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小鼷鹿:長獠牙的兔子”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鹿頭上長角,食肉動物有犬牙,這是大多數人主觀上對這兩類動物的印象。很遺憾,這樣的印象流真心是錯的。且不說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最大的差別是有沒有裂齒(上颌最後一顆前臼齒和下颌第一顆臼齒的統稱),就是鹿類動物中,也有不少頭上無角,犬牙卻異常發達的成員,小鼷鹿就是其中之一。

小鼷(xi一聲)鹿屬于偶蹄目鼷鹿科,體長43—50厘米;體重2.5—4.5公斤,和兔子差不多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鹿類動物,與梅花鹿,馬鹿等大中型親戚頭上(雄性)都長着漂亮的分叉角不同,小鼷鹿無論雌性還是雄性,頭頂上都是光秃秃的,嘴巴裡反倒露出兩顆長而彎曲的犬牙,其中雄性的犬齒尤為發達,已經長成了獠牙狀,是鹿類中出現時間較早的種群,對研究反刍類動物的起源有着重要的科學價值。

小鼷鹿除腹部為黃白色外,其餘部位的毛色以紅褐色為主,喉嚨下方的三條白帶在下颌處形成類似英文字母t的形狀;主要栖息于越南、泰國、緬甸、大巽他群島等印度支那地區,中國雲南西雙版納也有少量分布,熱帶常綠森綠是它們主要的活動場所,低處的枝葉和水果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還可以像人類一樣蹲坐在地上休息。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鳄蜥:擁有爬行動物中最小的大腦

鳄蜥是我國廣西大瑤山地區的獨有物種,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是一種身體上兼具了鳄魚和蜥蜴雙重特征的動物,它們的腦袋和軀幹很像蜥蜴,布滿粗大的黑色橫紋和棱嵴狀鱗片的扁平尾巴,又和鳄魚有幾分相似,故而得名。

雖然鳄蜥在形象上比較接近蜥蜴和鳄魚的結合體,但它們卻是實實在在的蜥蜴家族的成員,屬于蜥蜴目下出現時間較早的鳄蜥科,早在大約兩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就已經嶄露頭角,由于較為古老的緣故,它們的大腦隻有花生米大小,是所有爬行動物裡最小的。

鳄蜥體長大約5厘米,但尾巴卻有20厘米;頭頂中央有一個乳白色小點,被稱為頂眼,用來感覺光線;背部呈橄榄棕色,上面有6—7條顔色較深的橫斑紋;體側棕紅的皮膚上鑲嵌着黑色條紋,淡黃色的肚皮上長有黑色短紋;喜歡呆在向陽的水塘邊的岩石或樹枝上,以昆蟲、小魚、蚯蚓、蝌蚪等小動物為食;平時走路一步三搖,極其緩慢,但遇到突發情況會迅速逃跑。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熊狸:尾巴也能抓東西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熊狸體長61—97厘米,體重9—2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靈貓科動物,身披長而雜亂的黑灰色毛發,看起來像小熊一樣,中國最南端、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和不丹的東部,以及印尼和菲律賓的島嶼上都有它們的蹤迹,主要栖息于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幹旱森林和草原的交錯地帶,以各種果子和小型動物為食,榕樹果是其中的最愛;單獨生活,通常在夜晚和晨昏覓食,平時在樹上休息。

熊狸最特别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它們的尾巴,另一個是雌性的生殖器。熊狸的尾巴毛發蓬松,長度在50—84厘米不等,這條幾乎和身體等長的尾巴具有纏繞的能力,能夠帶起物品,起到類似人手的作用;雌性則長有陰蒂骨,使得它們看上去和雄性擁有一樣的生殖器官,這點和斑鬣狗一樣。

由于栖息地遭到嚴重破壞,再加上盜獵者的捕殺,中國境内的熊狸數量已經急劇減少,目前屬于極度瀕危的物種。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鵝喉羚:喉部像大鵝的羚羊

顧名思義,鵝喉羚是一種長有像大鵝一樣喉部的羚羊。成年鵝喉羚體長88—109厘米,體重29—42公斤,是中等體型的羚羊,也是羚羊屬中唯一隻有雄性長角的種類。

鵝喉羚背部毛發為褐色,臀部和四肢内側為白色;脖頸前端的瘤狀物,讓它們的脖子看起來和大鵝的脖子很像;一些亞種的面部有較深的紋路;中國北部和西北、蒙古、巴基斯坦、阿拉伯地區的草原和半荒漠地帶是它們生存的家園,平日裡以不超過12頭的小群體生活,主食雜草和喬木類植物,在冬季則會組成30頭左右的大群活動。

鵝喉羚在曆史上曾是重要的狩獵動物(指由于數量衆多,允許合法狩獵的動物),但是由于無節制的獵殺和栖息地破壞等問題,現在已成瀕危物種,甚至在局部地區絕迹。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斑鼈:全球僅剩4隻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斑鼈(bie一聲)體長2米,體重有上百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鼈,因全身長滿斑點狀花紋而得名。背甲扁平光滑,以橄榄綠或黑綠色為主;體态接近圓形;曾經分布在太湖和紅河流域。

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水質污染,食物減少,以及肆意捕殺等問題,斑鼈如今全球僅剩下4隻,隻有1隻是雌性,在瀕危物種名錄中屬于極危物種。

與近親龜類動物不同,鼈類隻生存于淡水中。斑鼈靠水波來感覺周圍的環境,以魚蝦為食;有極強的領地意識,除交配期外幾乎不允許任何同類進入自己的領地;天氣太冷或太熱的時候都會躲進泥沙裡睡覺,以此來儲存體内的能量;通常在每年的四五月份交配,交配後的雌性會将卵鏟在岸邊的沙坑裡。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大鸨:兩性差距最大的鳥

大鸨(bao三聲)是世界上雌雄體型差距最大的鳥,雄性身高1米左右,體長75—105厘米,體重可達20—30公斤,兩翼展開超過2米;相比之下,雌性身高則不足半米,體重不到10公斤。如此懸殊的體型差距,讓人們在很長時間内把它們當成了兩種不同的鳥,以至于民間有了大鸨隻有雌性,必須跟其他鳥類交配才能繁育後代的說法,大鸨也是以背上了淫蕩的名聲。

當然,這隻是個謠傳。現實中的雌性大鸨對于異性卻異常挑剔,在交配前會仔細檢查另一半的洩殖腔内是否有寄生蟲,進而确定對方的健康狀況。是以,為了讓心儀的姑娘接受自己,雄性大鸨會故意吃一些毒物,用以毒攻毒的方式殺死體内的寄生蟲。

大鸨在世界上的分布範圍很廣,歐洲南部、北非、中東、阿富汗地區,以及中國的新疆、内蒙、東北、華北、黃河中下遊地區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栖息于開闊的荒漠草原地帶;身材酷似鴕鳥,是體型最大的會飛的鳥類之一;長有兩條粗壯有力的腿,擅長奔跑;頭頸部羽毛淺灰,胸部、背部到尾巴、身體兩側的上半部分為淡棕色,上面布滿黑色的寬條橫紋,看起來像虎皮,是極好的保護色,身體其餘部位呈灰白色,腹部正下方有一束黑羽;雄性長有胡須;夏季在中國北方的荒漠草原上求偶繁殖;秋冬季節南下越冬;各種小蟲及植物的葉子都是它們的主食。

雖然分布廣泛,但大鸨總體的數量卻很稀少,目前國内已經不足1000隻,已經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除了萌萌的大熊貓,我國還有這些奇特的稀有動物(二)

作者:趙亮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