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野豬、害蟲侵襲密雲落窪村

野豬、害蟲侵襲密雲落窪村

昨日,落窪村一農戶在被野豬所毀壞的玉米地裡。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野豬、害蟲侵襲密雲落窪村

前日,落窪村内樹上的害蟲。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相關部門表示會提供防蟲技術支援,因野豬受損農戶也将獲補償

“今年真是邪乎了。”前日,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落窪村的村民馬國真,指着自家承包的幾十畝光秃秃的闆栗樹說。而在同村村民蔡秀文家,野豬“光顧”後的玉米地被踩踏大半。

今年,受蟲害影響,整個落窪村的闆栗樹、核桃樹都被蟲子啃光,幾乎絕收。而山裡的野豬也來侵擾,不少村民家将要成熟的玉米地被野豬多次光顧後夷為平地。

太師屯鎮的園林綠化部門昨日回複,會給予果農防治蟲害方面的技術支援,村民被野豬損毀的農作物也将得到相應補償。

現場1

栗子林被啃成“秃子”

眼下應是枝頭挂滿栗子的時候,但前日下午新京報記者在落窪村村民趙春武家的栗子林裡,看到的是整棵樹上密密麻麻爬滿了蟲子,隻有樹的頂部殘留着四五顆果實,十分瘆人。經粗略統計,僅一棵栗子樹上就有五六百隻蟲子。因樹葉已被啃光,站在林間,能接連不斷地聽到蟲子墜落地上的“啪、啪”聲。

據趙春武介紹,他家有150多棵栗子樹,收成好的時候,一年能有2萬元左右,但目前這些栗子樹幾乎全被啃光。趙春武的情況并非個案。在落窪村,道路上的栗子樹、核桃樹被啃枯,像已經提前“過冬”。

村民馬國真家是村裡承包栗子樹的大戶,光能收果的成樹就有3000棵,一年能收四萬元左右。今年為了防治蟲害已經多打了兩次農藥,但還是沒能保住栗子樹。

馬國真家承包的山頭上,能明顯看到成片光秃秃的栗子樹。“背面那一頭比這還嚴重呢,都啃成秃子了,打藥根本沒有用,打不死。”她說上一次遭遇蟲害還是80年代的事情。更讓她擔憂的是,今年被蟲子啃光,栗子樹明年的收成也定會受到影響。

多位村民介紹,落窪村共有約6000棵栗子樹和約1000棵核桃樹,無一能夠幸免。而落窪村村支書郝洪武說,不僅落窪村如此,“附近的幾個村子都是這樣。”

【回應】

技術人員已到現場檢視

昆蟲學者張巍巍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落窪村的栗子樹上有黃刺蛾幼蟲、藍目天蛾幼蟲和春尺蠖等多種蟲,它們多以林木葉片為食。記者發現,這些蟲子啃食的不僅有經濟作物,洋槐、桑樹、榆樹、椿樹也均在被大肆侵害。

太師屯鎮的園林綠化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果樹屬于農戶自家經濟作物,生産經營管理權屬于個人,蟲害損害果樹情況屬于生産經營者自己管理範圍,應由個人負責解決。如需技術支援,林業部門可協調區技術人員予以技術支援。

針對此次蟲害,落窪村所在的太師屯鎮政府已聯系區園林綠化局和農業種植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檢視取樣,并将對下一步防治工作做出技術指導和支援。同時,對遭受蟲害的非經濟作物部分,有關部門也将按工作程式進行處理。

現場2

玉米地被野豬踩平

除各式各樣的蟲子讓村民措手不及外,今年的落窪村裡還迎來了一群新“客人”——野豬。雖然很多村民并未與之謀面,但已飽受它們困擾。

村裡蔡秀文家的地在村委會西南角的山溝子裡,7月份時,她最先發現自家的半畝玉米地被踩踏大半。“滿地都是豬腳印子。”

為了驅趕野豬,她家買了鞭炮晚上去地裡放,但無濟于事,半畝玉米地全被平得一點兒不剩。有村民想辦法在玉米田周圍下套,希望能夠阻止野豬“入侵”,同樣沒有任何效果。

7月中旬,村民趙青家的七分玉米地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以前這跟前的山都是秃的,我還從來沒聽說村裡會出現野豬呢。”趙青家的農田正在山腳下,8月23日,記者在趙青家地裡看到一大片的玉米被壓平,已經成熟的玉米棒子被啃得參差不齊,有的顆粒飽滿直接掉在地上。地裡有許多野豬的蹄印,還有野豬在地裡打滾留下的泥坑。

村民趙春海在8月22日下午到田裡摘南瓜,當時玉米還隻被踏平一小片。23日早上,野豬又在原來的基礎上“拓展”成了一大片。

據村民觀察,野豬一般在夜間出現,與狗獾不同,野豬每次到訪都會踏平大片玉米地。因為是保護動物,村裡人并沒有去傷害它,但野豬的頻繁造訪也讓他們開始擔心安全是否會遭到侵害。

受損農戶按政策獲補償

落窪村村支書郝洪武說,近年來村内多處都受到野豬侵擾,且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已向林業部門反映。

對此,太師屯鎮的園林綠化部門回應,由于近年來生态環境保護得比較好,出現了野豬等野生動物。野豬屬于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

據介紹,太師屯鎮政府已經于8月18日安排部署工作,要求各村盡快進行落實野豬毀害農作物這項工作,由村負責人和受損戶将損害情況及時上報到鎮政府,鎮政府調查核實後,将受損情況報區園林綠化局,按政策享受國家補償。

新京報記者查詢,《北京市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損失補償辦法》規定,農作物和家禽家畜因野豬、狼、豬獾、狗獾、豹貓、黃鼬等造成損失的可申請政府補償,補償比例為60%至80%。

■ 延展

4道“防線”緩解野豬與村民之争

近年來,北京山區生态環境改善,野生動物增多。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自然保護區管理站一名孫姓從業人員介紹,2000年左右,野豬數量較為稀少,被評為北京市一級保護動物。後因繁殖迅速且天敵稀少,種群數量上升,降為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

與此同時,野豬等野生動物對農作物的損毀數量也不斷增加。據媒體報道,2014年僅延慶就有受損農戶1603戶,共計造成農作物損失約28萬公斤。

孫姓從業人員介紹,與其他動物不同,野豬對農作物的損毀面積更大、損失更嚴重。如今每年全市範圍内給農戶補償的費用一般在200萬至300萬之間。“每年市内也會發生一兩起野豬傷人的事件,我們負責承擔醫藥費和相關賠償。”

為了維護生态環境、保護完整的生态鍊,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說,并不能通過獵殺野豬來解決野豬與村民之間的沖突。是以,近年來保護站一直在試圖尋找科學的方式。

最近正是秋玉米的成熟期,也是野豬大規模下山的季節,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在北京、河北交界處的蔡樹庵村做了幾年的試驗。隊員給村子設了4道防線,一方面将廢舊的CD光牒懸挂在村邊的樹上,白天通過光的反射來吓退野豬;夜間,利用播放器在村邊的山頂上播放狼的嚎叫聲,并播撒豹類、狼類的糞便,以此來提防野豬。同時,保護站也吸收了外國防禦野豬的經驗,根據野豬讨厭薄荷這一特性,在農田周圍種上薄荷作為“隔離帶”進行防禦。

李理說,從最近幾年的試驗來看,采用這些方式防禦效果十分明顯,保護站将逐漸在附近幾個村進行推廣。

采寫/新京報記者 康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