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大概除了天才本天和瘋子本瘋,所有人都對天才和瘋子有一種天然的濃厚興趣。

天才是一種誇獎,瘋子則帶有貶義,可天才和瘋子又隻差了一線之距,于是這成為了永恒的辯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普通人在中間研究他們的界線。

有趣的是,所有不同立場、不同喜惡的激烈的唇槍舌劍中,卻夾雜着一位話題中心人物,來自西班牙的建築師安東尼·高迪,無足輕重又充滿諷刺的自我評價:

“隻有瘋子才會試圖去描述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西班牙的鬼才設計師安東尼·高迪

1852年6月25日,平平無奇的日子,安東尼·高迪出生在了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的雷烏斯,一座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小城。他的家庭同樣平平無奇,父親這邊往上數五代都是銅匠,專門制造當地釀葡萄酒用的大缸,母親則是全職太太。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出生的小城雷烏斯

但對于注定要成為建築大師的高迪來說,這個家庭也不是那麼平平無奇。

年幼的高迪經常會去父親工作的作坊幫忙,那裡充足明亮的光線、造型各異的材料、栩栩如生的雕刻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些擺放着的,擁有寬口和曲線形狀的大缸,更是把高迪從平面幾何帶入具象空間,從此打開了創作的大門。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一家擺滿了銅器的手工作坊

同時,體弱多病的設定也讓高迪擁有更多觀察自然的機會。五歲的時候,他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雙腿難以行走,是以失去了能夠與小夥伴一起玩耍的快樂童年。

别的小朋友在做遊戲,高迪坐在院子裡欣賞花草樹木,别的小朋友在踢足球,高迪坐在院子裡觀察螞蟻搬家。

這是一種孤獨和封閉,但也是一種收之桑榆:别的小朋友還在思考放學後去哪裡冒險,高迪已經把大自然當成了最好的建築教材。

而高迪出生的時機也并非平平無奇,而是恰到好處。

就在他出生前不久,巴塞羅那準備開始進行城市改建和擴張,于是工商界的富豪們紛紛投入了大筆金錢,以支援各項工程的開展,建築設計師迅速成為了香饽饽,那段時間,西班牙除了足球預備役以外的男孩,有一半都想長大後去建房子。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巴塞羅那擴區

高迪自然也不例外,早在那些釀葡萄酒的大缸旁邊,他就已經對建築這個概念有了印象和認知。更幸運的是,他的父親是一個工匠而不是建築師,是以他可以隻給予高迪感覺藝術與美的機會,而不會用固定的架構和模型去限制他。

于是高迪得以用一種天馬行空的姿态在自然界尋找靈感,他發現每樣事物都有自己的形态和結構,有的适合建築,有的适合裝飾,它們可能怪誕,卻又合乎邏輯。

高迪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建築師,一位像“大自然的搬運工”一樣的建築師。

但正如所有傳奇故事描述的那樣,通往建築師的道路總是充滿着各種艱難險阻。

1867年,剛滿15歲的高迪邁出了成為一位優秀建築師的第一步——他與其他人一起為波布萊特修道院設計了修繕圖紙,受到了許多好評與認可。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波布萊特修道院

隻可惜還沒等他收獲多少成功的喜悅,他的母親就因病去世了,父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并讓包括高迪在内的幾個孩子全部遷去巴塞羅那。

1870年,十七歲的高迪如願進入了巴塞羅那建築學院學習,那是一所優秀的建築學高等學校,有悠久的曆史和專業的師資。隻可惜又一次,還沒等高迪感受到名校的光環與學習的樂趣,他非常親近的兄長和姐姐也不幸相繼離世。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原本是小兒子的高迪不得不忍着傷痛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一邊學習,一邊到建築公司兼職掙錢,來贍養老父親以及他姐姐留下來的、成為了孤兒的侄女。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的全家福

就學習來說,和許多小時候考試不及格的名人一樣,學生時代的高迪也不是一個學霸。他的課業成績非常普通,甚至還偶爾挂科,不過在制圖和設計方面倒一直名列前茅,由于曾經在建築公司兼職,他擁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總是能繪制出很逼真的草圖,還會增加很多環境的細節來增加氣氛。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在校時繪制的碼頭設計圖

平時,高迪會向《滑稽周刊》等學校自己出版的刊物投稿,繪制一些插畫和布景之類的,一方面補貼家用,另一方面也是鍛煉。正是這99%的努力加上1%的天賦,使高迪能夠早早以學生的身份加入巴塞羅那一些重要建築的設計團隊。

雖然名義上隻是建築師的助理,但設計基本都由高迪自己獨立完成。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在校時繪制的加泰羅尼亞廣場噴泉

不過那個時候,高迪的瘋子潛質也已經通過各種标新立異、與衆不同的想法顯露出來,是以學校裡的老師兩極分化,要麼非常欣賞他,要麼就對他敬而遠之。

1878年是高迪在巴塞羅那建築學院的最後一年。他的大學畢業作品是一座為學校設計的大禮堂,由于風格過于獨特,這個設計在老師間引起了激烈的争論,一度要被打上不合格的标簽,但最終還是以微弱的優勢通過了。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的畢業作品,為學校設計的禮堂

1878年對于高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高迪正式成為了一名建築師,并幸運地遇到了他一生的知己和伯樂。

高迪的建築處女作叫文森之家,應甲方——一位陶瓷商人的要求,高迪在設計這座建築的外觀時運用了大量的陶瓷來裝飾牆體,以達到展示廣告的效果。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文森之家,整座建築由石頭、粗紅磚和彩色瓷磚建成,風格非常獨特

文森之家建成後,很快就憑借新穎的樣式和華麗的裝飾,在巴塞羅那引起了小範圍的轟動,而它的設計者高迪也是以一炮而紅。許多雇主和訂單接連不斷地找上門來,後來的米拉之家、巴特羅之家都是高迪為甲方們精心設計、改造的房屋。

但甲方總是比較難伺候,盡管高迪在設計那些建築時傾注了無數的心血,也加入了許多他從大自然那裡獲得的奇思妙想和新穎創意,但一些主人們還是對成品表示不滿。

比如巴特羅太太就認為高迪設計的陽台像一個蛇窟,欄杆則像死人的骨頭。——“這個房子根本不是人住的,應該讓森林裡的怪物來住。”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巴特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高迪在設計這座建築的時候,參考了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屠龍傳說,并運用許多元素來還原這個故事,最終設計出了一個童話中的房子

另一座建築,米拉之家,更是引起一大波巴塞羅那居民的厭惡,他們當時并不能接受高迪所謂的“屬于上帝的曲線”,而把這個蛇形的房子稱為“蠕蟲”、“大黃蜂巢”。直到今天,許多西班牙人依然不會稱呼它的原名,隻叫它“采石場”。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米拉之家(上圖為外觀視角、下圖為樓頂視角)。這座建築的外觀看起來像一個蛇形生物。它是高迪對自然主義最完美的呈現,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在直角處使用直線造型的建築思想

無數的質疑中,唯有一個人自始至終欣賞高迪的才華,那就是尤塞比·古埃爾。

古埃爾出身于一個航海業和紡織業大戶,家境殷實。1878年,他與當時剛剛畢業的高迪在巴黎世博會上相遇,兩人一見如故、結為摯友。作為知己,古埃爾能夠了解和贊美高迪的所有設計,并持續不斷地為高迪的建築事業提供資金支援。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唯一的摯友、知己古埃爾

古埃爾公園、古埃爾莊園、古埃爾宮、古埃爾酒窖…這些在當時被認為是瘋狂和不可思議的建築作品,全部都是出資者古埃爾和設計師高迪靈魂共鳴的成果。

就連那座高迪花費了半生心血、至今都沒有竣工,卻成為他一生最偉大作品、巴塞羅那地标的聖家堂,也是在古埃爾的舉薦下,才接受了高迪作為建築設計師。

——“普通人庸庸碌碌的平凡,而天才有時會被誤認為瘋子。”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聖家堂草圖

同樣在1878年,高迪得到了一個纏繞他一生的咒語,也是最貼切他一生的評價。

那是巴塞羅那建築學院的校長在給高迪頒發畢業證書時說的一句話,他說:“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把這本畢業證頒給了一個天才,還是頒給了一個瘋子。”

高迪是一個天才,他所有遭受罵名的設計全都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在他的建築世界裡,沒有工業、沒有直線、沒有标準化,有的隻是世間萬物的紋理和自然創造的曲線,那些不确定性的奇異狀态,正是人類駕馭和超越自然之美的最好展現。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古埃爾公園,這裡按原本的設想應該是一個花園式的住宅小區,可惜因為依山而建和過于怪誕而一直無人問津。現在,它已經成為巴塞羅那的又一個地标,也是最受歡迎的公園

高迪也是一個瘋子,這個瘋不僅僅指他在建築設計上的大膽和異想天開。在生活中,除了建築,他沒有任何愛好,所有建築以外的事情對他來說都沒有意義。

他不會交朋友,如果不算古埃爾的話,他身邊常駐的隻有兩個學生——再多一個他都嫌煩,勞工——建築師必備工具人,以及翻譯——他隻會說加泰羅尼亞語,是以所有的交流都離不開翻譯。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加泰羅尼亞大區的地圖,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很少使用西班牙語

高迪也從來不打理自己,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建築上,一旦投入起來甚至連飯也顧不得吃,就更不用說什麼捯饬和整飾了。他永遠留着一堆亂七八糟的大胡子,邋裡邋遢的,一件衣服可以穿三五年,看起來就像一個乞丐。

他确實是一個“乞丐”。作為一個建築師,高迪從來沒有發明過什麼,他全部的創意和靈感都是向上帝和自然乞讨而來的,“直線屬于人類,曲線屬于上帝”,他隻是抓住大自然醞釀了幾萬年幾億年的奇妙形态,并光明正大地展現給人們看。

1926年6月7日,一個永遠被曆史銘記的日子。那一天巴塞羅那舉行了非常盛大的有軌電車通車典禮,市民快樂地走上街來慶祝,整座城市充滿着歡聲笑語。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20世紀上半葉的巴塞羅那

人群中,隻有一位穿着破爛、行色匆匆的“乞丐”對此視而不見,他正要去教堂做禮拜,腦子裡還在回想剛剛工作的細節。由于太過投入,他不幸被電車撞倒。

人們隻當這是個普通的乞丐,就把他送到了貧民醫院,三天後,老人就去世了。

一直到那時,才終于有人認出來,這位所謂的乞丐,正是建築設計師高迪。

他出殡的那一天,巴塞羅那萬人空巷,送葬的隊伍從醫院一直延伸到聖家堂,人們哭泣着,隻為送這位加泰羅尼亞的驕傲最後一程。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高迪的葬禮

高迪:建築師中的“梵高”,究竟是天才、瘋子還是乞丐?一二三四

▲聖家族大教堂,這是高迪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他去世後,就葬在這座教堂的地下墓室

安東尼·高迪,以平凡而生,借瘋名存世,如乞丐離去,憑天才永垂不朽。

至于他到底是天資卓越的瘋子,還是瘋癫無常的天才,這個問題對于一個留下了17座建築,17座都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7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世界文化遺産的建築師來說,又有多少意義和影響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