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南永州扶貧:“輸血”“造血”雙軌并進拔“貧根”

作者:MtimeTime.com
湖南永州扶貧:“輸血”“造血”雙軌并進拔“貧根”

永州市東安縣農機局專家為村民講解新型插秧機的護理、維修、排障等技術。永州市供圖

湖南永州:扶貧攻堅注入“人才能量” “輸血”“造血”雙軌并進拔“貧根”

中新網永州11月2日電 (通訊員 周海平 唐一平 記者 唐小晴)選派人才到基層一線挂職、組建科技專家服務團進行智力扶貧、培養本土人才……近年來,湖南永州市聚焦扶貧攻堅,通過不斷創新人才工作,積極破解貧困地區“貧血”難題。三年來,該市共減少貧困人口369789人,貧困村出列131個。

湖南永州扶貧:“輸血”“造血”雙軌并進拔“貧根”

永州市派駐茅竹鎮三家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劉紅雨帶領工作隊員在田間指導貧困戶施肥。永州市供圖

彙聚人才:内提外引壯大“智囊團”

人才是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排頭兵。永州通過選派人才助力脫貧攻堅,并提出在扶貧一線鍛煉人才、發現人才、重用人才。

2015年,清華大學碩士研究所學生鄭明明被選派到省級貧困縣湖南江永縣,任源口瑤族鄉黨委書記。在他的帶領下,香芋、大棚蔬菜、烤煙等支柱産業興起。2016年,該鄉實作脫貧265戶876人,2個村退出貧困村行列,2017年底将脫貧701戶2230人,實作全鄉脫貧。

湖南永州扶貧:“輸血”“造血”雙軌并進拔“貧根”

永州市新田縣東升農場化标準富硒蔬菜産業基地。永州市供圖

2017年,永州市委又從引進的人才中選派18名綜合素質高、适應基層工作的人才,到基層一線挂職任鄉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同時啟動“萬名幹部下基層,精準幫扶解難題”活動,1萬多名幹部從市、縣機關,進村入戶開展結對幫扶,2607名幹部組建的工作隊駐村開展幫扶,實作全市貧困村駐村幫扶和貧困戶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全覆寫。

永州還新選派184名專職書記到貧困村、軟弱渙散村任職,補齊基層黨建人才匮乏短闆。

将存量人才引向扶貧一線的同時,永州也認識到自身人才總量不足的短闆。“如何解決人才的問題?靠的是内提外引。‘内提’就是用好現有人才,‘外引’就是大力引進人才,擴大人才增量。”永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晖說。

經廣泛征求意見,永州在湖南市州中率先出台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主要内容的“1+4”檔案,拿出1000萬元财政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引進。

今年上半年,有博士、碩士研究所學生227人選擇永州,獲得工資待遇、生活補貼、崗位聘用等八方面政策優待。

用好人才:科技特派員智力扶貧

若缺乏有效整合,人才的合力難以發揮。

為打破困局,永州迅速完善科技特派員選派辦法:由單個選派向團隊選派轉變,由市内選派向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提升,确立了“一個産業聘請一名專家組長,背靠一所高校(院所)資源,引入一個高層次人才團隊,培育一支本土人才隊伍,發展一個産業”的思路。

圍繞基層需求清單,永州市委積極對接湖南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請或邀請知名專家學者,組建5個科技專家服務團。團長挂職任科技副縣長,分别派駐市内5個貧困縣,進行智力扶貧、科技扶貧。

挂職任江華瑤族自治縣科技副縣長的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陳江濤教授全力幫助當地做大做強苦茶産業。“從單一隻做綠茶,發展到白茶、紅茶等多個茶類,銷售均價從過去的20元/公斤提高至800元/公斤,直接帶動2萬農戶增收。”陳江濤說。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黃生強教授和團隊選擇發展九嶷山兔産業。目前,該公司出欄兔子200萬隻,年保有存欄量20萬隻,公司産值達1200萬元,銷售額較去年增長15%,直接幫扶貧困戶239戶,每戶增收1萬餘元。

“有了科技專家團隊,科技特派員就找到了發揮作用的平台。”甯遠縣科技特派員胡興說。

培養人才:“輸血”和“造血”雙軌并進

扶貧先扶智,“輸血”更要“造血”。永州通過大力教育訓練本土人才,讓貧困地區從源頭上拔“貧根”、治“貧病”。

永州道縣營江街道上汶村村民蔣樓喜,通過種植金絲黃菊和打造茶葉品牌,實作了帶頭富和帶領群衆共同富的雙赢效果。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貧困戶許立紅通過教育訓練發展了泥鳅養殖産業。

圍繞本地優勢産業和基層群衆需求,永州還以永州工貿學校為載體,與農業部幹部管理學院共建實踐教研基地、教育訓練中心等模式,大規模開發培養農村實用技能人才,重點培養鄉鎮、農村、社群、企業等基層機關所需的醫療教育人才、文化旅遊人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每年教育訓練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10000餘名,在5年内實作全市基層幹部、教師、醫生、農技員、網格員等基層人才能力提升教育訓練全覆寫。

目前,該市各貧困縣區紛紛在“造血”上下功夫,積極創新教育訓練舉措。其中,國家級貧困縣新田縣利用“網際網路+”在教育訓練、就業等過程中的內建作用,着力培養産業脫貧勞工。2016年以來,新田通過“一戶培養一名産業勞工”,為城鄉困難家庭脫貧解困2700餘人。

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則大力培養醫療扶貧人才,借助遠端醫學平台,進行遠端重大搶救手術指導、教育訓練,為實作“大病不出縣”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