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的網絡安全産業規模達到7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率超過40%,但相對國外來說,整體規模還是小,甚至比起傳統的it産業也小很多。
11月7日,中國首部網絡安全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家矽谷、北京、廣州的相關企業發現,相關企業極其關注這部網絡安全法,北京、上海的一些律師事務所已于法律通過當天推出網絡安全法教育訓練咨詢業務。
網際網路和安全技術領域的企業負責人、法律專家表示,中國網絡安全行業有法可依,相關企業将迎來行業利好,尤其對涉及網絡基礎設施以及資料存貯的企業将産生影響;另外,由于涉及網絡安全違法的處罰力度較大,有律師預測以後會有天價罰單出現。
行業開始有法可依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春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法律将對行業規範以及産業發展帶來較大影響,比如境外it企業進入中國方面。目前已經有網際網路企業在做法律方面的咨詢。
其中涉及基礎設施和資料方面的規範比較受關注,比如“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營運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營運中收集和産生的個人資訊和重要資料應當在境記憶體儲。因業務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按照國家網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辦法進行安全評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趙澤良解釋,法律的每一條款都符合國際貿易規則,網絡安全法不是要限制國外技術、産品的進入。
事實上,中國早已成為世界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戰場。以正在爆發的雲業務為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近期亞馬遜aws以及甲骨文等公司先後跟中國公司合作,布局中國雲市場,因涉及網絡安全以及一些資質方面的規定,相關企業正在探索入華新路徑。
廣州一家資料公司首席政策官、英國人mahdi shariff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實在資料安全方面,歐盟的相關立法一直最嚴格,包括歐盟以及美國等地區在網絡安全和大資料方面,都有相關的法律和規範,中國出台立法規範也是必然的。
劉春泉還表示,處罰力度大也是該法的一個亮點, 今後或有“天價罰單”出現。
法律規定中很多提到“一到十倍的罰款”,比如“處采購金額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劉春泉說,過去的一些規章制度,處罰力度一直不高,而國外在網絡安全方面的處罰一直很高,中國這也是跟國際接軌,網際網路裝置采購金額一般都很大,如果十倍處罰,金額會很大;過去也很少提到針對主管人員個人的罰款,這次明确提到對個人的處罰,責任更明晰。
網絡安全産業迎來發展期
網絡安全法出台,讓國内一些安全領域的企業感到振奮。
西電捷通公司副總經理黃振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立法期間,相關部門到他們公司調研過,法規出台有利于中國加強網絡安全技術創新,中國也會加大對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在國際網絡空間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方面的支援力度。
從前兩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高層表态以及此次法律出台,國家層面對網絡安全的重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網絡安全産業也正在爆發。北京一位律師介紹,他們的幾個網絡安全相關的客戶也都在近期拿到融資。
在黃振海看來,有兩條很重要,一是法律提到,國家建立和完善網絡安全标準體系。國務院标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制定并适時修訂有關網絡安全管理以及網絡産品、服務和運作安全的國家标準、行業标準。
還有一條是,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扶持重點網絡安全技術産業和項目,支援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安全可信的網絡産品和服務,保護網絡技術知識産權,支援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等參與國家網絡安全技術創新項目。
黃振海認為,制定行業标準,以及保護知識産權,對他們行業發展很關鍵,過去十幾年他們為此也一直在呼籲,這兩條将直接促進相關産業發展和行業創新,行業也迎來重大轉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總工程師尹麗波時,她也表示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對整個行業肯定有好處。企業為了加強自身的保護,公共部門要采取措施對整個網絡進行保護,所帶來的采購肯定會對産業有促進作用。
尹麗波介紹,中國的網絡安全産業規模達到7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率超過40%,但相對國外來說,整體規模還是小,甚至比起傳統的it産業也小很多。可能當下整個網絡安全産業都不到華為一個公司市值,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她還表示,在保護安全方面,大部分政府部門都已經行動起來。但企業這塊還有很大的空間,特别是中小企業,資訊化程度很低,更别說網絡安全措施。是以海量的中小企業,可能會是将來網絡安全産業的巨大目标群體。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