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或是一些更年長的老球迷,一定記得20年前nba的比賽場景,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快的節奏、沒有這麼随意的球員定位,有的更多的是教條的攻防,1到5号位嚴格的位置限定。從這點來看,其實有些老球員,如果放在今天,或許會比當年更加容易出自己的全部實力,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六人,在他們的時代裡,最多也就是全明星,可放到今天怕真的是無解的存在!

克裡斯.韋伯:5屆全明星球員克裡斯.韋伯生存的時代,正是大前鋒的黃金時期!鄧肯、加内特、諾維斯基都是比韋伯更好的球員,但如果生在這個時代,或許韋伯不見得比他們差,韋伯是最全面的大前鋒,他可以策應,可以攻擊籃筐,甚至可以将射程拉至三分線外,如今約基奇能做到的,當年韋伯都能做到,但他比約基奇更快運動能力更強!隻可惜,在20年前,大個子球員可沒有那樣絕對的球權,韋伯的才能被一定程度地掩蓋。
拉馬爾.奧多姆:在凱文.杜蘭特出現之前,在210身高的球員中,奧多姆絕對是控球能力最出衆的,并且他的籃闆球控制能力也在平均水準之上,投射能力也在三分線之外,若是放在今天,他是4号位的完美之選,可在他那個時代,4号位能在低位進攻中懲罰他的人太多了,要論内線肉搏,奧多姆确實有些吃力。
拉希德.華萊士:211公分的身高,面框背筐都能打,三分線外還可以張手命中,怒吼天尊拉希德.華萊士擁有在如今nba生存的一切條件,更難能可貴的是,拉希德也是一位護筐高手,憑借一雙長臂,拉希德生涯平均封蓋次數達到了1.4次,可惜,他和韋伯一樣在那個大前鋒呼風喚雨的時代裡被埋沒,若是放在今天,絕對是大個子中的top3。
基裡連科:俄羅斯人在那個時代就是資料制造機,可以填滿幾乎所有的資料欄,巅峰時期,基裡連科的場均封蓋次數可以達到3.3次,206公分的身高更是如今最受歡迎的前鋒身材,可以3号位和4号位之間遊刃有餘,可惜了,那個時代小前鋒球員還不被看重,生涯中後期基裡連科的作用偏向于藍領。
拉沙德.劉易斯:劉易斯的位置介于小前鋒和大前鋒之間,在魔術時期他更多的是充當4号位角色,但在那個時代,身高208公分的劉易斯的處境有些尴尬,他們管那叫“不三不四”,打3速度略差,打4又扛不動人家的内線肉盾,但即便如此,憑借一手出色的外線投射能力,劉易斯還是2次入選全明星陣容,但如果生存在今天,劉易斯是非常恰當的4号位,他的投射技術會為球隊拉開充足的空間,208公分的身高,外加近4成的三分球命中率,放在今天也極其罕見。
小斯塔達邁爾:隻論面框進攻能力,小斯或許是21世紀以後的nba第一人,他和他的太陽給了如今小球時代一個非常典型的範例模闆,隻論進攻,放在今天空間更大的内線,小斯一定做得不會比阿德托昆博差,畢竟他的中遠投射可比字母哥強太多了,小斯不太善于防守鄧肯、蘭多夫這樣低位大殺器,不過如今可就沒關系了,畢竟如今已經沒有能低位進攻的球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