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2021級臨床醫學試點班人體解剖學開課儀式。開課儀式是學校人體解剖教學的老傳統之一。儀式上,校上司和學院上司為學生們頒發了醫學生的标志——白大衣。師生們現場為大體老師敬獻鮮花,藉此來對他們為醫學教育發展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崇高敬意。

院校長王辰、黨委書記姚建紅、副院校長張勤、學生處處長馬春雨、基礎學院副所院長王婧、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教師和2021級臨床試點班全體同學共同參加了開課儀式。儀式由教務處長、人體解剖與組胚學系主任馬超教授主持。
在開課儀式上,還有一項特殊内容——向顧颉剛先生的骨骼緻敬。顧颉剛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家和民俗學家,也是院校首位遺體志願捐獻者。在1980年12月25日其身故後,解剖教研室遵照捐獻者本人的遺願,将顧先生的遺體制成骨架,供後人瞻仰、追思。
王辰院校長講話指出,解剖學是醫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節點,意味着醫學生從此開始真正地深入地了解人體,由此展開自己對于人生命的感悟。在協和的曆史上,解剖學家、古人類學家布達生先生鑒定并命名了“北京人”化石,這也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重要節點。作為“4+4”臨床試點班的學生,應認識到動物機體與人類機體的異同,特别關注正常與異常人體的差別,從解剖操作中體悟人體的質感;更應在學習人體構造的基礎上,感悟學習無言良師的最無私、最高尚的奉獻精神。希望同學們學有所長、成為一名良醫。
2021級臨床試點班學生代表汪明瑤發言,她表示作為協和的一員,在協和醫學院建立百年的新征程上,更應将“悲憫、專注、自省”的校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實踐中思辯真理,以練促學,厚植基礎,認真嚴肅地對待每一門課程,把基礎知識學懂、學精、學透,堅實地邁出成為優秀醫療工作者的第一步。協和學子當以天下為己任,助衆生求福祉,擔負起發展社會、照護人類的使命和責任。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推動醫學教育與多學科融合,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于2018年開始啟動了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招收學科基礎寬厚、熱愛醫學、個性心理特征适合學醫、具備成為卓越醫生潛質的優秀大學生,以培養多學科背景的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經教育部準許,協和臨床醫學試點班面向國内外高水準大學招收優秀大學畢業生直接攻讀醫學博士學位。
關注"北京協和醫學院招辦"頭條号,擷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醫學科學院新聞中心、北京協和醫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