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擔,住在國家博物館裡,我的主人是朱德軍長。”近日,潮州市湘橋區實驗學校(下稱“區實”)“講紅色文物 弘揚革命精神”的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今年,該校挖掘校内外紅色資源,豐富活動載體,創新方式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這是區實黨建引領特色辦學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區實以黨建引領立德樹人目标,開展“三引三創”黨建工作,即“黨建引領雅實辦學體系,創新育人品牌”“黨建引領雅行育人過程,創新培養模式”“黨建引領雅美崗位服務,創新活動途徑”。這一實踐獲評潮州城市基層黨建十佳創新案例之一。
全國家長學校示範校、全國青少年模拟飛行科學素質等級考試中心、廣東省資訊化中心學校、安全文明學校、詩歌示範學校、紅領巾示範校、潮州市城市基層黨建示範點等40多項榮譽稱号紛至沓來,如今,區實已成為潮州市優質教育視窗學校和社會公認的育人品牌。
▶▷黨建引領雅實辦學體系
創新育人品牌
立身以立學為先。為讓學習落地見效,區實黨總支部通過“黨校專家送黨課”“書記支委帶頭講”“五星黨員微黨課”等方式,向全校師生開壇授課,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滋養。
湘橋區實驗學校組織學生參與“閃閃紅星路 奮進新時代”紅色課本劇展演。
區實黨總支部将黨建工作和教育工作有機統籌,融入“雅正崇實,尚美立品”辦學理念,形成特色鮮明的“雅正團隊、雅行育人、雅慧課程、雅美評價”教育辦學體系。
在區實的辦公室門口,“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标志清晰可見。區實實行“三亮一樹”,把黨員責任延伸到課内外全員全方位育人的全過程中,讓黨員成為學校教育的引領者和主力軍。
此前已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号的蘇東青,今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的殊榮。在蘇東青的引領下,該校湧現黃若葵、林湘凡、周桂全、陳龍、劉潔、傅潔鋆、蔡澤濤、張烨等一大批省、市、區名優教師、黨務工作者、名班主任、師德标兵。
▶▷黨建引領雅行育人過程
創新培養模式
黨史融入教育,學史無痕卻情智共生。今年以來,區實将黨史學習教育與學科節活動相結合,開展紅色經典閱讀、紅色故事微劇、紅色歌曲傳唱、紅色革命書畫、紅色基地研學等革命文化教育活動。
讀書節期間,學生們将課本中《豐碑》《十六年前的回憶》等名篇搬上舞台,以微劇表演再現紅色經典,緻敬峥嵘歲月;美術科開展現場繪畫比賽,用水彩畫描繪革命志士的理想信念,暢想未來美好新生活;科技節則開展“飛奪泸定·紙吊橋承重挑戰賽”,學生們既回顧紅軍長征的艱難歲月,也鍛煉實操能力,培養創新、探究與合作精神……
蘇東青正給學生講解《三字經》經典故事。受訪者供圖
湘橋區實驗學校學生參加潮州市博物館研墨拓片研學活動。
區實在“雙德互育”工程中實施“以雅育雅”,以黨建帶隊建,建構“雅行育人”八大文化教育體系,形成“以雅育雅,以雅導行,以行促雅”的德育管理特色。
民族舞《馬蹄哒哒》熱情奔放、節奏歡快;排箫合奏《媽媽的吻》空靈清澈、搖人心旌;童謠《細細生意好安家》朗朗上口,演繹出潮汕民俗風情的瑰麗……這是區實“一班一品”藝體社團活動展演的剪影。
2015年,區實以“人文素養+藝體特長”為主要培養模式,重構課程,開展“一班一品”六年連貫的培養實驗,發展學生綜合素養,探索雅實特色教育之路。如今,舞蹈、體育、器樂、美術等56門藝體“活”課程,喜見“新”成效。“一班一品”成為該校“雅實教育”一塊閃亮的招牌。
學生家長章金旋欣慰地說:“特色社團課程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孩子們的張張笑臉是社團活動最好的名片。”
▶▷黨建引領雅美崗位服務
創新活動途徑
多年來,上下學時段學校周邊擁堵,這一問題困擾着許多學校的師生和家長。
2016年秋,區實校長蘇東青成立“雅實愛心志願者服務隊”,解決了這個難題。如今,這個由湘橋區實驗學校首創的“家校警合作護校模式”已形成制度,在全市學校推廣。
雅實愛心志願者服務隊執勤保障學校門口道路通暢。
在此基礎上,該校不斷拓寬雅美實踐服務崗,深挖區域、社會、生活的育人因子,引領非黨員教師、學生、家長同心向黨,将為群衆辦實事融彙到“合力搭台,創新育人”家校共建中。校外“紅色文化”“非遺傳承”親子同育研學平台、校本“勞美小當家”研學實踐基地,各種實踐服務崗位為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奮鬥精神全力護航。雅實學子五育融合,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碩果累累。近日,由許琪敏同學創作、莊喜璇老師指導的作品入選中宣部在全國評選的250篇(幅)優秀作品,受到廣東省委宣傳部的通報表揚。
在招生咨詢服務崗、心理健康咨詢站,教師們開展抗疫宣傳、紅色宣講、美育浸潤進社群、心理健康咨詢等志願實踐活動,為群衆做好事、實事、暖心事。
風勁揚帆正當時。湘橋區實驗學校将堅持黨建引領特色辦學,在新征程中乘勢而上,起而行之。
新擔當
黨建引領新課改
探索智慧新教育
湘橋區實驗學校作為廣東省資訊中心學校,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面向未來教育推進智慧校園的建設與學校的雅實教育改革深度融合,以省級課題《基于智慧教育發展背景下學校雅實育人特色的研究與實踐》為統領,開展項目式研修和活動,建構“網際網路+”雅實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促使學校教育進入“智慧+特色”發展快車道。
大資料實時分析助力掌握式學習、多屏互動展示回報點燃師生研學思維……讓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個性教學真正落實課堂。《數學思考》一課上,同學們人手一台平闆電腦,四個人為一個小組參與課堂互動。學生回答問題後,系統迅速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判定,并做資料分析。
在湘橋區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智慧課堂研讨課上,師生互動交流。
“我們看一下這三道題的正确率如何。”講台螢幕上顯示着每道題的正确率,針對出錯率高的題目,陳燕紅老師再重點講解。
“學生們每次上智慧課堂,都挺興奮。”陳燕紅說,傳統教學中,老師不知道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難免會出現教學時間配置設定不合理,“智慧課堂”讓老師不用巡視就能準确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随着教育資訊化的推進,雅實校園的傳統課堂正不斷發生“變革”,平闆電腦、“一體機”等裝置陸續進入課堂,“粵教翔雲”“e課堂”“全腦思維”等軟體、平台的有機融合,引領學習變革,大大提升學生主動思考、歸納總結、分析了解等能力。
近年來,在一師一優課、微課大賽、模拟飛行、創新科技等各級各項賽事中,區實師生屢獲佳績。
【記者】蘇仕日
【通訊員】蔡澤濤
【作者】 蘇仕日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