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本被低估的世界名著《罪與罰》

作者:末路文學
一本被低估的世界名著《罪與罰》

《罪與罰》的誕生不僅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創作走向成熟,也讓他一舉成為超一流的世界級作家;《罪與罰》不僅是俄國文學的桂冠上的一粒明珠,更是世界文學史上的最為璀璨的珍寶之一;《罪與罰》不僅是19前世紀現實主義的代表著作,而且開創了20世紀現代派文學的先河,意識流、表現主義、存在主義等文學作品都能覓得《罪與罰》的鴻爪雪泥。

一本被低估的世界名著《罪與罰》

小說的主要内容:

一本被低估的世界名著《罪與罰》

同名電影

故事發生在彼得堡的貧民窟,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因交不起學費而辍學,他生活極度貧困,僅靠母親和妹妹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交不起房租,饑寒交迫,又借了高利貸,整天蜷縮在一座5層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鬥室裡。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同樣窮困潦倒,卻整日爛醉的失業文官馬爾梅拉多夫,馬爾梅拉多夫的長女索尼娅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被迫街頭賣身。自身處境所迫和想成為“不平凡的人”的思想促使,讓拉斯柯爾尼科夫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伊萬洛夫娜(慌亂中也殺死了老太婆的妹妹麗紮維塔),并搶走了老太婆的一隻盒子和錢袋。事發後,他内心恐慌,加之得了熱病,幾天不省人事,後病情好轉,但他又陷入了内心極度的沖突之中,痛苦,絕望,幾近崩潰。他像一個被遺棄的幽靈一樣飄蕩在彼得堡的街道上,正好遇到了被車撞死的馬爾梅拉多夫,把母親寄給他的僅有的25盧布給了馬爾梅拉多夫的孤兒寡母。後來,他的母親,妹妹阿芙多季娅阿羅曼洛夫娜,妹妹的未婚夫盧仁,以及曾經騷擾過他妹妹的地主斯維德裡蓋洛夫也相繼來到了彼得堡。拉斯柯爾尼科夫和好友拉祖米欣揭穿了盧仁騙娶妹妹——阿芙多季娅阿羅曼洛夫娜的陰謀。盧仁對其懷恨在心,于是在馬爾梅拉多夫的喪後酬謝宴上誣陷索尼娅偷了他的錢,進而來污蔑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品行不正,盧仁又被揭穿,索尼娅對拉斯柯爾尼科夫十分感激。最後,在波爾菲裡的勸說,索尼娅的感召下,拉斯柯爾尼科夫選擇了自首。拉斯柯爾尼科夫被判處8年二等苦役,流放西伯利亞,索妮娅也随他到了流放地。漸漸地開始精神的忏悔與覺醒,走向了新生。

深刻豐富的主題:

一本被低估的世界名著《罪與罰》

每一部偉大文學作品它都有深刻豐富,真實地展現出某個時代的特征,觀照時代人的生存狀态,給未來人的生活以啟示,是以經典的文學作品不僅是當下的,而它會曆久彌新,是整個人類曆史精神财富。

《罪與罰》是一部不朽的現實主義作品

它真實地反映了19世紀中期,農奴制改革前後的俄國社會及衆生相。沉悶、肮髒、破敗、沒有生氣的彼得堡。饑寒交迫,生活無望辍學蝸居的大學生;窮困潦倒,失業爛醉的文官;身患重病,幻想貴族生活的家庭主婦;為了維持瀕臨崩潰,被迫街頭賣淫的妓女;為了個人利益,卑鄙無恥的小市儈;揮金如土,荒淫奢靡,而又悲天憫人的沒落地主;殘忍毒辣,剝削他人的高利貸老太婆等等。這些共同構成了當時的俄國社會。

這種社會環境,就自然孕育出了各種社會思潮,犯罪心理、倫理道德等問題。

拉斯柯爾尼科夫的“超人哲學”思想,他認為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平凡人”,他們俯首帖耳,卑顔屈膝,隻是繁衍人類的材料。而另一類人是“不平凡的人”像拿破侖、哥白尼一樣,他們掌握了人類發展的真理,主宰世界,意志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為了實作自己的理想,不惜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他走向犯罪,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伊萬洛夫娜,并搶她的錢去救濟窮人。

波爾菲裡認為一切犯罪皆是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所緻,環境和本性導緻犯罪,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是不存在犯罪的。

索尼娅則用宗教的基督精神來救贖自己,擺渡他人,她感召拉斯柯爾尼科夫重獲新生。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罪”,導緻肉體和精神上的“罰”,肉體上受苦,精神上煎熬,良心上譴責。這使拉斯柯爾尼科夫最終否定了他以前的哲學思想。

新興的資産階級思想印象下,盧仁極端的利己主義。

等等,這些思想在《罪與罰》中沖突碰撞,而最終有回歸作者的人道主義哲學思想上。反對一切暴力,在靈魂的拷問中,得到精神的完善與救贖。

創造性的藝術手法

一本被低估的世界名著《罪與罰》

《罪與罰》開創了現代派的先河。

叙事上淡化故事情節。其實《罪與罰》的故事極其簡單,它就描寫了一個殺人犯罪事件,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沒有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故事情節。但每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卻是真實可感的,有人評價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殺人場景的描寫極其恐怖,不僅吓到了讀者,也吓到了自己。

筆觸細膩的心理描寫,對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現,成為以後意識流小說的濫觞。小說描寫了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犯罪前後的心理活動,犯罪前的彷徨和緊張,犯罪時的緊張倉皇,犯罪後的恐慌不安,内心沖突掙紮,幾近崩潰。作者以内心獨白的手法寫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夢境、幻覺、沖突沖突下的精神錯亂、以及下意識的活動。這意識流手法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前是很少見的,也可以說是他的首創。

開創了複調小說叙事模式。巴赫金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思維類型——複調性的藝術思維”,即作家在叙事時提供了多種叙事角度對故事進行叙事。如小說中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所持哲學,索尼娅的基督精神,盧仁的個人主義思想,波爾菲裡的“生活求實和法律觀念”,等等。衆多地位平等的意識,連同各自的世界,在統一事件中,各自發聲,各抒己見,各自為體。這就是複調小說的叙事形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