更具效率和創新性。

2012年起我國掀起了智慧城市的熱潮,截置目前,我國已有超過373個試點市、縣(區)納入住建部、科技部批複的試點名單,2012年、2013年共有193個試點,2014年新增83個試點市縣,2015年又新增97個試點,重點項目超過2600個,投資總額超萬億人民币。但值得注意的是,按住建部定義的智慧城市投資包括水處理等基建投入,而不完全是資訊化投入,且智能交通等行業投資部分資金來自原有預算,隻有城市資訊平台投資可以看作為純增量。

從歐美、日韓、新加坡等地較先進的智慧城市發展經驗看,我國對資訊技術及基礎設施的政策支援仍有紅利釋放空間;管理上将由“自上而下管理”向“更多市民和利益相關方參與,以及更開放的資料和形式”轉變;投融資模式也将從ppp向多種金融工具綜合應用。智慧城市已經進入大規模落地建設期,受益于大資料政策和技術發展,智慧城市的資料營運将随平台系統建設逐漸開展。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