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公姬旦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為西周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實行“分陝而治”平息“三監之亂”平定五十多個叛亂國遷都洛邑

作者:蘇城素語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為不寐?”王曰:“告女:維天不飨殷,自發未生於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周文王姬昌子嗣頗多,正妃太姒就生育十個兒子,其中次子武王姬發和四子周公姬旦最有才能,且備受群衆愛戴。姬發和姬旦協助父親治國安邦,是周文王的左膀右臂。周文王去世後,由于嫡長子伯邑考早亡,次子姬發即位,是為周武王,由姜子牙、姬旦輔政,武王凡遇軍國大事都與弟弟姬旦商讨。武王滅商後夜不能寐,建國僅三年便去世了,武王長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

周公姬旦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為西周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實行“分陝而治”平息“三監之亂”平定五十多個叛亂國遷都洛邑

周公吐哺

周公旦是非常有名的孝子賢孫,為人寬厚慈愛,他的才德在衆多兄弟中也算鶴立雞群,西周建立初期政權很不穩定,周公旦的為穩固西周政權南征北戰,那麼周公旦為西周做出了哪些貢獻?

據史籍《左傳·隐公五年》記載:“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

西周建立初期,政治局面很不穩定,周武王因勞心過度、操勞過度,在建國三年後駕崩了,此時年僅十四歲的姬誦即位,史稱“周成王”。武王臨終前任命以周公旦為首的四位重臣輔佐周成王。這四位大臣分别是周公姬旦、太公姜子牙、召公姬奭、太史尹佚,此四人是史上賢名昭著的“周初四聖”。為了更加有效的定國安邦,周公姬但與異母弟召公采取“分陝而治”,顧名思義就是陝以東屬于周公旦的管轄範圍,陝以西為召公奭管理。

《史記》:“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燕迫蠻貉,内措齊、晉,崎岖彊國之間,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後亡,豈非召公之烈邪!”;“武王克纣,天下未協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甯東土。”

召公奭接管陝西後,大力發展農業,讓黃河中遊地區得以發展,使得國家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召公奭寬厚仁慈備受百姓擁戴,讓西方的百姓和貴族都得以安置,沒有處事不周到之處。召公死後,他顯著的功績讓百姓戀戀不忘,召公曾經一次到鄉邑巡視,在棠樹下處理政務,召公死後百姓舍不得砍伐棠樹,以此來紀念召功。

《史記》: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

周成王臨終前讓召公輔佐周康王,召公仁慈善良,身為輔政大臣長達四十幾年未用酷刑,他實施的仁政,使得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故有“成康之治”之稱。

周公姬旦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為西周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實行“分陝而治”平息“三監之亂”平定五十多個叛亂國遷都洛邑

周公旦壁畫

周公姬旦接管陝東一帶後,此時商王朝遺民還虎視眈眈,尤其是部分貴族,商朝滅亡後,他們的地位一落千丈,周公守護東方,防止商朝遺民造反,在監管的同時為西周開疆擴土,周公在守衛西周王朝疆土上功績顯著。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

周公和召公是滅商的首要功臣,“牧野之戰”周公持大钺、召公持小钺分别站在武王左右,他們是武王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周公旦功績最為顯著,西周建立初期周公旦在朝中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周武王病逝後,周公旦是首要的輔政大臣,這引起姬鮮的不滿。

姬鮮是周武王的胞弟,排行老三,滅商後姬鮮封在管地,史稱官叔。武王同母五弟封在蔡地,史稱蔡叔。武王同母八弟封在霍弟,史稱霍叔。他們的封地都是在首都附近,主要職責是監視商纣王之子武庚,史稱“三監”。

按照西周世襲制“父死嫡繼、兄死弟及”的承襲制度,周武王死後,最年長的是老三管叔姬鮮,是以老四周公旦輔政讓姬鮮大為不滿,他說:“長幼有序,為什麼老四輔政,我卻在這兒監視武庚,老四的封地在齊國,齊國土地肥沃,他卻留在都城監國,必定居心不良。”

加之周公旦攝政期間,在一些诰書上還署名“王若曰”。這種暗自稱王之行為,讓嫡親兄弟憤憤不平,尤其是姬鮮。頗感不平的姬鮮便四處造謠生事誣蔑周公旦圖謀不軌。随後鼓動蔡叔姬度、霍叔姬處,拉攏東夷,勾結武庚打着反周複商的旗号起兵造反。就在此時商王朝宗室和貴族聽說武庚要複國,十五個諸侯國紛紛趕來支援武庚。周公旦在姜子牙和召公的支援下親自率兵讨伐叛賊,平定三監之亂。武庚、姬鮮被斬殺,蔡叔姬度被流放,霍叔姬處貶為庶人,由于商纣王之兄微子沒有參加叛亂,賜其宋國,建立宋國。将商朝遺民向成周地區遷移,從此淪為奴隸。

周公姬旦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為西周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實行“分陝而治”平息“三監之亂”平定五十多個叛亂國遷都洛邑

周公塑像

三監之亂平息不久後,東部又開始紛紛造反,他們不服周王朝的統治,還想反周複商。周公繼續東征讨伐東方叛亂國。其中奄國是大國,是叛亂國之首。周公納谏辛公的建議先滅徐國、熊國等諸多小國,再向東南方向攻克九夷,随後北上滅商朝的故都奄,奄王投降,商朝殘餘勢力被徹底擊潰。周公用時三年平息東方叛亂,先後滅掉東方五十多個國家,西周王朝的疆土一路向東擴充。震懾東方他國,東方其他國家紛紛投降。

東方雖然得以平定,但是政治局面還是較為動蕩,為了更好的管理東方,周公向周成王進谏将都城往東遷移至洛邑(今洛陽),同時把商朝的頑固貴族也遷至洛邑。周公還建議東方衆多諸侯國并不是周王朝的功臣和子弟,以防有異心,将姬姓子弟和大量功臣封到東方建立諸侯國,随後相續建立七十多個諸侯國,為周王朝的疆土保駕護航。

結語:

《尚書大傳》稱:“周公居攝三年,制禮作樂,周公将作禮樂,優遊之三年不能作,君子恥其言而不見從,恥其行而不見随。将大作,恐天下莫物品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揚父祖功業德澤,然後營洛,以觀天下之心,于是四方諸侯率其群黨,各攻位于其庭。周公曰:‘示之以力役且猶至,況導之以禮樂乎?’,然後敢作禮樂。”
周公姬旦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為西周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實行“分陝而治”平息“三監之亂”平定五十多個叛亂國遷都洛邑

周公旦的豐功偉績在《尚書·大傳》大概歸納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緻政成王。“他在政治經濟上采用世襲制(嫡長子繼承)、井田制、分封制。西周王朝建立初期東方政治局面動蕩,在周公的治理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從此以後給周王朝帶來了幾百年的太平盛世。周公衆多功績中美名昭著的是“制禮作樂”,孔子是周公的鐵杆粉絲,把周公視作老師,儒家思想的始祖。

周公執政期間善待殷商遺民,并沒有對他們進行大屠殺,對于歸降周王朝的殷商後裔還賜地封爵。周公對成王赤膽忠心,毫無他念的輔佐成王。周公攝政七年後,天下太平,此時成王已成年,周公便将朝政還給成王,自己回封地養老,此乃大仁大義之舉。成王對周公非常尊敬,在他死後,不敢将他視作為臣子,将他安葬在父親武王墓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