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作者:書影禅韻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那時候我才十歲剛過不久,作為父親的師兄弟,有時父親帶我去陳巨來家,有時巨來也來我家看看。還有幾次,家父午後去南京路仙樂書場聽書,逢星期六下午或星期天,偶然也帶我們去坐坐,在三弦、琵琶,吳侬鄉語聲中聽張鑒庭、張建國、黃異庵、張振雄、朱雪琴、徐麗仙,往往也會碰上巨來瘦小、但卻精靈的身影。後來聽家母說,家父一個時期迷上聽書,還是巨來給帶出來的。

印象中的巨來除了身材精小,常穿一襲黑色長袍,天熱時也穿白紗中式衫褲,手裡握一柄折扇,扇上有名家字畫,講起話來雖然聲音有點女性化尖尖的,但卻聲音高亢,最有趣的是巨來的臉也清秀清秀的,架一副透亮眼鏡,又有點像清雅的小老太婆,而眼鏡腳邊上的那對招風耳朵,顯得特别的招人注目:即使你不注意,那對大大的招風耳朵也會硬映進你的眼簾,使你感到奇特、跳躍,由此深印腦際。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在趙叔孺諸弟子中,陳巨來的圓朱文印章刻得實在一流,其師趙叔孺曾經評價他的“元朱文為近代第一”。畫家張大千、溥心畬、吳湖帆等都非常喜歡他的印章。在刻印上,他師事趙叔孺,兼學黃牧甫,一次高野侯讓他再學點程邃、汪關、巴慰祖諸家,後遂形成雍容大度,滋潤秀雅,并把宋元圓朱文推向極緻的個人風格。建國以後,陳巨來在50年代進上海中國畫院,領一份津貼。作品出版,主要有《安持精舍印最》,以及香港出版的《安持精舍印存》等。此外并著有《安持精舍印話》兩卷,輯《古印舉式》、《盍齋藏印》等。

陳巨來生于1905年,浙江平湖人,至1984年謝世,活了虛齡80歲。據說平時巨來刻印極勤,一生治印不下3萬方。當時不少社會名流,國家政要,大多請他刻過印章,各城市國家級的圖書館藏印,也有不少出于他的鐵筆。

印象中陳巨來性格偏激,喜歡以自己的主觀之見談别人得失事非,這樣就有人認為巨來明于愛憎,敢于仗義執言,有人認為巨來“嘴臭”,得提防點,亦是各人立場視點不同,看出來的結果也就自然各異了。一次麥青告訴我《萬象》雜志有篇陳巨來寫的《趙叔孺祝壽風波》,不久影印寄來,我以為巨來在個中的表現,最展現了他的性格特征。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當1943年癸未趙叔孺七十大壽,在這以前,張魯庵招一群學生聚餐,吃了一半,張魯庵就拿出三張白宣說:第一張寫第一等學生,每份壽禮1000元;第二張寫第二等學生,每份壽禮500元;第三張寫第三等學生,每份壽禮200元。說完張魯庵就把三張白宣放到巨來面前說:“先生七十生日大慶了,你看看,應該寫在哪一等?”

巨來拿過白宣一看,在第一等上簽名的有張魯庵、陳子受、葉露園、葉黎青、洪潔求、裘陰千等,由于事先陳巨來已經打算敬奉壽禮500元,現在一看張魯庵要以壽禮的多少來定學生的等次,而并非出于水準,心裡便老大不自在起來,于是陳就馬上拉長臉面道:“第一等我沒有資格,第二等中生,不做,就做末等人吧。”

說完也等不到張魯庵回答,就在第三張上簽了名字。接下來各人簽名,一、二張都有,徐邦達、陶壽伯想跟陳巨來簽第三張,張魯庵見陳巨來帶了一個“壞頭”,于是就指桑罵槐起來:“先生對你們不錯呀,哪能不在這時表表恭敬呢?不行,不行,至少500元。”徐邦達、陶壽伯聽張魯庵這麼一說,就簽了第二張500元。當時陶壽伯為上海紗布交易所小職員,每月月薪收入不足40元,刻印生意又不好,這一簽,就等于簽掉了他一年的工薪收入。

由于出于同門,家父又特别喜歡陳巨來的印章,是以一生請巨來刻印不下五六十方。後經經濟拮據,又遭“文革”動亂,家裡東西有的東藏西藏;有的怕成罪狀,心又不甘抄家被毀,于是便有的送文物商店稱斤收購,有的送朵雲軒,如丕森送去一張沈尹默為家父寫的書法立軸,竟隻得了一角錢……

“文革”後檢點劫餘殘存,尚留有18方,其中漢印滿白和圓朱文都有。劫餘印章中有方“洪幼都”的滿白文,邊款刻為:“潔求屬,巨來仿漢。”還有一方“潔求之鉨”的白文小印,邊款又刻為“布齋仁兄正之,巨來仿古鉨。”再看“潔求”、“洪氏潔求”、“潔求心賞”、“大布居士”、“憶巴樓”等,都是圓朱文中的極品。

圓朱文中有方小小的“洪”字印,原先可能并有“潔求”小印與之成對,可惜現在隻剩下“洪”字一方小印了。眼下不才偶爾應邀為朋友、弟子題寫字畫、冊頁簽條,或書寫扇面,借光先父遺澤,我也經常用此巨來所刻“洪”字小印,以為拙字添光增彩,則又可謂是先父、巨來,澤及來者的了。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
洪丕谟:我印象中的篆刻大家陳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