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官窯粉彩八寶紋飾器物較為常見,多為纏枝蓮托八寶。與同時期的青花紋飾一樣,花葉變形誇張,構圖較青花器更為繁缛。乾隆粉彩八寶紋絕大多數并非單一的八寶畫面,而是與其他紋飾緊密結合,甚至在許多畫面中居于非常不顯眼的位置。一般法螺的形體較大,寶傘細長以绶帶束腰,華蓋為三層,魚為兩條相對,口銜花朵。在八寶紋的繪制上,借鑒西方油畫繪畫技巧,立體感和層次感頗為強烈。
清乾隆款 粉彩多穆壺
清乾隆款粉彩多穆壺 高47、足徑14.8厘米。此壺式為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由蒙、藏等少數民族盛放奶茶的器皿演化而來。此件多穆壺為竹筒狀器身,僧帽式蓋頂,龍柄,鳳流,蓋頂為蹲獅紐。壺身飾有四道黃彩纏枝花卉彩箍,托八寶的蓮花畫法各異,或勾線填色留白,或勾線渲染,層次感極強,八寶均飾有绶帶。壺裡及壺底施以綠釉,壺底部中央為方形白地,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方款。
清乾隆款 粉彩紅地八寶燭台
清乾隆款粉彩紅地八寶燭台 高23.5、口徑6.9、腹徑13、足徑11.5厘米。燭台為兩截式,通體皆為深紅色釉地,飾以粉彩八寶紋、纏枝寶相花紋等紋飾,燭碗、托盤上下沿及高足表面飾有多道描金圈,燭碗裡面為淡綠色釉,中間插口圍以蓮花瓣;托盤底部為紅釉素面,高足下沿為白地繪青花回紋,高足底部為淡綠色素地;托盤外沿一側有長條形描金框,内為白地朱紅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款。
嘉慶官窯中,八寶紋飾的器物較多,而且器型、紋飾均與乾隆朝相近。嘉慶官窯八寶紋飾布局較乾隆拘謹,繪畫略為呆闆,結帶的飄拂感不強。
清嘉慶款 青花八寶四足盉
清嘉慶款青花八寶四足盉 高20.5、足高5厘米。線條纖細拘謹,如雙魚雖鱗、鳍、鰓、目齊具,但神采不足,呆闆風格十分明顯。
清嘉慶款 粉彩蓮台八寶一套
清嘉慶款粉彩蓮台八寶一套 高30.1、寬11.1厘米。此八寶為上下兩部分組成,雕工細膩,造型新穎。采用剔雕、透雕等工藝方法制作而成。清代乾隆、嘉慶時均有成套燒制,傳世品多有傳失,成套少見,此器一套八件,儲存完整,十分珍貴,底有“大清嘉慶年制”紅彩篆書款。
清嘉慶款 粉彩胭脂水地八寶紋雙耳爐
清嘉慶款粉彩胭脂水地八寶紋雙耳爐 高15.4、口徑9.2、足徑2.5厘米。器腹繪有主題紋飾,寶傘如乾隆時一樣,還是三層造型,但下垂的流蘇毫無飄逸之感,有形無神,缺乏乾隆時變化的灑脫韻味。
清嘉慶款 粉彩八寶碗
清嘉慶款粉彩八寶碗 高6.1、口徑10.5、足徑4.3厘米。腹部繪八寶紋飾四足,組合形式為輪螺、蓋傘、花瓶、魚結,繪畫極為細膩。底有“大清嘉慶年制”篆書款。将八寶分為四組,每組兩件寶物裝飾在器物上是乾隆時的創新之舉。
指從道光至清末,八寶紋在瓷器裝飾上,依然因循守舊,但因工藝技術的下滑,瓷上八寶紋失去了原有的瑰麗和莊嚴,變得沉悶暗淡。道光官窯八寶紋飾較多,以青花、青花紅彩及粉彩器較為常見,多仿乾隆、嘉慶風格,整體器物的層次感不強,不見有束腰傘形。
清道光 綠地粉彩花卉八寶大魚缸
清道光綠地粉彩花卉八寶大魚缸 高47.2、口徑52厘米。缸外壁有四組紋飾構成,主體紋飾為綠釉地,上飾纏枝花卉托八寶紋。花為正面團花形,上有左右對稱的變形花葉。
鹹豐官窯傳世品不多,就目前所見飾有八寶紋飾的瓷器來看,繪畫不精,紋飾布局較為繁缛,色彩過于濃重,勾描的線條較道光器瑣碎,較道光時略為渾濁。同治官窯所飾的八寶紋飾承襲前朝傳統,其八寶的排列順序為輪、傘、長、螺、花、瓶、魚、蓋,繪畫較鹹豐朝細膩,但色彩較為淺淡。光緒官窯飾有八寶紋飾的器物較為常見,以青花和粉彩器物居多。
清光緒款 粉彩八寶盤
清光緒款粉彩八寶盤 高6、口徑38.5、底徑25.8厘米。盤外壁繪折枝蓮紋三組,盤心雙圈内繪纏枝花卉,内壁繪折枝花卉與八寶紋飾。線條細膩流暢,色澤清新,繪畫較為精細。底白釉,上有紅彩“大清光緒年制”楷款。
清光緒款 青花蕃蓮八寶碗
清光緒款青花蕃蓮八寶碗 高6.3、口徑14.2、足徑5.1厘米。外壁主要紋飾為青花蕃蓮托八寶,花為正面團花形,上有左右對稱的變形花葉。繪畫筆法流暢,青花色澤淡雅。八寶紋飾的色澤有深淺變化,質感較強,勾描細膩,绶帶仍沿襲前朝的對稱形式。碗近底處飾蕉葉紋,底有“大清光緒年制”六字楷書款。
宣統官窯亦有八寶紋飾,與光緒差别不大,但宣統八寶紋飾的布局較光緒時舒展,色彩較光緒時豔麗。
原文作者:張瑩文章來源:《收藏家》2015年9月刊《吉祥之紮西達傑——清宮瓷上八寶紋賞析》(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衆号&微網誌&頭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