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課間加餐”到“提供完整午餐”——河南固始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的探索與實踐

從“課間加餐”到“提供完整午餐”——河南固始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的探索與實踐

孩子們在開心用餐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何晖文見習記者申義強攝影

一袋奶一個雞蛋一塊面包vs一葷一素一湯一份米飯,哪一種更營養?

在河南省固始縣祖師國小,二年級學生軍軍的回答令人溫暖:“吃得飽,暖和,香。我把肉給鵬鵬,他把豆角給我,我們倆都喜歡喝雞蛋湯,雞蛋湯泡在米裡面,可好吃了……”7歲的軍軍把滿滿一勺米塞進小嘴後羞澀地笑了。他身邊的小同學鵬鵬說,每天11時30分全班一道排隊就餐。

軍軍和鵬鵬的碗裡有肉有菜,一旁的小白碗裡還有湯。學校餐廳的櫥窗上挂着當日食譜。“孩子們的飯量大小不同,不夠吃的可以繼續找老師加菜加米加湯,直到吃飽。”祖師國小校長謝澤運說,學校實行分時就餐,一二年級孩子先吃,全校793名學生一個小時内能就餐完畢。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孩子一勺一碗,井然有序,安靜就餐,空間潔淨,場面溫馨。

與祖師國小不同,黃岡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孩子們有自己指定的就餐位置,就餐完畢還需把自己的桌椅擦拭幹淨,以友善後來的學生有個幹淨的就餐環境。

“不光要為學生提供營養餐,還要把它當作德育課程來抓。”陳淋一中校長葉炳超的理想是,讓“食育”成為德育的有效載體。多角度、全方位加強禮讓文明、節儉感恩教育。

在這兩所學校食堂後廚,記者看到,所有食材生熟、葷素分開存放。每餐食品在專用留樣櫃内留樣48小時。

固始縣共有中國小502所,在校中國小生24萬多名。其中449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完整午餐,共有14.3萬名中國小生受益。

“除米、油、調味品、蛋保存期限相對較長,肉、鮮菜都是當天運達,好食材孩子們吃着也放心。”固始縣教體局負責人楊培軍向記者介紹。全部食材采用公開招标的方式,那些有生産基地、有加工能力、有經營許可、有信譽的企業進入了固始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材配送行列,如國家級龍頭企業許昌天和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保證孩子們吃的都是新鮮、時令蔬菜,該公司花巨資在固始縣建有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有32種時令蔬菜品種。“即便是遠離市區達57公裡隻有7個學生的學校,也能保證每天吃上新鮮蔬菜。”

一個“模式”,緣何能讓學生家長全部點贊?

在固始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陽光工程。2014年7月以前,固始實行的是課間加餐模式,牛奶,面包,雞蛋等。自2014年秋季開始,基于留守兒童較多的現實,固始開始在全縣實施完整的午餐供應,他們采用集體供餐模式,即午餐葷菜和素菜至少各一個,外加一湯,主食為米飯。固始全縣各個學校每10天制定一次帶量膳食食譜,并向家長和社會公示。2017年秋季以後,固始又把食品知識教育納入健康教育課程之中,通過課堂、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教育、營養衛生教育等。

那麼,固始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如何深得人心的呢?連日來,記者遍訪該縣多所中國小食堂後得知:縣政府的行動和責任主體是保障,嚴把六道關口是關鍵。在固始,縣長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上司小組組長,教育、公安、衛生、财政、食藥監、審計等部門齊抓共管,分片包幹,網格化管理,校長總負責。

固始縣教體局局長莊志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固始縣人民政府按照每100名學生配備1名炊事員的标準,每年按9個月計算,為農村中國小食堂從業人員每人每月平均支付工資1200元,僅此一項,縣财政每年就支出近1700萬元。食堂所用水、電、氣等均從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中解決,確定了4元錢足額吃到學生嘴裡。

據了解,固始已全部實作了由課間加餐到提供完整午餐的轉變,全縣各校正層層落實“五長負責制”。全面檢查、定期巡查、重點督查和問題清單、整改清單、責任清單的“三查三單”制度,是該縣教體局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高築的“防護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