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膠東文脈之坐賈行商5:曆久彌堅 劉錫三創辦盛錫福

作者:半島網

半島記者 張文豔

掖縣幫的代表人物中,大名鼎鼎的青島首富劉子山大家都認識,他的傳奇經曆與傅炳昭相似,不同的是他後來累積的資産雄厚,除了房産中的“劉半城”神話,還在金融界獨領風騷。

關于劉子山的傳奇故事我們講過很多,這次我們推出的掖縣幫代表人物是劉錫三,他不是憑借财富緻勝,而是他創辦的老字号脫穎而出,至今在中山路上有一席之地。

膠東文脈之坐賈行商5:曆久彌堅 劉錫三創辦盛錫福

老字号是中國傳統商業的特色,曆史悠久,世代傳承。叩問老字号的成長秘史,便是解讀青島商業發展的密碼。青島中山路上有包括錢莊、百貨、茶葉、醬園等在内的一批老字号。相信,很多青島人随口都能說出幾個:瑞蚨祥、春和樓、亨得利、萬源永等,這些老字号有的已經消失,有的尚且存在,盛錫福就是其中一個。

劉錫三(1896年~1982年)是劉子山的老鄉,掖縣(今萊州市)沙河鎮灣頭村人,祖輩以務農為生,因生活艱難,背井離鄉,外出謀生。他先在青島一家外國飯店供職,因為一個常來飯店的美國商人見劉錫三聰明靈活,嘴勤手勤,便邀請他到美清洋行工作。美清洋行是美國人與中國人合辦的,經銷美國貨,同時也将中國商品銷往美國。劉錫三被配置設定到采購部,任務是收購草帽辮。

經過一段時間的錘煉,劉錫三發現草帽辮制作簡單,而且貨源充足,憑什麼錢都讓外國人掙去了?于是他和表兄一拍即合,1911年,在天津估衣街歸賈胡同租了一個臨街門面房,取名為盛聚福帽莊。

此時的劉錫三兼職開店,生意還算可以。1925年,表兄病故後,劉錫三徹底辭去洋行的職務,徹底接手帽莊,并改換了位址,将店鋪改名為盛錫福。“盛”字取自興隆昌盛之意,“錫”取自劉錫三名字中的一個字,“福”是劉錫三小名“來福”中的一個字。

膠東文脈之坐賈行商5:曆久彌堅 劉錫三創辦盛錫福

劉錫三很有商業頭腦,他還向天津部注冊了商标:在盛錫福三個字的下面,用草立連成環形,中間三頂帽子呈“品”字形,接着是“三帽商标”四個字,從上往下順着一念,正好就是“錫三”。廠名和商标都正合錫三之名,含義是錫三創辦的盛錫福、制造的“三帽”牌帽子繁盛不衰,他的名字永遠與帽莊同命運。

由于單一的帽業草帽辮生意不見起色,劉錫三決定改變。當時正在流行日本産的硬平頂帽,劉錫三當即決定改進工藝。“他打聽到青島技師周紹熙有一手漂白的絕藝,遂親自登門以高薪延聘周到天津”(《劉錫三與盛錫福帽莊》),并淘得了一部先進的機器,如虎添翼,立刻憑借物美價廉的平頂草帽赢得了市場。1926年結賬,獲純利10萬多元(銀币)。

然而,1927年的一場大火,将盛錫福的資産火燒殆盡,劉錫三不屈不撓,據理力争,終于在保險公司中獲得10萬元(銀币)的賠償。随後,他東山再起,重建盛錫福,這種精神感動了很多人,盛錫福的名氣也大增。

膠東文脈之坐賈行商5:曆久彌堅 劉錫三創辦盛錫福

為了不砸牌子,盛錫福甯肯返工、廢棄,也不準劣質産品出廠。是以在1929年菲律賓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盛錫福的草辮和草帽獲得了頭等獎,在東亞地區屬草帽業之冠。

是以,老青島的順口溜“頭戴盛錫福,腳踏新盛泰,身穿謙祥益,手戴亨得利”中第一句講的就是盛錫福。在當時,帽子不僅具有功能性,還是不同身份的象征:夏天戴草帽,冬天戴氈帽,洋派的戴鴨舌帽,有身份的戴禮帽,這都使得盛錫福的“頂上生意”非常紅火。

抗戰時期盛錫福已形成輻射全國的經營體系除了天津總店和分店外還先後在南京、北京、上海等城市設立分号,亞洲、歐洲、非洲和澳洲等地區都有代銷處。

1948年,劉錫三去中國台灣經商,1982年病故。至今,盛錫福和盛錫福的故事一樣,仍然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