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個不太熟的朋友,很少聯系,但我了解她的每一段感情,戀愛了、甜蜜了、吵架了、合好了、分手了等等,我都知道,因為她事無巨細都寫在朋友圈。
她的朋友圈就像戀愛記錄本,每一條都和愛情有關。男友做了什麼事情讓她開心,說了什麼話惹她生氣,還請大家評評理。
前些天,她說第一次去男友家見父母,對方父母居然隻給了200元紅包,她覺得太少了,顯得對方家人不重視她,問大家怎麼看。
我回複她這事私底下和男友說,别發朋友圈,鬧得大家都知道了,男友和家人覺得失了顔面,不利于以後家庭和諧。
她說自己沒想太多,就是覺得沒受到重視,脾氣上來了就發朋友圈,她趕緊删了這條,畢竟她的意思不是想分手,也不想給以後的生活留下隐患。
但這段感情還是黃了,男友看到這條朋友圈爆發了,問她為什麼每次有話都不能好好說,偏要發朋友圈,寫些小作文來讨伐他,他不想再在她閨蜜的評論裡談戀愛。
她被分手了,傷心痛哭,又把男友質問她的話發了朋友圈,訴說自己的委屈。
姑娘啊,别人怎麼評價他,怎麼看待你們的感情不重要,沒有必要事事都說出來。
成年人了,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開心了就撒狗糧,不開心就公開哭訴,讨個說法,這樣情緒化,好好的感情,也會被折騰壞了。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在75年的時間裡,研究人員追蹤了724個人的生活,記錄他們的工作家庭以及健康情況,研究發現,幫助一個人真正獲得成就的,不是金錢和名望,而是有一個良好穩定的情緒。
愛情要成功,也需要穩定的情緒。
有人說,自己不喜歡平等的生活,就想談轟轟烈烈的愛情,是以作天作地,恨不得對方用生命來證明他愛自己,但這隻是對愛情的幻想。所謂的轟轟烈烈,是不離不棄的陪伴,是不管境遇如何,互相包容不嫌棄,而不是今天在公司樓下手捧鮮花大叫我愛你,也不是衆人面前單膝下跪表忠心。
愛情裡,陷入情緒裡出不來的人,大多缺愛,他們需要很多很多的愛,來填補自己内心的空缺。
民國女作家蕭紅,一生坎坷,她一直想做自己,卻沒能做好自己,一輩子都在追求愛情,卻屢次為情所傷,她說:“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身為女人,當然不是她悲慘命運的原因,她同時期的女性,也有很多有才且幸福的。
她明明有一身才華,卻偏偏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身邊的男人,這一切看起來是所托非人,其實是因為她太相信愛情、依賴愛情。
蕭紅那麼迫切想得到愛情,因為小時候家人給予她的關愛很少,她和父親還有繼母生活在一起,她曾經寫過,自己與父親關系冷漠,唯一愛她的人是祖父,祖父去世後,蕭紅寫到:“我想,世間死了祖父,就沒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間死了祖父,剩下的淨是些兇殘的人。”
愛、溫暖、自由是蕭紅想要的,她一生都在追求這些。
但向外求,終究是要失望的,人隻能向内求,缺失什麼就補上什麼,自己療愈自己才最靠譜。
榮格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暗面,我們要不斷地正視自己的陰影,因為隻有認識、了解和接受自己的陰影,才能找到新的力量,才能自在、真實地生活。
愛情裡,不要想着靠對方來療愈自己,那隻會傷了感情。
伊能靜檢討她與哈林離婚的原因,說:在前一段婚姻裡,我像抓了一個浮木,我希望他把我所有原生家庭的痛苦、我對這個行業困惑的男女關系通通解決掉。但為什麼呢,他又不是你的醫生,人家是來跟你談戀愛找老婆的,不是給你治病的呀!
戀愛是成年人的遊戲,想要幸福,得自己成熟起來,管理情緒,處理關系,而不是寄希望于感情,找一個對象來填補内心,幫你把内心的空洞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