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神異功能”

“多子多福”,“兒孫滿堂”,是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的幸福觀。“送子娘娘”的香火旺盛不息,子嗣問題,永遠是人生的頭等大事。在送子娘娘的隊伍中,大多數為女性,這中間有專職的送子娘娘,也有一些兼的,比如碧霞元君、天後,送子觀音等,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男性神,如送子張仙、送子彌勒等。這些屬于專兼結合的神明中,也有一些地方性的送子娘娘,其具有“神異功能”,而享受着某一地區性的旺盛香火,成為當地大神,比如金花夫人,被喻為生育女神。

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神異功能”

金花夫人,又稱金花娘娘、金花聖母,送子娘娘等,是我國粵、桂、甘、鄂、浙等地傳統民間信奉的生育女神。在廣州民間普遍供祀金花夫人,許多地方都有“金花廟”,專祀金花夫人,香火很盛,至今廣州還有一條以廟命名的“金花街”,可見其影響廣大。傳說農曆四月十七是金花夫人誕辰日,是日朝拜者成群結隊,絡繹不絕。這位金花夫人的來曆如何呢?

據《番禺縣志》稱,金花夫人是當地一金氏之女,姓金名花,叫金花姑娘,十多歲時就做了女巫,是個從事迷信職業的“小仙姑”。她的成仙經過也很奇特。《粵小記》曰:“(金花)本巫女,五月觀競渡,溺于湖,屍旁有香木偶,宛肖神像,因祀之月泉側,名其地曰惠福興,曰仙湖雲。”

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神異功能”

《番禺縣志》卷五十三則說得更具體些:“(金花)少為巫時,稱為金花小娘,後沒于仙湖之水,數日不壞,且有異香,裡人陳光見而異之,偕衆舉殓,得香木如人形,因刻像立祠。祈嗣,往往有驗。成化五年(1469年),巡撫陳濂重建,稱為金花普惠福夫人。張诩詩:‘王顔當日睹金花,化作仙湖水面霞。霞本無心還片片,晚風吹落萬人家。”嘉靖初,提學魏校毀其祠,焚其像,廣大笃信,于今立金花會,移祠于河之南。”

另有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中也說,金花娘娘端午節觀看龍舟競賽時溺斃,屍體數日不腐敗,還有異香,接下來同上面說一樣,湖中浮現一塊木頭雕像,神似金花。于是雕像被當地人膜拜,金花也就被世人視為神明,最後更新為送子娘娘,據說人們求子于她還較為靈驗。

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神異功能”

金花夫人的出生地,一說是生于西北的蘭州,《重修臯蘭縣志》曰:“金花仙姑降生于蘭州井兒街。其父金應龍,祖籍苑川河畔的榆中縣金家崖村,後在井兒街教場關租地耕田,遂移居。”一說生于廣州西華路上的金花直街。現黃埔長洲島上還有金花古廟遺存。蘭州與廣州,相差十萬八千裡,金花有福。2018年5月,廣州市黃埔區申報的金花娘娘的傳說“被列入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一點,恐怕又比甘肅省快了一步吧!閑話少說,打住。

金花夫人如何成仙的經過,總體上是比較平常無奇的,無非小女巫溺水身死而成“仙”,“仙迹”就在“屍旁有香木偶,宛肖神像”,最大的亮點應該是純潔的屍體,久而不腐,“仙”的實體之根本。或者是隐于深山得道成仙。據金花廟廟碑記載,金花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成仙”于洪武二十二年(139年)三月初七日午時,享年15歲。這麼一個小姑娘怎麼管起婦女們的生育來了?後又怎麼成了個“夫人”?這些都是問題!

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神異功能”

據《粵小記》記載:“或曰:神(金花夫人)本處女,有巡按夫人方娩,數日不下,幾殆;夢神告日:‘請金花女至,則産矣!’密訪得之。甫至暑,夫人果誕子。由此無敢婚神者。神羞之,遂投湖死。粵人肖像以祀,神姓金,名花,當時人呼為‘金花小娘’。以其令佑人生子,不當在處女之列,故稱夫人雲。”這是廣東版。蘭州版在《臯蘭縣志》裡,金花是逃婚後,在大山裡得道,對哥哥直言:“妹妹乃慈航分形,光分南海,肩負普渡衆生脫苦海之重任。如今功果圓滿,已成正果,此行此别,不能後退半步。”沒有被神所害溺水,而是被神帶走了。

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神異功能”

所有的說法都是說法而已,很難自圓其說。幸與不幸,金花就這樣成了“仙姑”,延續了數百年興旺的香火!在廣州的金花廟是所有金花廟中最大的,規模宏偉,過去曾供有八十餘神并二十奶娘,這些奶娘還都有些名目,如白花夫人(白花指男孩,女孩為紅花)曹氏、養育夫人鄧氏、紅花夫人葉氏、保胎夫人陳氏、腰抱夫人萬氏、送花夫人蔣氏等,這二十位奶娘,各司其職,加上主神金花夫人,都與婦女生育有關。

送子娘娘金花夫人的“神異功能”

婦女求子者入廟禮拜,要在二十位奶娘神前各插一炷香,周而複始,直至将手中的一束香插完,看最後一柱插在哪位奶娘面前。這最後一柱很重要,如這位奶娘是抱子的,便預兆得子,就要把奶娘懷抱中的童子用紅繩系上,一邊嗑頭,一邊祈禱:“祈子金華,多得白花;三年兩朵,離離成果。”認為即可托生為己子。若面前的奶娘是空手的,就趕快回家,等下次來再碰碰運氣。隻要求子者不厭煩,總有一天會撞上“好運”的。這些類似于遊戲的做法,隻能是心裡的一種安慰或者暗示。凡事心裡有,兩腳就會自然而然地向那個方向去。祝心想事成、萬事如意、一帆風順!(文/蔡驷讀曆史 圖/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