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作者:屠狗輩

『象數易學與科學的差異』

莊迪君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象數易學與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研究大自然的規律或本體。易學特别是與實體學最為接近,不過态度和方法卻迥異:

(一)『選擇上的差異』:一個心比天高,選擇研究天下最複雜的系統~天下萬事萬物,而對研究的嚴謹度卻沒有要求。另一個則強調研究的嚴謹性,是以隻能選擇研究最簡單的系統~一個物體的運動。前者是《象數易學》,後者是科學中最尖端的《實體學》。

易學到底如何研究天下最複雜的系統呢?易學家遵守儒家法先王和師古人的傳統,效法原始部落首領伏羲的要求而已。黑格爾說這是憑直覺,随意和膚淺地定義各種卦象與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卦、爻之間的錯綜複雜關系。

翻閱《說卦篇》和《系辭篇》,特别是看了一經說至百萬餘言,大師衆至千餘人的《漢易》和聖人朱熹的研究後,我無法反駁黑格爾。

相比實體學,因為要求必須滿足數學邏輯推理和實驗驗證,是以幾千年如一日,從古典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到弦論,實體學家今天仍然還在埋頭研究這個最簡單的物體運動系統而已。

特别是簡單的科學研究,卻科技成果累累,而複雜的易學研究的成果,除了一個世紀的外侮和民族災難,就是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粹的呈口舌之快而已,我更是無語。

易學家這好高骛遠的思想能博大精深嗎?老子說不能!原話是“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知識全面的黃老道家思想才是民族思想的精粹吧?

易學家肯定無法想象,從阿基米德到伽利略和開普勒的兩千多年,實體學家就是困在準确定義瞬時加速度這麼簡單的一個概念上而無法突破!這就是“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道理。

如果把這個問題交給孟喜、京房、虞翻、陳抟、邵庸或是朱熹,早就把加速度定義一千八百回,又再産生大師千餘人了!

(二)『語言的局限』:早在2000多年前,希臘人已意識到希臘語的局限而選擇用數學語言來描述實體學,然而即便是數學語言也十分局限。正因為語言的局限,伽利略和開普勒的無數實驗和天文觀察,隻能總結出許多經驗公式而已。比如運動方程:外力等于品質✖️加速度,或f=ma。

必須等到牛頓發明微分,把瞬時加速度定義為a=x‘’(t),運動方程f=ma才變成可解的微分方程f=mx‘’(t)。這也叫做牛頓微元模組化(differential model)。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于是牛頓微元模組化成為力學、熱力學、流體力學、電磁學等領域的理論建設工具,成就蒸汽機、内燃機和電氣的發明和18~20世紀的兩次工業革命。

作為研究物體運動的語言,當運動快速或物體微小的時候,微積分和向量又不充分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必須應用黎曼幾何、張量、泛函分析等數學語言,尚且不充分。

到底是什麼原因,易學應用文言文和64個卦象就足以描述和研究天下最複雜的系統呢?是文言文比拉丁文和微積分都優越嗎?

告訴你吧!亞馬遜熱帶雨林原始部落的巫師說,土族的語言就充分了,占一卦就知宇宙玄機!原因是他們是文盲,不知語言的局限。易學家都是數學文盲,是以他們不能了解數學是認知宇宙本體的語言。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儒生排斥邏輯學和科學』

為什麼儒生排斥邏輯學、數學和科學呢?因為他們認為《象數易學》把它們全都涵蓋了。他們認為易學中的“筮數”就是高深的數學,而且是通天的天地之數!至于科學嗎?台灣國學大師南懷瑾說:“《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之智慧。我懷疑《易經》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期留下的,因為它的科學、哲學道理太高明了。”

曾仕強教授說:“《易經》是伏羲把宇宙人生所有的奧秘全部參透了的産物,是後人永遠無法超過的。《易經》是包羅萬象的,包括天文,地理,兵家,醫學,甚至于出現在電腦。”

“筮數”定義1~10之間的奇數為天數,偶數為地數,它們的和55為天地之數,去掉零頭得50是大衍之數。然後定義“大衍蔔筮法”,用50香薰過的蓍草來推導(占蔔)出卦象。

其實作為占蔔成卦的手段,“大衍蔔筮法”,完全可以用一個裝64根刻寫各個卦象的竹簽替代。如拜神求簽一樣抖出一根竹簽,便得卦象。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也許易學家會說那不行!大衍蔔筮法得到老陽或老陰時,必須用物極必反的規律把它變成老陰或老陽!我姑且不去争論這随意的規律,我做一個四面體的骰子,四個面上分别刻老陰,少陽,少陰,老陽等四相。擲三次,每次擲出老陽或老陰時就物極必反。這是否可以替代大衍蔔筮法呢?既然金錢卦可以替代大衍蔔筮法,這應該可行了吧?

易學家會說那不行!你露出來的有三個面,看哪一個面呢?沒聽過天機不可洩露嗎?當然是看蓋着的那個面啦!如果嫌不夠直覺,那就用透明塑膠來做骰子,字全部像鏡子倒影一樣,倒過來寫。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用“四面蔔筮法”可以直接得到四相和卦象,是以就不需要筮數了!象數易學是否就變成蹩腳的“象易學”了呢?

『朱熹是數學文盲』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為什麼儒生會把“筮數”視為高深的數學呢?因為宋朝最偉大的學者朱熹都研究“筮數”和“筮儀”,而且和郭庸公開争論大衍蔔筮法。

大衍蔔筮的運算法(algorithm)是通過揲取50根蓍草來占蔔出卦象,其定義是:“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觀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故再扐而後卦;三變四營而成易”。

其實天地之數55,大衍之數50、挂一和歸奇都是多餘的,就是故弄玄虛而已!把多餘的概念和文字删除掉,大衍蔔筮法就是:“大衍之數四十八,分而為二,揲之以四;三變四營而成易;三輪成卦”。

說白了,大衍蔔筮法就是利用48能被4多次整除的性質,得出6、7、8或9,來代表四相,重複三次而成卦。我嘗試用數學語言來闡釋以48替代50為大衍之數的演算:

一變:用48根蓍草,n=48。

分二:随機分左右手兩組,分别為(x,48-x),x為随機數。

揲四:左右蓍草數分别除于4,除得盡時,定義餘數為4而不是0。因為48可被4整除,得總餘數=左右餘數之和=4或8。

總數減去總餘數,得新總數n1=48-8=40或48-4=44。

二變:分二:随機分左右手兩組(x,40-x)或(x,44-x)。

揲四:左右分别除于4,因為40和44皆可被4整除,得總餘數=左右餘數之和=4或8。

總數減去總餘數,得新總數n2=32或36或40。

三變:分二:随機分左右手兩組(x,32-x)或(x,36-x)或(x,40-x)。

揲四:左右分别除于4,因為32,36和40皆可被4整除,得總餘數=左右餘數之和=4或8。

總數減去總餘數,得新總數n3=24或28或32或36。

四營:總數除于4。得n3/4=6(老陰)或7(少陽)或8(少陰)或9(老陽)。初爻和二爻完成。重複三回得卦象。

回到朱熹和郭庸針對大衍蔔筮法的争論,朱熹認為三變都必須卦一;郭雍卻認為隻需第一變卦一即可。以48替代50為大衍之數,卦一歸奇都是多餘的,是以朱熹和郭庸的争論是多餘的。他們為什麼會公開争論這多餘的卦一呢?因為兩人都是數學文盲!

從孔子到朱熹和王陽明,大儒們都是數學和科學文盲!但是與孔子同時代的墨子和公孫龍子卻是數學家和科學家!遺憾的是,墨家、名家和集大成的稷下黃老思想都被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漢儒罷黜了。我是胡言亂語嗎?

『被漢儒所罷黜的墨家邏輯學和科學』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墨子不但是數學家而且還是邏輯學家。數學邏輯是西方19世紀的産物。源頭是阿裡斯多德的“三段論”(syllogism)。讓我先看看三段論:b=>c,a=>b 則 a=>c。

例子:a是貓,b是動物,c是會死。三段論的邏輯推演(inference)是動物會死,貓是動物,是以貓會死。僅此而已。

讓我們來看墨子的邏輯。墨子說:“小故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無之不必然”。小故也叫必須條件,大故叫充分條件。

墨子和阿裡斯多德一樣,講究的是推演邏輯(inference)。用符号表示墨子的概念,考慮推演a=>b,其中a為b的大故,b為a的小故。

大故有之必然是a成立則b成立,即a=>b;小故有之不必然是b成立則a未必成立,即b÷>a。小故無之必不然是~b=>~a,這是逆反(contrapositive)命題。大故無之不必然是~a÷>~b。

墨子涵蓋了阿裡斯多德沒有涵蓋的必須與充分條件推導邏輯。墨子是否涵蓋“三段論”呢?這是呼之欲出的。

a=>b,b=>c用墨子的語言是如何表述呢?那是a為b的大故,同時b為c的大故,用墨子的語言,a為c的大大故。我是否可以了解大大故是大故呢?這是對語義(semantic)的了解。

即便是a為c的大大故則a為c的大故的語義不能被接受,這推論(corollary)也實在是太直覺了。墨子連逆反(contrapositive)命題都能準确闡述,怎麼可能忽略如此的簡單推論呢?我認為要嗎上述墨子的語義成立,要嗎這推論存在于《墨經》遺失的篇章中。

如果大大故為大故成立,則a為c的大故,于是用大故必然的邏輯,可推演得a=>c。這就是阿裡斯多德的三段論。

《墨經》記載杠杆實驗:“衡,加重于一旁必捶,權重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标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标必下。标得權也。”

譯文是,杠杆在平衡狀态時,在一邊加重量則必下垂。這是因為權重不相等的緣故。要平衡則必須是本力臂短,标力臂長。權是臂長,重是重量,權重就是力矩。把兩邊的重量增加到一樣,則标邊必然下垂。那是因為标邊得權重的緣故。這就是杠杆原理。原來中國人的稱是用實體學計算出來的。

《墨經》還有光學實驗和說明,原文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故景障内也。”

白話譯文是:光線照人成映像,下面顯示的是人的高處,高處顯示的是人的下部。把足部下面的光線遮住,是以映像形成在上面。把頭部上面的光線遮住,是以映像形成在下面。這是障礙光線入室内所形成的效果。這就是針孔相機原理。

對漢儒來說這是不合大道的奇技淫巧。章太炎考證:“墨子之傳,絕于漢後,其兼愛、尚同、天志之說,守城之技,經說之辯,皆亡矣。”

曆史驗證:研究“筮儀”、“筮數”和排斥科學,其成果是什麼呢?易學家說那是傳承博大精深的華夏傳統文化,和可以了解宇宙古今一切問題,這是科學所做不到的!你信嗎?王夫之、愛因斯坦、楊振甯和李約瑟都不信。李約瑟說儒家思想阻撓科學的發展;王夫之說那是亡國之學!

馬來西亞華校教總副主席莊迪君博士談中華文化(十)

事實是,崇尚儒學、易學和理學的宋朝亡國于蒙古,明朝亡國于滿清。還有西洋槍炮要了滿清的命!

幸虧中國人不再延續儒生食古不化的傳統,不然上世紀50年代就被美國要了命!遠的不說,就說這個庚子年,如果主流學術研究是易學,兩個甲子前的曆史肯定又輪回!這一回,即便是疫情沒要命,美國也要中國人的命了!為美國服務的精英例外。

另一個事實是,涵蓋哲學、政治、經濟、軍事和科學的黃老道家思想而不是易學,成就中國曆史上兩個最偉大的盛世,文景黃老之治和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