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紮特的《小夜曲》

作者:齊鳳池

莫紮特的《小夜曲》

  齊鳳池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在布拉格音樂學院執教時,他向一名學生提問,莫紮特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名學生回答了似是而非的問題,叫德沃夏克非常惱火。德沃夏克拉起那名學生的手走到窗前,他指着窗外的天空問:“你在天空看到了什麼?”那名學生非常尴尬地說:“我什麼也沒看到。”德沃夏克非常憤怒地說:“你沒看到天空的那輪太陽嗎!請你記住莫紮特就是太陽!”

  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也說過:“沒有一個作曲家的音樂比莫紮特的音樂更接近天籁了。”莫紮特的音樂有沒有天籁的成分,我們随便聽一首他的小夜曲就知道了。

  我感覺他的音樂,不僅融入了天籁的成分,還融入了他的心和靈魂。我聽莫紮特覺得他的音樂不是做出來的,就像是從他的心靈裡流淌出來的一樣。

  莫紮特的人格和作品,就像小溪一樣涓涓地流淌,默默地流淌,不動聲色的熠熠閃光。他的音樂像小溪,從維也納的主河流分支若幹條小溪,向世界的田原、山谷、林間、丘陵……凡所能及的地方,都有他的音樂再流淌。

  俄羅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說:莫紮特的音樂不像貝多芬那樣深刻,他的氣勢也沒有貝多芬那樣寬廣,但我不喜歡貝多芬,我愛莫紮特卻如愛一位音樂的耶稣。

  莫紮特的音樂充滿難以企及的美,如果要舉一位與耶稣并列的人,那就是莫紮特了。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誇張,但真正走進莫紮特的心靈世界,就能聽到天籁和天堂的聲音。

  豐子恺說:“貝多芬的音樂是英雄心的表現;莫紮特的音樂是藝術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人生的藝術。”這話聽起來比較接近現實。

  莫紮特是奧地利作曲家,被公認為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幼年時就被譽為“音樂神童”。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紮特在短暫的35年人生中創作了754部作品,其中最著名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和大型宗教音樂作品《安魂曲》等等。除了這些歌劇和交響樂之外,莫紮特也創作很多小夜曲。

  莫紮特的《小夜曲》開始是急速的小快闆,之後,是舒緩委婉輕柔的抒情慢闆;抒情味道更濃,每個音符似乎都包含着濃濃的愛情的成分,甜蜜的味道用反複連音呈現出來,之後 更加抒情,似乎把心要掏出來給情人的感覺;又像是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往外蹦,接着是一句一句的訴說婉約的情感。簡約明快,富有浪漫色彩。一下把内心的情感全部傾吐幹淨。激昂,明快,每個音符都是情,每個音符都是愛,每個音符都是心血,讓人聽了有一種凄楚酸甜的美。

  莫紮特是一個熱愛生活、充滿詩意、富于感情的人。他摯愛自己的親人,每當他談起父母、妻子時,臉上都不由閃現出幸福的光彩,語調也格外恬美。在神聖的婚禮儀式上,他和妻子雙雙落下激動的熱淚。大家深受感染,都跟着一起哭了。由于他沒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采又不善持家理财,因而婚後的生活非常窮困。為了維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紮特拼命工作,教課、演出、創作,應接不暇,永無休止。盡管如此,日子還是過得相當窘迫。

  莫紮特剛剛三十多歲,身體就開始越來越糟,他不得不經常向朋友們求援。他擺脫不了這部‘為死亡而作的彌撒曲’是為他自己而作的這樣一種念頭,他認為自己不能活着完成它了,《安魂曲》寫到一半時,莫紮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筆……

  莫紮特出殡那天,天空飄着鵝毛的大雪。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傳回了,隻剩下一個掘墓的老人……”

莫紮特的屍骨安葬在聖馬克斯墓地,32a的第55号墓穴。莫紮特的大理石紀念像,坐落在城堡花園,他的音樂在他的墓碑之上,在世界的空間萦繞。

  莫紮特的小夜曲,就像音樂天堂中的一盞明亮的小燈,照亮世界所有渴望愛情的年輕人的心靈。而莫紮特的音樂就是人間的太陽。

  2019--10—2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