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華圖」公基備考—古董局中局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一部懸疑探秘劇《古董局中局之掠寶清單》正在熱播。該劇主要講述了古董行業愛國學者許一城與宗室後人、五脈小輩一起,周旋于老朝奉、日本侵略者、軍閥等各大勢力之間,展開驚心動魄的鑒寶、護寶,阻止國寶外流的故事。劇中的五脈其實代表着五個家族,五個家族都有着自己專攻的領域,分别是金石、玉器、瓷器、木器、字畫。現在就跟随小編一起學習一下“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重慶華圖」公基備考—古董局中局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指《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辇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十幅中華曆史名畫。

一、《洛神賦圖》

「重慶華圖」公基備考—古董局中局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恺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甯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着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洛神賦圖》在布局上采用了連續多幅畫面表現一個完整情節的手法,類似于當代的連環畫,在構圖上運用了卷軸的形式,便于閱覽,完整且統一。《洛神賦圖》開創了中國傳統繪畫長卷的先河,被譽為“中國繪畫始祖”。

顧恺之,字長康,江蘇無錫人,中國東晉時代畫家,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恺之的畫線條連綿流暢,如“春蠶吐絲”,時人稱其“才絕、畫絕、癡絕”。他還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摹拓妙法)》和《畫雲台山記》三本繪畫理論書籍,提出“以形寫神”“盡在阿堵中”的理論。

二、《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風俗畫,是他僅存的傳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作品采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汴京(又稱東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繁榮的見證。

張擇端,字正道,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于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緻,界畫精确,豆人寸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争标圖》(尚存争議)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三、《富春山居圖》

「重慶華圖」公基備考—古董局中局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于1350年創作完成的紙本水墨畫,被譽為“畫中之蘭亭”。該作品是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幹濕并用,極富于變化。

黃公望,本姓陸,名堅,字子久,号大癡、大癡道人、一峰道人,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人,後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黃氏為義子,因改姓名,元朝著名畫家。黃公望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绛山水”,與吳鎮、倪瓒、王蒙合稱“元四家”。

四、《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的絹畫作品,該畫作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宮闱之中的日常瑣事,顯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與精湛的寫實功力,人物皆唐以來衣飾,取名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漢宮春曉圖》縱30.6厘米、橫574.1厘米,收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仇英,字實父,号十洲,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中國明代繪畫大師,儒客大家,吳門四家之一。其畫法主要師承趙伯駒和南宋“院體”,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緻。

五、《百駿圖》

「重慶華圖」公基備考—古董局中局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百駿圖》以清代郎世甯的最為出名,該稿本為紙質,縱102厘米、橫813厘米,原作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館。

清代是中國宮廷繪畫的頂峰,來自意大利的傳奇畫家郎世甯,則是清代宮廷繪畫領袖,正是在他中西合璧繪畫技法的影響下,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宮廷畫風。郎氏善畫馬,《百駿圖》是其平生百餘幅馬作品中的傑作。此圖描繪了姿态各異的駿馬百匹放牧遊息的場面。全卷色彩濃麗,構圖複雜,風格獨特,别具意趣,别具一格。

六、《步辇圖》

《步辇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現藏于故宮博物院。作品為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曆史意義和藝術價值。其内容反映了吐蕃(今西藏)王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閻立本,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唐代政治家、畫家。其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畫、建築都很擅長,繪畫線條剛勁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筆觸較顧恺之細緻,人物神态刻畫細緻,被時人列為“神品”。

七、《唐宮仕女圖》

「重慶華圖」公基備考—古董局中局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唐宮仕女圖》是一組五幅中國畫,作者是唐代張萱、周昉,該畫描述了唐代女子衆生相,尤其表現唐代貴族婦女的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特征。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唐宮仕女圖》系列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衆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征。

八、《五牛圖》

「重慶華圖」公基備考—古董局中局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存世作品中最早以牛作為題材的紙絹畫。《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态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該畫中除了五頭牛外,隻有一小叢荊棘,沒有其他任何襯景,每頭牛都可獨立成章。

韓滉,字太沖,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畫家、宰相。韓滉工書法,草書得張旭筆法。畫遠師南朝宋陸探微,擅繪人物及農村風俗景物,摹寫牛、羊、驢等動物尤佳。所作《五牛圖》,元趙孟頫贊為“神氣磊落,希世名筆”。

九、《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畫家顧闳中的作品,現存此本摹于宋代,絹本設色,此畫代表了古代工筆重彩的最高水準,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另有唐寅摹本,現收藏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它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整幅作品線條工細流暢、色彩絢麗清雅,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仕女的素妝豔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

顧闳中,五代十國中南唐人物畫家,曾任南唐畫院待诏,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與周文矩齊名,唯一傳世作品為《韓熙載夜宴圖》。

十、《千裡江山圖》

「重慶華圖」公基備考—古董局中局閱寶清單之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千裡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該畫将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表現了青年畫家嚴謹的生活态度。

王希孟,北宋晚期著名畫家,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然而史書中沒有他的記載。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華夏文明的巨著、中國美術史上的豐碑,是流動的曆史、無聲的樂章,承載着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它們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曆史和橫亘萬裡的錦繡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