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琳先生(1888——1965),字潤如,河北安新圈頭村人。幼年喪父,随祖父李升堂度日。7歲學文習武,拜郝恩光為師,學形意拳。郝恩光是“單刀”李存義的高足,李玉琳的拳法也得到李存義的指點,并随李存義在天津中華武士會和輔輪中學任國術教員。郝恩光東渡日本後,李玉琳經李存義引薦,投師孫祿堂門下。由于李玉琳功夫好,年齡也較大,故天津同門多以大師兄呼之。
孫祿堂次子孫存周對李玉琳的為人及做事方式有看法,以緻兩人的沖突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結果李玉琳去了上海。
1924年,李玉琳在上海任中華體育會國術教員及尚德武士會會長等職,在這期間得到李景林的武當劍法的傳授。1930年, 李景林在北上建立山東國術館,李玉琳随行,任國術館教務長。山東國術館開課教楊式太極拳,李玉琳請楊澄甫大弟子武彙川來館,幫助定型了八十一式楊式太極拳。八十一式成了後來李天骥搞的楊式國家套路原始基礎,并把實腳轉換改為虛腳轉換。李玉琳太極拳的孫式是跟孫祿堂學的,楊式則得自武彙川,也有說法是他的楊式是在滬時跟楊澄甫學的。李玉琳和國術館同僚編輯一部《太極拳講義》作為館裡講義,即楊式太極拳八十一式。
1936年,李玉琳在哈爾濱成立太極拳社(後改名哈爾濱市太極拳研究社),把太極拳傳入東北。太極拳社設在道外南八道街,主要傳授孫式太極拳、楊式81式太極拳以及武當劍、太極劍,其次是傳授形意、八卦等拳械。
随着練習人增多,太極拳社搬到了北七道街一所更寬敞房子内,并改名為“太極拳研究社”。每天到這來練習的人數多時達二百多人次,有商人、職員、學生等不同階層。李玉琳又在沈陽、長春建立起太極拳分社。1939年秋,其次子李天骥來到吉林,在北山關帝廟籌建北山太極拳研究社。次年在北山泛雪堂宣布成立“北山太極拳研究社”,在吉林市傳播以太極拳。李玉琳的太極拳以此四地為中心向東北各地傳播,使太極拳在東北三省發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