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作者:書法密碼

很多人都知道梁羽生《七劍下天山》裡傅青主,他着儒冠儒服,不但醫術精妙,而且武功高強。其實這個武俠世界的人物真實存在。但他更廣為人知的身份乃是明末清初的一代大儒。原字青竹,後改青主,是山西陽曲人。他博通經史諸子,兼工詩文、書畫及醫學,憑借深邃廣博的學識,被尊為一代宗師。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着道袍像

傅山人生的前37年是在明王朝的餘晖中度過的。對傅山而言,改朝換代無疑是天崩地裂般的事情,他在《甲申集·甲申守歲》中寫到:"三十八歲盡可死,栖栖不死複何年!"

傅山的後半生則是清王朝剛剛建立的40年,幾乎每天都有野蠻鎮壓、屠殺掠奪發生,抗清義軍仍再頑強戰鬥,清廷又對漢族知識分子實行文字獄或收買籠絡。跌宕起伏的人生造就了他獨特的個性,也成就了他的書法創作。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雨中花鴨圖》 山西博物院藏

清代史學家全祖望所著《陽曲傅青主先生事略》記載,傅山曾于崇祯年間曾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發動諸生數十人上書為山西提學袁氏訟冤,勇挫閹宦權奸,後得以昭雪而名震朝野。

明亡後,又與顧炎武等人秘密從事反清活動,并曾被捕。在獄中“抗詞不屈,絕食數日,幾死”。

康熙年間,朝廷開設博學鴻詞科,傅山時已七十二歲,地方官逼其進京應試,他稱病不去,官吏竟派人把他連床一塊搬走,至都門外三十裡處,傅山抵死不入城,朝廷特封其“中書舍人”放還,他既不謝恩,亦不接受,出京時,送行者不計其數,其性情志節就是如此剛烈。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草書《歸去來辭》

明末清初的社會動蕩也促使了思想的活躍,文學藝術領域掀起了一股以明朝遺民文人士大夫為代表,崇尚"高古奇逸"的浪潮,誕生了一批特立獨行的書畫家,被後世譽為"遺民畫派",傅山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梁啟超将傅山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颙、顔元一同列為"清初六大師"。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書畫合冊 紙本冊頁 山西博物院藏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丘壑磊珂圖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崛圍紅葉

在書史上,傅山提出了著名的"四甯四毋"的書學主張——即"甯拙毋巧,甯醜毋媚,甯支離毋輕滑,甯直率毋安排"。

這說的豈止是書法奧秘,也是其為人準則。傅山在中國書法美學理論探索與研究的道路上獨辟蹊徑,影響可謂深遠。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楷書臨諸家書》

傅山在20歲時就已"于先世所傳晉唐楷書無所不臨"。傅山所處那個時代,書法講究個性,而他的作品正是充滿了恣意張揚。

傅山楷隸行草諸體兼擅,楷書端莊遒勁,剛健有力。草書筆勢雄渾,線條婉轉飄逸,點畫頓挫抑揚,富有浪漫色彩,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草書《醉後浪書》

傅山是明末清初之後僅存的草書名家,同時他也是最早探索碑學書法的人,他的作品代表了一個時代。

傅山是繼顔真卿之後,再次把書法的精神高度推向曆史高峰的傑出人物。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憑高瞰迥天怡心》山西博物院藏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草書臨王羲之《伏想清和帖》 山西省博物院藏

傅山賣字,但并不貪,賣到一定程度就不賣了,價格也定得不高,是以他并不富,有時候甚至可以說很窮。

在傅山看來,鬻字謀生是件可恥的事,然而時局動蕩,為了活下去還是要“沒出息”。雖然處于困頓的時代,但是讀書的目标還是一樣。他在遺訓中說到,“人世間能留存下去的,文章而已。”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 行書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詩軸

傅山的草書固然氣勢磅礴,但他的手稿也極富書卷氣,放松随意之中盡顯功力。當代也有很多人按照古人信劄來創作書法作品。

但這種做給别人看的形式并沒有什麼意義。傅山的放松是内心自然的表達,而非刻意為之,這是學不來的。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武功高強、被尊為“醫聖”、精通書畫……傅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傅山《金剛經》

傅山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是數百年都難得一見的全才,然而他卻把身外之物看得極淡,為民解憂、貫徹自己的心中正道才是他追尋一生的理想目标。是以貫徹在他書法和繪畫裡是他最純粹的精神寫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