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能家居是CES重頭 但物聯網通信協定才是關鍵

導語:《pcworld》網絡版今天刊文稱,今年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将會有許多物聯網裝置亮相,而最大的問題之一在于,這些裝置如何與其他智能家居裝置實作互聯。《pcworld》對目前智能家居領域的技術和問題進行了全面的介紹。

以下為文章全文:

目前判斷什麼樣的标準或協定将獲得智能家居行業的普遍接受還為時過早。新系統仍在出現。盡管搭載新系統的裝置能互相相容,并相容較老的裝置,但讓這些裝置完美地配合工作還很難做到。

互聯家居裝置将使人們的生活更簡單。連接配接至車庫大門的智能恒溫器能知道誰正在回家,并根據來者的偏好啟動暖氣或空調。智能照片和智能音響系統也可以參與其中。

這樣的夢想正在成為現實。市場研究公司parks associates上月表示,2015年美國互聯家居裝置的使用者增長了50%,而美國43%的家庭在未來一年中将會購買智能家居裝置。

nextmarket分析師邁克爾·沃爾夫(michael wolf)表示,目前大部分使用者隻關注單一裝置。他們可能會購買智能恒溫器,或是聯網的智能車庫門鎖,但他們并未準備好使所有家居裝置智能化。

不過,使用者已可以友善地搭建智能家居環境。許多公司提供了智能家庭中心,讓使用者的家居裝置配合使用。一些廠商已經開放了自己的産品。例如,三星推出了smartthings,貝爾金推出了wemo,lowe's和staples等零售商也有自己的平台,智能家庭專家insteon則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庭中心和裝置。

at&t和康卡斯特等寬帶提供商也提供了此類産品,并確定這些産品能共同工作。這些系統或許從家庭安防起步,随後支援照明和環境控制裝置。

不過從長期來看,由裝置廠商或營運商來決定,哪些裝置可以互相通信還遠遠不夠。一些新平台目前可以支援多種多樣的裝置,而使用者可以友善地将裝置添加至平台。

這也是alljoyn、oic、brillo、weave、thread和homekit的理念,但有兩點需要指出。

首先,家庭物聯網裝置應當采用分層的架構。使用者面臨的大部分選擇都包括兩個方面:網絡層和應用層。前者決定資料包的傳輸方式,而後者則處理裝置如何互相通信。

為了讓兩款裝置配合工作,它們需要在這些不同分層上采用同樣的語言。如果采用的語言不同,那麼使用者就需要引入其他裝置,例如智能家庭中心或專門的軟體。

其次,統一智能家庭中心的未來仍不明朗。基于統一标準開發的産品應當可以完美地相容,而2016年這樣的産品将會越來越多。目前還無法判斷,是否有某一标準将會勝出。目前也不清楚,通過插件或其他方法實作相容性是否真的可行。

idc分析師邁克爾·帕爾馬(michael palma)表示,如果希望不同的家庭物聯網生态系統共同完成複雜的任務,例如實作整個家庭的智能化,那麼還需要5年時間。他認為,目前在嘗試将已購買的智能家居裝置互聯的過程中,許多使用者将會感到失望。

專注于應用層的多個知名平台将在ces上進行展示:

1.alljoyn:基于高通開發的軟體,alljoyn已發展成為開源的架構,并由allseen alliance管理。這一組織的成員包括微軟、思科、松下和索尼。該組織已開始對産品進行認證,并確定産品可以互相相容,到目前為止隻有4款裝置通過了認證。allseen物聯網進階主管菲利普·德斯奧特斯(philip desautels)表示,其他一些裝置對alljoyn的支援隻有幾個月時間,而這些裝置的廠商正在更新至最新版本,并申請通過認證。

2.oic:該組織全名為“開放互聯聯盟”,成員包括英特爾、三星、戴爾和思科。該組織已經測試了多款産品,并計劃在今年的ces上進行展示。oic執行主管邁克爾·裡奇蒙德(michael richmond)表示,通過名為iotivity的開源項目,采用其他技術,例如alljoyn的廠商可以實作與oic産品的互聯。

3.homekit:這一軟體架構由蘋果開發,能幫助使用者通過iphone,以及藍牙或wifi連接配接去控制家居裝置。當使用者的iphone不在身邊時,也可以通過apple tv機頂盒來進行控制。通過類似insteon smart hub pro的系統,其他智能家居平台也可以連接配接至homekit。不過,蘋果控制着homekit生态系統,并決定哪些裝置可以進入這一平台。

4.brillo和weave:這兩大軟體是谷歌為應對homekit而推出的産品。brillo是一款基于android、節能的物聯網作業系統,而weave則是一款類似alljoyn和oic的中間件,幫助裝置互相識别身份和功能。weave可以支援除brillo以外的其他作業系統,并支援3種不同的網絡協定,包括wifi、藍牙le和thread。目前nest正在推廣這一系統。

5.zigbee:zigbee的推出已有一段時間,并被內建在多款産品中。面向多種裝置的zigbee标準近期出現在zigbee 3.0規範中。parks associates分析師湯姆·科博爾(tom kerber)表示,目前zigbee和z-wave是市場領先者,提供了全棧式解決方案,確定裝置能互相相容。不過這樣的相容性可能需要智能家庭中心的支援。zigbee聯盟表示,在這一平台與alljoyn或oic之間可以開發專用的網橋,進而實作相容性。此外,該聯盟還在讨論對thread的支援。

6.z-wave:這一技術來自晶片廠商sigma designs,目前也被用在了許多裝置中。這也是一款全棧式解決方案。不過,z-wave聯盟表示,正在探索多種方式,連接配接alljoyn和oic等其他平台。

在今年的ces上,一些裝置廠商還會讨論所使用的網絡技術。以下是其中的要點:

1.wifi:wifi仍将是智能家居網絡的核心,但許多小尺寸、低功耗裝置無法直接連接配接wifi。

2.ieee 802.11ah:這是低功耗版本的wifi技術,預計将于2016年獲得準許。

藍牙:藍牙le已被廣泛使用,預計2016年這一技術的覆寫範圍将會更遠,并支援網狀網絡。

4.z-wave:來自sigma designs的低功耗網狀網技術,目前已被許多互聯家居裝置使用。

5.zigbee:基于ieee 802.15.4的網狀網技術,同樣被許多低功耗家居裝置使用。

6.6lowpan:僅僅支援ipv6的ieee 802.15.4網狀網技術。

7.thread:2014年推出的一種協定,基于6lowpan,在安全性、路由建立和裝置喚醒等方面有所加強。

8.ule(ultra low energy):近期推出的低功耗版dect無繩電話網絡技術。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