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雙十一節”延續了過往節前猛烈厮打節後大曬資料的劇情,阿裡巴巴集團24小時的交易額最終定格在912億元,再創造曆史新高。節後,阿裡巴巴集團分别給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發出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感謝營運商人在“雙十一”期間為保障網絡穩定和網速等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感謝信一時也在營運商人激起千層浪,褒貶不一。面對阿裡巴巴集團的感謝信以及“雙十一”期間天貓的交易額,營運商們又該作何感想?給正在創新轉型的營運商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本文帶着這樣的問題談三點看法。
一、營運商的價值在“雙十一節”中是得到了提升還是反之?
2009年開始,僅僅七年時間把一個比較普通的日子打造成了一台老中青(今年聽到很多五六十歲能操作電腦的人加入剁手大軍的故事)三代喜聞樂見的大型購物狂歡節,這足以讓越來越多的商家不得不認真對待“雙十一”這一天,營運商們也不例外。營運商與“雙十一”有兩個關鍵交點:一是在這一天參與到優惠大軍中賣自己的東西,打折賣手機或者套餐;二是本職的網絡服務保障工作。這兩件事情能給營運商自身的價值提升帶來幫助嗎?
首先,将天貓作為手機終端或者流量套餐等銷售管道,可以看到營運商們總部和省份公司也在圈子裡積極曬銷售業績,特别是手機終端的銷量創新高的,更是當做捷報大加宣揚。不過在個人看來還是至少有兩大關鍵問題對價值提升是負貢獻:一是銷售額表面光鮮(當然,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追求這個資料),未必是薄利多銷,也加大了對淘寶管道的依賴度;二是集中打折銷售,在售後等方面也增加了隐患,最終表現為使用者的上當受騙等種種不良負面評價而對營運商品牌價值是傷害。
其次,營運商最根本的網絡管道的價值。突發網絡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加以保障,除了裝置能力外,人員投入也是重頭。加班加點有加班工資則增加了人工成本,沒有加班工資則加大了怨言和不滿。在這種情況下,移動側的流量消耗會有增加。但畢竟不如固網寬帶用電腦操作體驗更好,這部分需求是固定套餐的,無新增收入。是以,在公衆使用者側移動流量消耗對網絡管道收入貢獻有限。相反,網絡稍微擁堵出現沒有搶購到的情況下,營運商隻有挨罵的份。是以,從阿裡巴巴企業側能夠獲得多大管道利益?也許有,是商業秘密。但我估計營運商人對這種利益缺乏感覺。
第二個問題的關鍵,個人還是主張要提高基礎管道價值,進行采購非對稱的價格政策,面向企業要提高服務價格,這與“提速降費”要求并不沖突。如果這點也做不到,那麼“雙十一”這樣熱鬧的活動越多,營運商的企業價值越不能得到提升,隻能網絡管道的重要性在提升,但沒有更多轉化成自身可實作的價值。
二、營運商們能否以流量為媒,打造自己的盛日?
一年一度的5?17國際電信日,在營運商人眼中是個大日子,但最近這幾年辦下來越來越有一種雞肋感,對于行業企業和公衆使用者而言,已經越來越有審美疲勞。當然,這也與隻是辦辦展會,主管的高層上司例行參觀參觀等有關。
結合電信營運商流量經營的概念,特别是流量後向經營創新的探索,營運商們能否效仿“雙十一”的做法,以流量為媒,打造一個屬于營運商們自己的盛日?這樣的日子,不再是簡單的打折賣賣自己的那些東西為主。而是以流量資源為媒介,來一場以虛拟物品為主的銷售盛宴。同時,一些積極涉足網際網路+的傳統行業企業也可以融合進來。
事實上,中國聯通今年舉辦的1024節就在這個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根據中國聯通披露的資料:2015年10月24日,在“1024流量節”活動開啟之後,由于參與使用者衆多,導緻伺服器出現故障。在相關業務部門持續擴容伺服器下,最終活動順利舉行,1070萬次限時瘋狂搶購,500萬筆流量産品被使用者搶購。在活動期間,聯通2g/3g/4g使用者均可以10元(1折)優惠價格搶購原價100元的1g全國流量半年包。與此同時,上海、北京、廣東、山東等17個省分公司還聯合騰訊視訊、優酷視訊、pptv、鳳凰衛視、qq音樂、酷狗、酷我、音悅台8個音樂、視訊網站,開展了“流量包0元限時搶購”活動。
是以,個人認為作為創新突破的流量後向經營業務,可以參考這種模式進行大膽嘗試,投入更大的流量資源,範圍進一步擴大。如果說阿裡巴巴的“雙十一”是以網際網路流量為基礎進行,那營運商就是以更加底層的網絡管道流量為基礎進行,要做的工作是将這種更底層的流量顯性化利用起來,讓各方更加有感覺。這個需要營運商們合力推動,首先是形成品牌效應,其次才是類似于今年阿裡、京東和蘇甯等在節前要不要以及如何開撕的問題。
三、隐藏在“雙十一”背後的技術競合戰,對營運商挑戰不小
在阿裡巴巴的感謝信中,特别提到了包括中國電信雲公司在内的專業化雲計算服務平台。而阿裡巴巴旗下也有專業的雲計算服務平台——阿裡雲,對外提供大規模計算與分析、負載均衡、彈性計算、資料庫、存儲與cdn等專業化服務。在全國上規模和等級的雲計算服務平台中,阿裡雲便是其中的一家。而“雙十一”如此大規模高并發的活動,更多的還是依賴自己的雲計算專業團隊,說句不客氣的話,營運商提供的僅僅是更為底層的網絡管道的運維保障能力,在這基礎之上的雲計算、負載均衡等能力,更多的還是自己。是以,每一次類似“雙十一”的活動,對于bat們來說,都是一次次對自己的雲計算團隊能力的鍛煉和檢驗。
而站在營運商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未來在雲計算服務能力方面必然和包括bat在内的公司存在競合關系,目前階段可能還是以合作關系為主,互相之間還能維持比較良好的合作關系。但越到後面的競争關系也越明顯,而且,個人的看法,在雲計算服務能力方面,電信營運商也還主要是以獲得管道基礎價值為主,在管道之上的雲計算能力帶來的增值服務價值,依然是以bat為代表的這些公司為主。下次判斷的關鍵一條在于團隊的能力上。在雲計算服務能力上,專業一流的技術團隊更多是在bat為代表的公司,而不是營運商。
總而言之,我們在圍觀“雙十一”這場盛大的表演的時候,我們冷靜的從營運商的角度去看待,會發現,營運商主要也就是湊了個熱鬧,能夠從中實實在在獲得的經濟利益并不明顯。相反,暴露出來的營運商在未來諸如雲計算關鍵領域布局的問題更大。是以,對于阿裡巴巴發出的感謝信,還真别太高興!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