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作者:杜雪軒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自疫情以來,宅在家裡的人都學會了幾道家常菜,做給家人吃,也增進了家人們的之間的感情。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回歸自然,我們是秦巴山區的孩子,自小耳濡目染聽到最多便是評價各家主婦的“茶飯”,“王家大媳婦的茶飯好,張家嫂子的茶飯不錯,多跟你婆婆學茶飯”等等。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茶飯”,指的是陝南安康山區人家飲食文化,“茶”指的是我們喝了幾千年的陝青,山區的當家主母必須會采茶、制茶、烹茶等;“飯”就是烹調飯食了,一般的山區的當家主母為了調劑好家人的飯食,也需要種菜、養雞、養豬等,種糧和打柴的任務一般是交給男人了。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小編姊妹兄弟幾個從小雖然出生在城鎮,但是父母忙于工作和生意,一到寒暑假期,便被太爺太婆、外爺外婆、姨媽姨夫、舅舅舅媽等各個山區親戚接走了,美其名曰“老人想外孫子了”,我們樂得其所。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于是寒暑假進山享受山味兒的“茶飯”,就成了我們70後孩子的最大的童年樂趣。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先說“茶味”,外婆家的将軍山林場老茶園,每年在給供銷社完成了統購統銷茶任務後,村民就可以上山采摘“二茶”了。當清晨的山霧還沒有散去,外婆就背上大挎簍,給我背個小點簍,趕着牛羊就上山了,那時的我起的太早,一路是迷迷糊糊的,等到了茶園才靈醒過來,外婆采摘茶鮮葉就是大一芽二三葉,速度那是很快的,一早上就是一大筐,我的小點簍就采小一點芽葉。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回到家裡,将新鮮的茶葉攤在竹篩上晾着,得先給外爺和舅舅們做飯。吃過飯了,再把大鐵鍋洗幹淨燒上火,開始炒茶。茶的香氣順着屋頂飄到了老舅婆老舅爺那裡,老人拄着拐棍過來一起幫忙揉茶、添火。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剛炒的新茶還不能喝,需要再晾一天,第三天回到炭火竹籠焙幹一次,達到“足幹”後,才能裝入口袋紮緊儲存起來。除了給長輩子送去一些,剩下的要攢夠一年的喝茶呢,是以我和外婆人手不夠,舅媽和小姨也得幫忙采鮮葉子,每天晚上再一起揉茶炒茶,我外公趁着竈膛裡有火,還燒一些洋芋蛋蛋給我們當“宵夜”,即使沒有調料都粉粉甜甜的,很好吃!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新炒的茶葉條形并不好看,可是聞起來很清甜的香氣,似煮嫩玉米的那個味道,再從水泉坑裡打一壺山泉水燒開一泡,滿屋清香呀!老舅爺和老舅婆先喝,要給把劃炒茶的火候、揉撚的程度等,其實每一鍋茶葉都不會一模一樣,但是那個年代,隻要是聞到這個煮嫩玉米似的香氣,我就知道這是熟悉的“山”的味道。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飯食”是人間煙火味的生命之本。80至90年代,安康山區人民的飯菜都是“雜糧代、瓜菜摻”,因為山區原生品種的白米細面收成不好,唯一待貴客的就是“雷公田”裡收獲的那些冷水米,例如灰白色的大米、紅紅的紅香米、紫色泛黑的紫黑米等,産量極小,除了給我們小孩子和來了貴客偶爾單獨來一頓純粹的“紅米飯”和“饅頭油餅”,大多數都是外婆和舅媽做的洋芋飯、南瓜飯、豌豆兩摻面、苞谷珍子酸菜攬飯等,再配上新鮮的火燒”擂辣椒“和野小蒜,即使沒有一滴油來潑一下,隻要有了鹽巴的味道,依然很下飯,大家都吃的好滿足!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随着農業科技的發展,安康山區的“雷公田”也逐漸變成了高産的節水灌溉梯田,雜交高産的白米—汕粳香米、紅米—紅寶石香米、紫黑米—黑帥等優質高山冷水稻米,逐漸提高了産量,不僅僅農民自己夠吃,還有産出拿到市場銷售的份額。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茶”還是那片老茶園,小編們經過多次技術提升改造,讓休耕多年的老茶園煥發了生機,天保林區的好生态加上有機農家肥滋養,比以前更加鮮甜,可惜外婆再也看不到了,遺憾!

在陝南安康,你吃過“茶飯”嗎?

端午節快到了,遠方的你,是否想起來家鄉的“茶飯”的味道?在高樓林立的大城市裡,是否還想品嘗到山區的“茶飯”之香?繼續關注,更有驚喜! (來源:茶貴人 德潤富硒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