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央芭蕾舞團《山河》武漢首演

作者:光明網
中央芭蕾舞團《山河》武漢首演

交響芭蕾《山河》演出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明 通訊員鐘三軒)誰能忘記武漢“兩山”醫院拔地而起的“中國速度”?誰又能忘記建設者們日夜奮戰的“中國力量”?11月3日晚,“建證”戰疫——中央芭蕾舞團向抗疫英雄緻敬專場在湖北劇院上演。以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曆程為原型,由中央芭蕾舞團出品,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建三局參與聯合制作的交響芭蕾《山河》在武漢舉行了首場演出。

《山河》在漢首演

寫意呈現“中國速度”

2020年,“英雄之城”武漢“解封”之時,迎來的第一場國家級藝術院團演出便來自中央芭蕾舞團。再次來到武漢,中央芭蕾舞團帶來了看家之作《紅色娘子軍》選段。半個多世紀過去,少女在皮鞭下起舞的不屈,“萬泉河水清又清……軍民團結一家親”的歡暢,仍令人沉浸其中。

11月3日晚,交響芭蕾《山河》更是在武漢完成了自己的首演。它以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中國速度”為原型,由中建三局參與聯合制作。演出以“兩山”醫院建設的真實影像開篇,當“我們不幹,誰幹”“若一去不返,便一去不返”的字樣和建設者們舉起的手臂、堅毅的眼神出現在大幕上,舞台下響起一陣陣掌聲。

全劇并未以寫實的手法描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過程,而是如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所說:“用寫意的筆觸與寓意性極強的芭蕾語言來表達我們對所有以身軀來诠釋中國故事、中國速度、中國力量,讓世界為之動容的英雄們最誠摯、最崇高的敬意。”

舞台上,一雙雙緊緊握着的手正是建設者們不放棄的信念,此起彼伏的律動正是衆志成城的堅定,雙人舞出的不舍與離别正是披甲執銳的逆行。每一位奮力起舞的舞者仿佛都是1年多前與疫情競速、和病魔賽跑的建設者化身。

緻敬平凡英雄

《山河》傳承抗疫精神

“對于這些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最好的緻敬就是傳承。”談及創作初衷,馮英表示,《山河》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部作品,而是疫情發生以來,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全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用脊梁築山脈、以血肉築長城、以臂膀彙江河的磅礴力量和民族精神,造就了“人在山河在”的抗疫壯舉。

抗疫題材的藝術作品很多,但以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為主題的并不多見。《山河》編導李旸說:“戰疫初期,‘兩山’醫院的拔地而起不僅是醫治病人,更是給了武漢人民乃至全國人民一個精神支點,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讓我們知道在危難之際,黨會上司人民挺身而出,會出現在大家最需要的地方。”盡管當時并沒有身在武漢,但和中央芭蕾舞團所有團員一樣,李旸始終通過網絡、新聞、直播等各種途徑關注着“兩山”醫院的建設。“我們能夠感受到央企員工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舍生忘我的精神,能夠感受到全程直播的強大信心。”為創排《山河》,主創們特意來到武漢,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采風,驚歎中國能以這麼快的速度舉全國之力,能有這麼強大的民族力量。

據悉,《山河》還将于12月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如今山河無恙

建設者說“那時候的逆行是值得的”

這是一場以緻敬為名的演出,觀衆席裡坐着“兩山”醫院建設的許多親曆者。1年多前,面對疫魔肆虐,中建三局擔當主力,4萬餘名建設者舍生忘我、日夜鏖戰,創造了10餘天建成兩座醫院的“中國速度”。

看到舞台上從雷電交加到紅日初升,曾是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污水處理項目技術人員的吳華波感慨萬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放棄回家過年的計劃,報名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每天接打幾百個電話,并在醫院傳遞後選擇繼續堅守,站好最後一班崗。他說:“我看演出的時候,與去年疫魔肆虐時的感覺完全一樣,從剛開始的絕望、過程的艱難到看到曙光,直到最後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信心。我們的逆行并不孤單,而是大家鼎力相助、萬衆一心。看到現在國内秩序井然、山河無恙,我覺得那時候的逆行是值得的。”

演出結束後,曾任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青年突擊隊隊長的肖帥久久地沉浸其中。他曾日夜兼程逆行1400公裡,挑起火神山醫院建設的重任。他說:“舞台仿佛‘昨日重制’,維保組負責整座醫院的硬體運維,工作量很大,危險性也極大,有時要在病房裡工作十幾個小時疏通管道,但再苦再累、再難再險,也沒有一個人退縮,有的隻是‘我是黨員我先上’‘最危險的地方讓我去’的莊嚴承諾。”

來源: 長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