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日,一顆偉大的心髒在北京停止跳動。這顆心髒的主人就是中國優秀的無産階級革命家華國鋒。而華國鋒逝世之後,敬贈的花圈堆到了大廳外,瞻仰遺容的群衆可謂人山人海。

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二日,解放軍三零五醫院為兩天前離世的華國鋒同志設定了靈堂,友善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吊唁這位為了中國革命操了大半輩子心的老人。
八月三十一日早上七點,華國鋒同志的遺體由三軍儀仗隊護送着,在他的妻子和孩子的陪同下,從三零五醫院設定的靈堂轉移到八寶山革命公墓東告别大廳。中央将在這裡舉行追悼會,送别華國鋒同志。八寶山革命公墓東告别大廳,是他人生的最後一程。
遺體告别儀式從上午九點三十分開始。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被布置成黑色,顯得肅穆又沉重。
華國鋒同志的遺像擺放在黑色絨布的正中間,上方的“沉痛悼念華國鋒同志”的幾個白色大字在黑色絨布的映襯下無比醒目,它殘忍的告訴我們這位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遺像中的華國鋒同志笑容慈祥,看得出這位老人在生前心胸開闊的性格。華國鋒同志的遺體被擺放在禮堂的正中間,鮮紅的黨旗覆寫着他的身軀,鮮花和翠柏圍繞着他的遺體。如果僅僅看上去,他好像隻是沉睡了一樣,從未離開我們。
在東告别廳不大的禮堂中,擺滿了各界人士送來的花圈,其中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等上司機關以及中共高層上司人。
這些花圈在無聲的訴說着這位老人生前的功績,像是要告訴前來悼念的人:躺在這裡的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無産階級革命家。
華國鋒
華國鋒同志的葬禮規格是按照中央常委級别舉行的。華國鋒同志葬禮的規格不僅高,而且出席的人數也很多。
光是出席華國鋒同志告别儀式的中央上司人就有很多,這其中不僅包括中央九常委,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的上司同志還有已經退休了的中央第三代上司集體重要成員。
如此多的中央上司人出席的告别儀式是之前從未有過的,也能從側面看出華國鋒同志在中央上司層當中的影響力。
遺體告别儀式規格雖然高,但是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他一生都在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奔走操勞。八月三十一日上午十一點半左右,華國鋒同志的追悼會舉行完畢。在幾位身穿禮服的儀仗兵的護送之下,被鮮紅的黨旗包裹着的靈柩從告别大廳移出送去火化。
在華國鋒同志的葬禮上,除了有很多中央高層在職和已退休的上司人,更多的還是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這其中不乏有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
很多是約莫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他們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後,見證過華國鋒同志為了黨和人民作出的貢獻。華國鋒同志的離世,對于他們這一代人來講,是一件不小的打擊。在這些人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在廣場上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
先一開始,他在廣場上一人拉起了黑底白字的橫幅,橫幅上赫然寫着十六個大字。在人來人往的人潮中,他屹然不動,神情堅定,一直拉着橫幅站在廣場上。
後來,有很多群衆也受到了這名男子的感染,紛紛自發地輪流幫他拉橫幅。橫幅上雖然隻有短短的十六個字,卻也不失為是對華國鋒同志的一種準确評價。
漸漸的,廣場上聞訊趕來的群衆越來越多,敬獻來的花圈也越來越多,一開始人民群衆送來的花圈也被擺放在靈堂當中,到後來,花圈實在是太多了,隻好擺放在大廳外。很多人手中或捧着華國鋒同志的相片,或兩三人拉起橫幅。
大家都自發的聚集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悼念這位曾經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廣場上前來悼念華國鋒同志的人民群衆全是自願前來的,他們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大家一聽到華國鋒同志逝世的消息,都不遠千山萬水地趕到北京,隻為送他最後一程。
這些自發聚集在廣場上的群衆,就證明華國鋒同志生前在人民群衆心中的重要地位最有力的證據。即使華國鋒同志早就已經退出政治舞台,淡出人們的視野很多年,但是他在人民群衆心中的形象依然很高大,分量也依然很重。
在等待進入靈堂的過程中,來自全國各地,社會各界的群衆無一不面色沉痛,眼泛淚光。還有好幾位年齡稍長的群衆,甚至掩面哭泣,互相勸慰,心痛之情溢于言表。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忍不住回憶起華國鋒同志曾經為中國做出的貢獻。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出了華國鋒同志生前做過的事情。雖然每個人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但是偉人離世人依然讓人感到痛心。人民群衆代表人民,他們不講政治,隻講事實。人民群衆的評價最為質樸,也最為真實。
因為前來參加華國鋒同志告别儀式的人太多了,原定的結束時間一度被延遲。進入到東告别廳的人民群衆步伐沉重的走到華國鋒同志的遺體身邊,大家看着被黨旗覆寫,被鮮花環繞的華國鋒,既親切又陌生。
上午十一點半,遺體告别儀式結束。當華國鋒同的靈柩被移出告别廳,送去火化的時候,廣場上的群眾依然不願離去。大家還是高舉着華國鋒同志的畫像和自己制作的悼念橫幅,站在原地目送靈車從他們面前緩緩駛過。
在葬禮上,前來悼念的人來來往往,大家都懷着沉痛的心情,或哀痛或沉默前來華國鋒最後一程。有人面色沉重,有人眼角泛紅,也有人放聲大哭。但是,在葬禮上有一個人卻始終面容堅毅,神情溫和,看上去端莊又平靜。她就是華國鋒同志的夫人——韓芝俊。
她是悲傷的,韓先生的眼睛哭的有些腫了,面容也十分憔悴。她又是平靜的,作為華國鋒同志的夫人,她要接待葬禮上來來往往的人,她還要和大家握手交談。她保持着和平時參加活動一樣的莊重和禮節,平靜的像是秋天落下的葉子。
韓芝俊
前來悼念的賓客中,不乏曾經與華國鋒并肩作戰過的戰友們,難免會回憶起當年一起同甘共苦,為了相同的目标奮鬥的革命歲月。可是現在卻已經天人兩隔,很多賓客都泣不成聲。面對着泣不成聲的賓客們,韓芝俊總是親自接待,和他們互相勸慰。
華國鋒同志去世的時候,韓芝俊也已經七十八歲。七十八歲的年紀還要忍着失去丈夫的悲痛,接待來往賓客,韓芝俊的身體也早就撐不住了。她的步履逐漸緩慢,身體也有些搖晃。在場的人看到韓先生如此疲憊不堪,都于心不忍,紛紛勸她去會議室休息。
可是韓芝俊卻總是搖頭拒絕,她溫柔地說:“這麼多的人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來悼念,有的還是從千裡之外趕過來的,這番心意不能辜負。”
說完這句話,韓芝俊就轉身對身邊的女兒說:“照顧好來參加告别會的賓客時間該延長就延長。”她還一再強調自己的身體沒事,叫大家不要擔心她。可是誰都看得出來,她臉上的疲憊和憔悴。
韓芝俊和華國鋒一樣,同為山西人。和華國鋒一樣,韓芝俊也是一位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者,在那個黑暗的日子裡為落後的中國呼喊奔走。因為參加革命時間上的差異,韓芝俊和華國鋒之間的交集并不多。
一直到一九四八年的時候,因為工作排程兩人同時在晉中工作,才漸漸的熟悉起來。
一九四八年,已經畢業的韓芝俊在晉中地委機關工作。這年十月,華國鋒來到盂縣工作,擔任晉中地委宣傳部長。盡管兩人在之前互相聽過對方的名字,但是因為各自工作的原因,交集很少。當韓芝俊和華國鋒同在一個地方工作的時候,兩人的交集也就漸漸多了起來。
當時韓芝俊才十七歲,這是青春少女活力靈動的時候。十七歲的韓之俊對文藝十分喜愛,她經常組織同學為解放區的群衆表演話劇。雖然是女孩子,但是因為她的形象英氣十足,是以常常飾演男性角色。就是這樣一個經常飾演男性角色的女孩兒,吸引了華國鋒的注意。
他覺得這個女生和别人的女生很不同。好像一切都是機緣巧合,在華國鋒看過韓芝俊機場表演之後,韓芝俊的三舅,也就是當時盂縣縣委書記田澤仁把韓芝俊介紹給了華國鋒。
兩人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後,兩人性格相合,志趣也相投。在十一月下旬,在衆人的祝福下,華國鋒與韓芝俊就結為夫妻。自從結為夫妻以來,華國鋒和韓芝俊就互相攜手,共同前行,風風雨雨走過了五十九個春秋冬夏。如此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實在叫人羨慕。
在華國鋒生命中最後的日子裡,韓芝俊一直陪在他的身邊,照顧他的起居,還自稱自己是華國鋒的“老保姆”。華國鋒的離世對韓芝俊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但是她還是堅持着,用最體面的方式送完了最愛的人最後一程。
提到華國鋒同志,好多人覺得他是毛澤東和鄧小平時代之間的過渡者。這樣的看法不能說不準确,但是也有些片面,不能夠将華國鋒同志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展現出來。
一九二一年二月十六日,華國鋒出生在山西交城縣的一個制革勞工家庭中。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震撼全國,大家無一不感到憤慨,其中也包括年僅十六歲的華國鋒。十六歲的他毅然決然的投身抗日運動,将生死抛諸腦後。一九三八年,華國鋒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産黨員。
在抗日戰争時期,華國鋒底層窮苦人民的力量,他深入到煤礦勞工,農民,婦女兒童中,用真摯激昂的話語激發起了群衆的抗日熱情。他将這些力量團結在一起,小力量集中成大力量,在抗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時抗戰條件十分艱苦,很多參加抗日的同志之前都是勞工或者農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在作戰時十分吃虧。華國鋒就将這些抗日武裝力量集中在一起,在最短的時間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大家的軍事素質,為發展壯大當地的抗日力量和開展抗日工作作出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他的主要工作地點從山西轉到了湖南。不論在哪兒工作,都無法影響華國鋒對工作的熱情。來到湘潭之後,他先是開展調查研究,深入了解湘潭的實際情況。然後又發動群衆,開展工作。
因為有前期的調查研究,後期的工作少走了很多彎路,進展也比較順利。沒用多長時間,湘潭的局面就變得煥然一新,湘潭的建政,剿匪,救災,土改生産等多項工作都在華國鋒的上司下開展的有聲有色。
不管做什麼工作,華國鋒的原則都是一定要實事求是。他相信,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幹工作之前如果不去基層調查研究,那就是閉門造車。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夠真正解決百姓生活的問題,還會造成人力物力等資源的大量浪費。
實事求是這一點上,華國鋒一直做得很好。後來,華國鋒擔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在湖南省的上司崗位上,華國鋒同志為了湖南省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農業方面,他不僅重視農業生産,更重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在華國鋒同志的主持下,湖南新修了洞庭湖排澇,韶山灌區等多個大型水利工程。袁隆平搞雜交水稻,也是在華國鋒的大力支援下進行的。
在工業方面,抓工業生産,搞交通建設成了他工作的重點。在華國鋒的努力下,原本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湖南在工業上取得了巨大發展。
在醫療事業上,他極力推進農村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制度。在文化教育上,華國鋒在一直注意貫徹着“百家齊放,百家争鳴”方針的同時還十分注意保護和發展湖南當地特色文化。他在湖南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在真真正正的為湖南人民謀福利,實心實意的為湖南的發展想未來。
如今的湖南,已經是一個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文化多元大省,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當年華國鋒同志在湖南做出的貢獻。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華國鋒同志被調去中央工作。在國務院的工作當中,他盡全力協助周恩來,糾正當時在全國盛行的極“左”思潮。
也是他,在中國,曆史發展至關重要時候,義無反顧的站出來,同那些心懷不軌的人堅決抗争到底。最後才讓他們的陰謀活動沒有得逞,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
是華國鋒同志,在這場與那些心懷不軌的人的抗争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華國鋒同志,推動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的事業翻開了新的篇章。
一九八零年,華國鋒同志不再兼任國務院總理的職務。漸漸地,他在政治舞台上淡了出來,一直到他從上司的崗位上退下來。
為了新中國能有更好的發展,為了看到他們當年為之奮鬥的那個美好目标,他情願放棄所謂的高位。這也是為什麼,在華國鋒的告别儀式上會出現“顧全大局胸懷坦蕩豐功卓著英名永存”的橫幅。
從上司崗位上退下來的華國鋒為人十分低調,和夫人韓芝俊一起過上了恬靜又美好的晚年生活。據說,退休之後的華國鋒很怕上街的時候被别人認出來,他一直如此低調。盡管退休在家,他也仍然十分關心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他在自家的院子裡,迫切的希望這兩樣能夠給中國人民帶來一個更好的國家。
從一九二一年到二零零八年,在華國鋒同志八十七年的人生中,他為中國的革命,中國的建設和中國的改革奉獻了他畢生的精力。在他逝世之後,中共中央稱他是“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無産階級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