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原太守趙熹——從平原走出去的宰相們(四)

文|齊榕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特别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宰相制也正式确立。宰相上佐君主,下統百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位顯赫,權傾朝野。雖然每個朝代的稱謂不同,但宰相制度的内容卻大同小異。曆史上的平原,縣為郡治近千年,從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官員官至宰相的不乏其人,他們或出生在平原,或在平原曾為守、令,後來成為一朝宰相。現将兩漢、三國時期的幾位客觀地加以介紹,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對于研究平原乃至德州的曆史可提供一些參考。

平原太守趙熹

平原太守趙熹——從平原走出去的宰相們(四)

據《後漢書》記載,“趙熹,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其年,遷熹平原太守。”“建武二十七年,拜太尉,賜爵關内侯。”

西漢末年,趙熹出生在當時的南陽郡宛縣,宛縣是南陽郡的郡治所在地,是座曆史名城。這時的西漢王朝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權臣王莽乘機經營自己的勢力,并在公元九年代漢而立,國号“新”。這場政變并沒有影響到趙熹的學業。他勤奮好學,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年紀不大,“少有節操(《後漢書》五十六卷)”,立身行事已頗有大家風範。據《後漢書》趙熹傳記載,“從兄為人所殺,無子。熹年十五,常思報之,乃挾兵結客,後遂往複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距者。熹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釋之而去。故謂仇曰,爾曹若健,遠相避也,仇皆卧自搏。”據史料記載,趙熹在他十五歲那年,他的一個堂兄被人殺害了,那位堂兄既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兄弟,趙熹就挺身而出,自願替堂兄報仇。他招呼一幫兵勇及親朋好友,向大家說明了自己為堂兄報仇的打算,他的戰前動員講的大家群情激憤怒,他就帶着大家直奔仇人家。可是沒想到仇人家個個卧病在床,沒有一個能出來抗拒的。趙熹的親友們這下倒省了不少事,三下五除二的把人捆綁起來。趙熹思量了一會兒,覺得乘人之危而殺之,不是君子所為,便叫親友把仇人全家都放了。他對親友們說:“他殺了我堂兄,我就應該來殺了他替堂兄報仇,但是我不能趁人家病得不能動的時候殺他,這不是仁義的君子幹的事情。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們暫且容他幾天。”仇人一家深受感動,都趴在地上磕頭感謝不殺之恩。趙熹臨行前對仇人說:“你要想活着,就躲得我遠遠地,千萬别讓我再碰到你。”那個仇人羞愧難當。病好了以後,馬上讓人把他反綁起來,去找趙熹,聲稱要以死謝罪。趙熹總躲着不見他,想放他一條生路。誰知那仇人也是個血性漢子,要成全自己,非找到趙熹不可。事已至此,趙熹殺了仇人,替堂兄報了仇。這件事情在南陽一帶廣為流傳,成為美談,趙熹的聲望因而大漲。

這時,天下大亂。在黃淮一帶發生了綠林、赤眉起義。綠林軍擁立漢朝宗室淮陽王劉玄為皇帝,年号“更始”。更始皇帝登基不久,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大姓李氏占據一城,綠林軍久攻不下,杜天将軍李寶便向劉玄推薦趙熹,說:“目前,這座城很難用武力攻破,聽說南陽趙熹這個人在這一帶很有威望,他也許能讓守城的人投降。”更始皇帝劉玄便派人去請趙熹。趙熹首次見到皇帝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劉玄立即任命他當郎中,以偏将軍的身份去舞陰遊說李氏。趙熹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便受命前往,連夜趕往舞陰,對李氏曉以利益,果然說服了李氏,完成使命。劉玄更加信任趙熹,便讓他領兵進攻颍川,一路勢如破竹,連連得勝。大軍凱旋之後,劉玄大喜過望,對趙熹稱贊不已。

不久,王莽派王尋、王邑率40萬大軍向綠林軍撲來,企圖在河南一帶将其消滅。劉玄命大将王鳳、劉秀率軍北上迎敵。趙熹以五威偏将軍身份随劉秀行動。劉秀在昆陽(今河南南葉縣)與王莽軍展開決戰。在激戰中,趙熹身先士卒,麾兵沖殺,不避鋒矢,身負重傷。戰後,趙熹被封為中郎将、勇功侯。

在王莽新朝被推翻後,綠林、赤眉兩起義軍火并。在一次戰役中,綠林失敗,赤眉軍擁入長安。趙熹突破赤眉軍重重包圍,翻牆逃走,與好友韓仲伯會合後,扶老攜幼,翻山越嶺,奔出武關,安全來到丹水。正好碰到也在奔逃的皇帝的親屬家眷。隻見一個個灰頭土臉,有的光着腳,看上去實在是疲憊不堪。想到不久前正身着绫羅綢緞的貴人如今連逃難的百姓都不如,趙熹悲感交集。他把随身所帶的糧食布匹贈送給他們,冒死親自将他們安頓在鄉下。更始皇帝家的老老少少對趙熹感恩戴德。

公元25年乙酉,劉秀平定天下,宣布重建漢家王朝,年号為建武元年。

這時,駐守在南陽的鄧奉起兵造反。“時,鄧奉反于南陽,熹素與奉善,數遺書切責之,而讒者因言憙與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憙書,乃驚曰:‘趙憙真長者也。’即征憙引見,賜鞍馬待诏公車。時江南未實,道路不通,以憙守簡陽侯相,憙不肯受兵,單車馳之,簡陽吏民不欲内憙,憙乃告譬呼城中大人,示以國家威信,其帥即開門面縛自歸,由是諸營壁悉降。荊州牧奏憙才任理劇,诏以為平林侯相。攻擊群賊,安集已降者,縣邑平定後,拜懷令。(《後漢書》五十六卷)”趙熹的好友鄧奉在南陽起兵造反,趙熹多次寫信勸說鄧奉不要誤入歧途,但鄧奉一意孤行,根本聽不進去趙熹的勸告。有人向劉秀密報,說趙熹與鄧奉是一丘之貉,合謀造反。劉秀自然起了疑心,也曾派人察訪,均無結果。直到鄧奉被打敗,從鄧奉處看到趙熹原來寫給鄧奉的書信。一切都真相大白,根本不是什麼合謀造反,而且都是規勸之詞,字字句句都充滿了正氣。于是,劉秀立即召見趙熹,賜給他鞍馬及待诏公車。那時,江南還沒有全部平定,道路不通,光武帝劉秀任命趙熹當簡陽侯的相國,趙熹沒帶一兵一卒,隻身乘車趕到簡陽(今屬四川)。簡陽城的守兵不準他進城,他就在城外振臂高呼,告誡守城的首領,向他申明大義,使他幡然醒悟,于是打開城門迎接趙熹,當着他的面讓人把自己捆綁起來請罪,各個營壘的士卒也都跟着歸降了。荊州牧上奏,盛贊趙熹的才華和卓越功績,劉秀遂即任命趙熹平林侯相,他上任後,又率軍攻打亂軍,安撫已經降服的軍隊,不久各個縣鄉就平定下來。之後,趙熹又被任命為懷縣(今河南武陟縣)縣令。

這懷縣有個大戶叫李子春,他先前曾做過琅琊國相,回到懷縣後橫行鄉裡,為非作歹。他的兩個孫子殺了人也沒人敢管。趙熹剛上任就聽說了此事,立即調查,不久水落石出。趙熹立即拘捕了李子春,他的兩個孫子自知難逃一死,雙雙自殺身亡。李子春的家屬親戚紛紛向趙熹求情、送禮。趙熹軟硬不吃,一心為民除害。趙王劉良是李子春的好朋友,那時重病在身,生命垂危,劉秀親自去看望他。問他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事要辦,趙王說:“皇上,臣和李子春交情深厚,聽說他犯下了罪,懷令趙熹要殺他,皇上能不能給臣個面子,放他一條生路?”劉秀很為難,對他說:“朕很想答應你,可趙熹是依法辦事,朕很難讓你安心。”趙王無話可說,不幾天就去世了。劉秀追念趙王,最後還是下令赦免了李子春。

就在這一年,趙熹被提拔到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做太守。

平原自秦置縣,漢高帝設郡已有二百多年,平原郡下轄十九縣之多,人口也有一百五十多萬,已發展成黃河以北的一大都會。劉秀任命趙熹任平原太守,自然是對他的信任和褒獎。趙熹到任後,卻發現境内小偷特别多,他與相鄰各郡共同行動,并迅速組織人馬捕盜除害,很快就抓到了這個盜竊集團的大頭目,在查明事實後從快處以死刑。可與這個頭目有牽連的人達幾千人,很難處理,監獄中人滿為患。據《後漢書》記載:“其年,遷熹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熹與諸郡讨捕,斬其渠帥,餘黨坐者數千人。熹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帝從之,悉移置颍川、陳留,于是,擢舉義行,誅鋤奸惡。後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這時,平原太守趙熹上書劉秀。他建議隻懲罰那些罪大惡極的首犯,把那些隻犯有輕微罪行的人分散安置,可遷到京城近郊的郡縣嚴加管理。劉秀聽從了趙熹的建議,把沒有大錯的這些人悉數遷移到颍川、陳留等郡縣。此後,趙熹表彰仁人,懲奸除惡,平原境内政清民和,呈現一派和諧繁榮的景象。後來,青州地面發生了大蝗災,而這些蝗蟲飛到平原地界就死掉了。老百姓都說這是趙熹的功勞,有趙熹在,蝗蟲都不敢過界,真是托了趙熹的福,大災之年還有好收成,百姓們編成歌謠來歌頌他。

據《後漢書》記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劉秀召集皇親國戚舉行宴會,一些夫人紛紛告訴皇上,“趙熹可是我們的大恩人。當年我們被赤眉軍圍追逃難時,全 靠他救濟護送才有活命。”劉秀聽了後,更加器重趙熹。後來,劉秀召見趙熹時對他說:“不但有英雄人物保薦你,連婦人也感激你的恩德,也都褒獎你呢!”随即賜給他許多财物,任命趙熹為太仆,負責管理皇帝車馬和出行等。

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趙熹升任太尉,封關内侯。永平元年(公元58年)封節鄉侯。三年後,因調查中山相薛修一事不實,被免職。永平八年(公元65年),他又代替虞延行使太尉職權。後老母去世,本打算在家服孝三年,可皇帝一時一刻也離不了他這個好幫手,就沒有答應他的請求,派人去他老家,命他脫下孝服,回京複職。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劉炟即位,是為漢章帝,趙熹位進太傅,負責尚書台事務。

建初五年(公元80年),趙熹已84歲高齡,因偶感風寒,一病不起,皇帝親自為他求醫問藥,也沒能挽留住他的生命。這位從平原走出去的曆漢光武、明、章三朝的宰相,走完他的人生之路。

漢章帝前往吊唁,并谥号“正侯”。(待續)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釋出,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