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侯國史話卷十六:能征慣戰的兩代晉侯,讓晉國初顯霸主之氣

作者:閑叙春秋

周宣王姬靜,年輕的時候勵精圖治,還能聽從夫人姜後的勸告遠離酒色,進而實作西周的中興。可是到了晚年,宣王變得不再聽人勸谏,還聽信了寵妾女鸠的誣告,害死了大臣杜伯。而杜伯死前也曾立下了一個毒誓,最終也應驗成真,讓宣王中箭慘死于打獵的車上。

諸侯國史話卷十六:能征慣戰的兩代晉侯,讓晉國初顯霸主之氣

周宣王姬靜

随着宣王的遇刺離世,這段時期的故事也接近了尾聲,但就像上次筆者說到的,還有一些故事沒在“主線劇情”中提到。而這些“支線劇情”故事又大多跟一些重要的諸侯國有關,是以,從今天開始的幾篇文章,咱們又要叙一叙諸侯國的“史話”了。那既然又要講“史話”了,先從誰家開始呢?筆者想先從晉國開始,因為杜伯的兒子隰叔在父親死後就是躲到了晉國,隻不過咱們今天講的不是隰叔的故事,僅是跟随他的腳步來到晉國而已。

那此時的晉國發生了什麼故事呢?這還得接着之前“晉國史話一”提到的,那位名叫司徒的晉僖侯繼續往下說。宣王四年,也就是僖侯十八年,姬司徒離世,由他的兒子姬籍繼位,史稱晉獻侯。大家這裡需要注意一下,此時晉國繼位的國君是“獻侯”而非“獻公”,可千萬不要搞混了,因為晉國之後的确也有過被稱為“獻公”的國君。

諸侯國史話卷十六:能征慣戰的兩代晉侯,讓晉國初顯霸主之氣

晉獻侯墓

晉獻侯雖然沒有後來的獻公名氣大,但他也是一位比較有為的國君。他在位期間曾接受宣王調遣,跟随王師(當時稱“宿衛軍”)一起征讨位于今山東之地的夙夷,并取得大勝。獲勝後的獻侯班師回國,天子也降下恩澤,賞賜給晉國美酒、馬匹、裝備無數。獻侯接到宣王賞賜後也非常開心,特命人鑄造了兩組共16枚編鐘來紀念此事。

可惜的是,晉獻侯在取得了這樣的戰績之後不久,便匆匆離世,在位總共也才十一年而已。不過,他臨終時也忘不了這兩組編鐘,讓後人把它們作為自己的陪葬品封在了墓中。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晉獻侯墓被盜掘,其中的14枚編鐘流失海外,另外2枚落在了墓中,後被考古隊發現出土。再後來上海博物館又從香港古玩肆中搶救回流失在外的編鐘,這才讓這16枚“晉侯蘇鐘”(又稱“王賜蘇鐘”)重新相聚于祖國的懷抱。

諸侯國史話卷十六:能征慣戰的兩代晉侯,讓晉國初顯霸主之氣

上海博物館尋回的“晉侯蘇鐘”

講過了“晉侯蘇鐘”,咱們還得繼續往下說,因為這才是咱們今天重點要說的内容。獻侯離世後,繼任者是他的兒子穆侯姬費王,大家看看這名字是不是很霸氣,也很有趣。而實際生活中,姬費王也跟他的名字一樣,是位比較霸氣,又十分有趣的一位晉國國君。

說晉穆侯霸氣,主要展現在他非常能征慣戰這一方面上。據各種史籍記載,穆侯在位期間先後參加過征讨條戎之戰、千畝之戰,以及擊北戎于汾隰之戰。雖不是百戰百勝吧,但至少是少有敗績,或者說隻有平局,沒有敗逋。特别是征條戎和千畝之戰,宣王的王師都是大敗而歸,而穆侯的晉國軍隊一次沒有大敗,另一次居然還立了大功。由此可見,晉穆侯是有多麼擅于打仗,且當時的晉國也已經初露鋒芒了。

諸侯國史話卷十六:能征慣戰的兩代晉侯,讓晉國初顯霸主之氣

晉侯出征

說完了霸氣,咱們再來說說晉穆侯的有趣,這也跟他參加的這些大戰有關。隻不過,他的有趣并不是在打仗時搞出了什麼花樣,而是他參加的兩次大戰之後,竟然各有一個兒子降生,真是十分湊巧。更為有意思的是,姬費王也真是腦洞大開,愣是用每次産子前的這場戰役的戰果,來分别給兩個兒子起名。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了春晚上“超生遊擊隊”那個獨幕喜劇,想想就嘴角上揚。

諸侯國史話卷十六:能征慣戰的兩代晉侯,讓晉國初顯霸主之氣

與晉穆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超生遊擊隊

那晉穆侯是如何給兩位小公子取名的呢?這第一個兒子,名叫姬仇,是在征讨條戎之戰後降生的。從這個名字也能看出,當時的晉國并沒有獲勝,算是跟條戎這幫戎狄結了仇。而他的第二個兒子,名叫姬成師,乃是在千畝之戰以後出生的。由于當時宣王率領的主力大軍都大敗而逃,而晉國卻取得了局部戰役的勝利,成為了僅有的“成功之師”。在這樣獨占鳌頭的戰果之下出生的兒子,名字也是包含喜悅之情了。

看到穆侯這兩個兒子的名字,大家是不是也覺得很有趣呢?不過,這份有趣僅是在咱們這些局外人看來比較有意思,而晉國自己人卻開心不起來。如《史記·晉世家》中就記載了,當時晉國就有一位名叫師服的大夫,對兩位公子的名字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師服認為穆侯給兩位公子起的名字實在是太怪異、也太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了。因為,在師服的理論中,人的名字是與人的命運相關聯的,是以,作為日後即将成為晉侯的大公子來說,本該有一個響亮而又寓意美好的名字才是。可現在大公子的名字以仇恨的“仇”字為名,小公子的名字反倒是預示着有成就的“成師”,這不是本末倒置,預示着晉國要大亂麼?

諸侯國史話卷十六:能征慣戰的兩代晉侯,讓晉國初顯霸主之氣

《史記》中師服預測晉國将大亂的記載

事實的結果也真讓師服給猜對了,姬仇這位大公子的命運确實遇到了坎坷。當姬仇的父親穆侯離世的時候,由于他自身實力不濟,加上他的叔叔早就惦記上了晉國國君之位,是以,姬仇被迫出逃,由叔叔自立為晉侯,史稱晉殇叔。姬仇也像自己的名字一樣,跟他叔叔結了梁子,記下了這份仇恨。

于是接下來的幾年,姬仇暗中積攢實力,并時刻觀察着殇叔的動向。終于在晉殇叔四年,姬仇尋得了難得的時機,率領自己的黨羽偷襲成功,殺死了叔叔奪回了本就屬于他的國君之位,史稱晉文侯。

大家看到這裡以為姬仇的坎坷就結束了吧?這樣看來師服的預言也并沒有什麼太大的災難嘛。但各位有所不知,其實師服所擔憂的那場災難還沒有到來,真正讓姬仇、姬成師兩支血脈産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事件還在後面。隻不過,這個真正被師服言中了的災難,其發生時間要到周王室東遷以後才會逐漸拉開序幕,咱們今天就不過多劇透了,等故事講到那個時候,筆者再來閑叙一二。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友善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曆史内容,筆者“閑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惹禍的名字、晉獻侯、東征夙夷、晉侯蘇鐘、晉穆侯、能征慣戰、給子取名、長子名仇、次子成師、師服預言、殇叔篡位、姬仇複國。

諸侯國史話卷十六:能征慣戰的兩代晉侯,讓晉國初顯霸主之氣

關鍵詞雲圖簡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