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一代抗倭名将戚繼光

作者:文史漫今生

戚繼光作為曆史上的抗倭民族英雄,人們對他頗多争議,有人認為他投機,有人認為他保家衛國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戚繼光作為明朝著名軍事家,明朝的中流砥柱,他率軍在大明王朝的東南沿海抗擊倭寇,曆時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于蕩平倭寇之亂,鎮守北方十年,使鞑靼不敢踏入大明一步。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那麼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走進戚繼光的一生,一個可敬可佩又可愛的人。

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一代抗倭名将戚繼光

戚繼光的詩中我最喜愛的一句就是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說盡了戚繼光的一生,隻希望自己驅除倭寇,沿海的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和當年冠軍侯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都是保家衛國,這種精神多少年都不曾改變,中國近現代的抗日戰争、抗美援朝都是這種精神,明犯中華者,雖遠必誅。

南倭北虜

當時明朝的重要外患是南倭北虜,指的是北虜指的瓦剌和鞑靼,自從徐達和常遇春攻占大都,收複燕雲十六州,把元朝蒙古勢力逐出了漠北地區,大元王朝隻剩下了嶺北行省,建立了北元,後來北元分裂為瓦剌和鞑靼,在朱元璋和朱棣連續北征蒙古的時候實力大損不斷被分裂,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時期瓦剌曾經俘虜過皇帝,三萬大軍打敗了明朝五十萬大軍,明朝的實力大損,瓦剌兵臨北京城下,但在兵部尚書于謙的力挽狂瀾之下,明朝以二十萬二線部隊的微弱優勢擊敗了瓦剌挽救了大明朝,避免了大明重蹈北宋的覆轍。瓦剌太師也先後來死于内亂,漠北草原勢力大亂,到了嘉靖年間俺答漠北的蒙古再度統一,其部落起于豐州灘追尋着,後逐漸強盛,逐原草原霸主察哈爾部于遼東,成為右翼蒙古首領,基本上管轄鞑靼大部分地區,控制範圍東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臨長城,這就是明朝應對的北虜。

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一代抗倭名将戚繼光

南倭指的是倭寇,指的是當時是在戰國時代失去土地的日本浪人,日本詞典中的浪人指的就是強盜的意思,和由于明朝實行海禁,東南沿海的封建地主和海上戰鬥力強的日本浪人進行了合作,來擷取更大的經濟利益。由于明朝中期的軍隊的腐敗,曾經隻有四十個日本浪人深入浙江内地,為了剿滅這些倭寇,明朝動用了數千名明軍才将這幫倭寇殲滅,由此可見倭寇的戰鬥力和明軍的腐敗。

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一代抗倭名将戚繼光

由此戚繼光制定出招兵四原則,四要四不要

四不要:

一、城裡人不要,首先是城裡人見過大世面,不容易服從上級的指令。

二、在官府中任過職的不要,在官府中任過職的人熟悉政府體系運作,容易投機取巧,成為兵油子。

三、40歲以上的人不要,皮膚白淨的不要,四十歲以上的人容易體力不支不适合長期作戰,當時皮膚白認為沒有下地幹過體力活,打仗沒有耐力

四、膽子特别小、膽子特别大不要。膽子大的容易冒進不聽指揮,膽子太小容易潰敗。

四要

一、農民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能聽從上層上司。

二、黑大粗壯肌肉結實,體力充沛。

三、目光有神,精氣神好。

四、見官府有所畏懼,容易服從指揮。

而且戚家軍是從義烏的農民和礦工,總兵力四千人。

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一代抗倭名将戚繼光

戚繼光又改良了鴛鴦陣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随後是刀牌手二人,先是刀牌手擋住小鬼子的弓弩和倭刀,狼筅兵纏住倭刀,長槍手護住隊伍兩翼,镗钯負責隊伍支援兩方,由此大大提高了隊伍的戰鬥能力,倭寇的戰鬥力很強,但是大部分是單兵戰法,明軍大部分是礦工和農民,實力不如倭寇,但是由于戰法的整合戰鬥力大大強于倭寇。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發揮了各種長短兵器的優勢,退可攻進可守,能夠極大限度的去攻擊倭寇,而且還靈活多變,鴛鴦陣還可變為三才陣和兩儀陣,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在小巷花街之戰,就是由十一個人的小隊變為三個人的三才陣。

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又叫兩儀陣,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

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一代抗倭名将戚繼光

順便說一下戚家軍的戚家槍來自于楊家槍,楊家槍大家都以為楊家将的槍法,真正的楊家槍的全名叫楊家梨花槍,建立者是楊妙真,一位傳奇女性,起于金末農民大起義,和哥哥楊安兒創立紅襖軍起兵反金,席卷山東,後來歸順于蒙古,其子李檀官拜益都行省(今山東境内)長官。

抗倭的戚家軍最後跟着戚繼光又鎮守北境十餘年,數次打敗蒙古的進攻,現在遷安境内的大理石長城相傳為戚家軍所建,後來的戚家軍又加入到抗倭援朝的戰争中。

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一代抗倭名将戚繼光

時間走到了萬曆年間,萬曆的内閣首輔張居正進行一條鞭法的改革,戚繼光鎮守薊遼抵禦蒙古二十年,一文一武支撐着大明王朝,随着張居正的去世,大明支柱轟然倒塌,萬曆皇帝一反常态的将自己去世的老師抄家,戚繼光也由此被免官,中年喪子喪妻,在晚年郁郁不得志凄慘的死去,但是他為我們這個是時間留下了魂,一種抵禦外敵的精神。

戚家軍在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戰争中打出了大明的國威,七萬明軍将14萬日本大軍擊敗,也導緻了豐臣秀吉的失敗,德川家康的崛起,改變了東亞三百年的曆史,但也給日本埋下了征服南韓的種子,順便說一下南韓最早出現大家都以為是北韓戰争後出現的,最早南韓的出現在北韓的第26代國王李熙(北韓高宗)自稱皇帝,改國号為大韓帝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