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菜養生
“不要跟廣東人比養生,你會輸得很慘”!廣東人的養生智慧都融入在了日常飲食當中。今天,導演老孫尋來兩道特殊的粵菜,一道号稱“世界第一”,另一道有“廣東第一”的美譽!專家強調:兩道菜補而不膩,特别适合現在吃。最最難得的是,兩道菜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烹饪方法極其簡單,一學就會!
“甯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專家指出:廣東人特别喜愛煲湯,一年四季不間斷,而能夠排名第一的,就是有廣東第一湯美譽的清補涼。
清補涼非常講究藥材的搭配,而且這些藥材可以搭配雞鴨魚肉不同的食材,具有清熱氣、補元氣、祛濕氣的作用。
清補涼:沙參、玉竹、薏米、百合、淮山藥、芡實、蓮子、大棗
沙參味甘甜,藥性偏寒,能滋陰益氣,生津清虛熱;玉竹藥性平和,能養陰生津;薏米具有健脾、祛濕、補腎的作用;百合滋陰生津、清心除煩;淮山藥和芡實藥性平和,能健脾祛濕,益腎固精;去芯後的蓮子藥性平和,能健脾益腎,清心除煩;大棗補益脾胃、益氣血。
注意:大棗不宜食用過多,否則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加三五個即可。
排骨雞爪清補涼
【食材】沙參20克、玉竹15克、百合20克、淮山藥30克、蓮子30克、芡實20克、薏米30克、大棗三到五枚、排骨、雞爪
【做法】
首先将沙參、玉竹、百合、淮山、薏米、蓮子、芡實、大棗等藥材泡發半小時到一小時;
排骨和雞爪焯水,撈出洗淨備用;
砂鍋加水,放入焯水後的排骨和雞爪,再将泡發的藥材都倒入砂鍋中,蓋蓋繼續加熱2小時;
出鍋前加入少許鹽和雞精即可。
【注意】
沙參分為南沙參和北沙參,南沙參偏于益氣養陰,潤肺化痰,更适合有慢性咳喘、幹咳無痰、口幹的人;北沙參藥性偏涼一點,主要是益胃生津,适合糖尿病患者以及熬夜上火人群,經常出現口幹舌燥用。
清補涼起源于廣東,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域和不同體質,在清補涼的基礎上進行加減。
1、沙參适合氣陰兩虛的人,北方寒冷地區或者體質偏寒的人,可以将沙參換成黨參或者太子參。
2、在空氣濕度較低的幹燥地區或秋季,可減少薏仁的用量或不用,以免其滲濕的作用過多地減少機體的津液。
3、大便幹燥、容易上火的陰虛火旺之人,可去掉薏仁、芡實和蓮子,這三種藥都具有收澀的作用,可能會影響排便。
4、素體痰濕體質(如形體肥胖、大便稀溏或舌苔厚膩)的人,盡量少用或不用沙參、玉竹、百合這些滋陰的藥材以免加重痰濕,可改用黨參或太子參來代替以健脾益氣,加用陳皮或橘紅來理氣化痰除濕。
大廚介紹,能夠号稱世界第一的,就是廣東的“雞”!據統計,在廣東每天吃掉的雞接近200萬隻,相關菜肴也超過200道。
而專家今天介紹的沙姜雞,同樣是廣東名菜,烹饪方法,更是出乎意料的簡單。
沙姜和生姜雖然功效相近,都有健脾益胃,溫中行氣的功效,但是作為食材,沙姜的質地更清爽,入口化渣。而且沙姜和雞也是非常好的搭配組合,雞肉溫補益氣血,而沙姜具有行氣健脾、益胃消食的功效,正好一葷一素,一補一消,功效互補。
生焗沙姜雞
【食材】清遠麻雞、沙姜、生姜、幹蔥頭、蒜、香蔥、紅椒、香菜
【制作方法】
首先将雞切塊,加入沙姜末、胡椒碎、鹽、蚝油、醬油、澱粉、香油,與雞塊抓勻入味;
厚鐵鍋加入少許油燒熱,放入大塊的沙姜、生姜、大蒜、洋蔥,爆炒出香味;
将調好的雞塊放在爆炒過的調料上方,蓋上蓋繼續中火加熱;
7分鐘左右,開鍋放上紅椒、蔥段和香菜,香噴噴的沙姜雞就做好了。
蘸料制作方法:沙姜末、醬油、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