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作者:侯印偉

對甯波的天一閣有些印象是緣于以前看過一部《天一生水》的電視劇。講的是範欽和他的子孫們,吃盡了苦頭,受盡了磨難!經過了十三代人的代代接力相傳,為後人留下了一座藏書樓,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财富,令人敬佩,也萌生了對此地很想造訪的向往。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走進天一閣,這裡沒有熙熙攘攘遊客的喧鬧,也沒有小商小販的叫賣聲。庭院古樸甯靜,綠蔭懷抱,青苔枯葉覆寫下的蜿蜒小徑,仿佛散發着淡淡的書味芬芳。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藏書樓,坐北朝南,為兩層木結構樓房。樓上為一大通間,樓下隔為六間,據說是取易經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藏書樓的四周留有空地,門前造一水池,名“天一池”。圍繞着池邊堆了數座假山,人稱“九獅一象”。其中有一座,像似女人,一手托腮,對閣而望、述說着一段凄慘的往事:“嘉慶年間,出生名門,酷愛詩書的千金小姐錢繡芸,因仰慕天一閣的藏書,找關系下嫁到了範家。本想借這婚事能登上天一閣看閱書籍,但範氏家規甚嚴:女人不得入内。她隻能在藏書樓下徘徊、凝望,從未進過藏書室,最後是郁郁而終。彌留之際,隻求夫君能将其葬于閣邊那三尺黃土中,願長伴書閣,了卻生前夙願。”一個女孩想借着婚姻來來與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想多讀點書,雖然未能如願,但女人這種精神,卻在感動後人,感動後人要尊敬女人,在我參觀時一支又一支盛開的菊花擺放在墳前,令我非常感動。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一代又一代,天一閣可以說熬過了王朝更替的磨難,在風雨中飄搖中挺了過來,就是日本侵略軍的炸彈,也沒使天一閣屈服,在災難面前,天一閣像一位見過世面的世紀老人,滿臉哲思注視着後人,不管是姓範的還是不是姓範的,看着他們昂起高貴的頭,因為他們懂,書籍的重要,沒有書籍,曆史就失去了前後貫通的繩索,是以才用最大的赤誠、熱愛與努力,儲存下大量珍貴書籍,讓中華文化的脈搏始終強勁有力!

當我離開進天一閣時,又一次回望範欽的銅像,我分明看見他的身上泛起一種神聖的光。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當我離開進天一閣時,又聞到了芸草的清香,仿佛聽見曆史了的回聲,中國的文化之火之是以星星不絕,離不開這些默默無聞的範欽們,對自己文化如此渴求與守護。

走進天一閣——滬上随筆(35)

天一閣,浸潤了詩書傳家的文化恪守,讓我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