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 杜燕飛)我國幅員遼闊,但同時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應急管理工作與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息息相關。生活中的歲月靜好,皆因有人為你負重前行,人民群衆幸福安全的背後離不開應急管理系統一線工作者的默默堅守。
8月20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五位應急管理一線先進代表作為釋出會主角,圍繞
“為了人民的安全”,
向公衆講述他們為了
人民群衆幸福安全
默默堅守的故事
。
這五位代表分别是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門支隊故宮特勤中隊政治指導員蔡瑞,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東監察分局副處級監察專員張在貴,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産執法監察處主任科員張之崟,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教育訓練部副主任王念法和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特種救援大隊三中隊代理排長侯正超。
蔡瑞:“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門支隊故宮特勤中隊,主要擔負着以故宮為中心,天安門周邊地區防火滅火反恐處突和應急救援任務,地理位置特殊,使命任務特殊。
作為中隊的政治指導員,蔡瑞與中隊指戰員們先後完成了apec會議、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黨的十九大以及每年“兩會”等重大安保近千餘場次的消防勤務工作。從事消防工作16年以來,蔡瑞先後參加了懷柔氰化氫有毒氣體洩漏事故、石景山衙門口橋液化石油氣洩漏事故處置等滅火救援任務千餘起,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今年2月16日,故宮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這是故宮第一次在夜間開放,對于負責消防安全的指戰員們而言,是一次嚴峻的“大考”。
“為了故宮的美,我們全員上勤,将成百上千盞花燈一一檢查,排除了險情,化解了隐患。上元之夜的故宮綻放出讓世界震撼的壯麗美景,這裡邊有我們的堅守。”回想起這次經曆,蔡瑞說,“作為故宮消防安全的守護者,這既是曆史的使命,更是個人的責任。是以,我們不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都必須確定故宮消防安全萬無一失。”
早在建隊之初,為了故宮消防安全,他們中隊老一輩消防員在城牆上設定“瞭望哨”和“火衛崗”,晝夜巡邏,風雨無阻。時至今日,他們仍然延續了故宮從明清時期就有的防火傳統,冬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葉,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災隐患,確定危機時刻能夠就近取水。
随着故宮開放面積不斷擴大,故宮年均遊客量已經超過1500萬人次,單日遊客限流是8萬人次。
據蔡瑞介紹,他們中隊協助故宮制定了15個方面106項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明确了三級防火責任制,率先在全國文博機關實行“全面禁煙禁火令”;先後推動安裝了智能煙感探測器5674個,吸氣式火災探測器113台,并且與崗亭、警衛、安檢口等重點部位建立關聯機制,確定一處着火、多點響應。同時,為9046個殿宇宮室“量身定制”了火災撲救預案,用數字化沙盤推演,開展實戰化演練,為故宮消防扣上一個安全防護的“金鐘罩”。
“對我們中隊來說,一直以來有自己的期許,明年是我們中隊建隊50周年,也是故宮建成600年,我們這一代消防人傳承着半個世紀以來曆屆消防指戰員的信念,守護故宮平安,我們将用我們的忠誠和堅守,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蔡瑞說。
張在貴:“保護礦工生命安全,是我們安全監察員的責任”
“作為一名煤礦安全監察員,數百米乃至上千米的漆黑井下,是我的戰場,保護礦工的生命安全是我的使命。‘安全就是責任’我永遠不變的信條。”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魯東監察分局副處級監察專員張在貴在見面會上表示。
張在貴,1990年畢業于山東礦業學院采礦專業,2000年底進入山東煤監局工作。剛進煤監隊伍的時候,轄區煤礦發生了重大煤層爆炸事故。爆炸現場讓剛參加工作的張在貴分外震驚。
“井下多處巷道被摧毀,空氣中處處彌漫着刺鼻的異味,礦燈、膠靴還有礦帽随處可見,一些鮮活的生命瞬間消逝,不少家庭從此支離破碎,不少人因為悲恸而暈厥。”
張在貴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他經常在想,對礦工來說,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難道這個願望高嗎?過分嗎?張在貴就暗下決心,進了煤監門,保護礦工兄弟生命安全,義不容辭。
從那時起,每次下井,張在貴都要認認真真地查、認認真真地看,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迹,不放過任何漏洞,把隐患消滅在萌芽狀态。“為礦工的生命做出我們的貢獻,是我們煤監人的責任。”他說。
19年來,張在貴走遍了轄區煤礦的每一條巷道,下井3000多次,井下行程近8萬裡,相當于繞地球轉了一圈;檢檢視煤礦采掘作業地點4000餘個,實施行政處罰200餘起,累計罰款金額1000餘萬元,消除隐患1萬多條,避免重大涉險事故3起,挽救150多名礦工生命。
“今年是我國煤礦安全監察體制建立20周年,20年來,全國煤礦的死亡事故由每年近三千起降至二百多起,死亡人數由每年近六千人降至三百多人,這些成績的取得,煤監機構發揮着重要作用。”張在貴說,“今後我将把對黨忠誠的誓言镌刻在地下深處的煤層上,讓組織省心,讓礦工安心,讓家人放心,讓共産黨員的光輝照亮井下每一條巷道。”
張之崟:“沒有事故就是我們最大的成績”
張之崟,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産執法監察處主任科員。2011年進入原上海市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後,一直堅守在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産執法監察第一線。
多年來,他牽頭組織并完成了上海市石油化工企業、石油庫、油氣罐區、油氣輸送管道、危險化學品倉庫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專項整治任務。同時,他還編寫了《上海市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指南》《上海市安全生産監督檢查事項分類表》等一系列可複制、可推廣的實操手冊。
他堅持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每周深入基層3至4天,8年間檢查企業超過1300家次,核查行政審批項目超過1400項次,足迹涵蓋上海市所有危險化學品生存儲企業。
“我曾經認識一位老先生,80歲高齡仍然爬上幾十米高的芳烴裝置和幾萬立方米的油氣儲罐,憑着自己積累一輩子的安全生産經驗,義務指導、服務其他企業。和他相比,我有什麼理由碌碌無為、松懈倦怠?”張之崟說,“作為一名年輕人,我要傳承好、發揚好老一輩的無私奉獻精神,扛過安全生産事業的大旗,為人民群衆的歲月靜好而負重前行。”
在張之崟看來,自己發現隐患在于自己的心态。“我自己最大的體會就是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沒有事故就是我們最大的成績。城市的安甯,百姓的平安,就是我們應急管理人的初心和使命。”他說。
2018年,張之崟對一家化工企業開展專項檢查時發現,經過14年的運作,氯乙烯濕式氣櫃壁厚出現了嚴重的安全隐患。他一個簡單的詢問打開了突破口,“水的ph值是多少?你們平時檢測嗎?”企業負責人一臉茫然。其實他忽視了,起水封作用的水已經呈現了弱酸性。但是,這個不屬于壓力容器特種裝置,沒有強制檢測的要求。
在他強烈的要求下,企業進行了檢測,鐘罩當中最薄的地方隻有4.3毫米。他立刻翻看了當時的設計圖紙,圖紙上寫着設計的厚度是6毫米,設計的裕度是2.0毫米,設計壁厚是6.0毫米。如果鐘罩的薄度低于4.0毫米,氯乙烯氣體就會擊穿鐘罩,發生洩漏,造成事故。
“不經意間,在沒有任何人發現的情況下,14年間,鐘罩是以每年約0.12毫米的速度被腐蝕。如果不是這次檢查當中及時發現,再過兩年,很有可能又是一起重大事故。”張之崟表示。
張之崟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黨群組織培養多年的八零後,自己要在學中幹,在幹中學,努力使自己成為安全管理、裝置、工藝、儀表、設計等各個方面的行家裡手,力争将安全生産的法律法規、規範标準等都銘記于心,以自己的專業精神言傳身教,帶動企業安全意識迸發,帶動基層執法能力提升。
“我們安全生産執法就是這樣的平凡而重要,我們希望通過自己每一次平凡而重要的檢查,能夠喚醒全民的安全意識,對企業有一個安全意識的再教育、再教育訓練。”張之崟表示,“安全生産工作永遠在路上。作為一名安全生産執法人員,今後我将繼續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出成績,實幹巧幹,防範風險,查處隐患,遏制事故,築牢生命安全底線,守護千家萬戶的平安和社會的穩定。”
王念法:“為了廢墟下的生命 我是黨員我先上”
王念法,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教育訓練部副主任,1998年,從山東菏澤農村老家志願參軍。在8年的軍旅生涯中,他曾多次參加重大的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從那時起,他心中就種下了要成為職業救援隊員的種子。2001年,他轉業加入了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每次參加地震救援,我們都是緊急、快速、第一時間到達災區。”
入隊18年來,王念法一直奮戰在重特大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第一線,曾參加過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甘肅舟曲、阿爾及利亞海地、伊朗巴姆、印尼海嘯、巴基斯坦,紐西蘭、尼珀爾等十多處自然災害救援,用無畏的救援精神和科學的救援技術拯救了廢墟下的一條條生命,成長為國内地震救援領域最具有豐富經驗和技能的專家之一。
“在這麼多次救援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特别是2013年四川蘆山發生地震,指揮部指令我帶領一個搜救小組前往天全縣小河鄉去搜尋一名失蹤養蜂人,當時我就想,如果能用我的生命來換取更多生命的生還,我将義無反顧。我一直覺得,我是黨員我先上,不光是靠嘴上說的,而是用真正的實際行動去證明的。”王念法告訴記者。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尼泊爾地震救援,中國救援隊是第一支抵達尼泊爾的聯合國認可的重型國際救援隊。到達現場後,救援隊面對的是極為複雜的現場狀況,混凝土建築橫梁交錯,樓闆重疊,鋼筋扭曲。
面對各種困難,救援者們在廢墟瓦礫中匍匐掘進,經過34小時的營救,讓受困者轉危為安。“成千圍觀的百姓歡呼大喊‘謝謝中國’,我們讓當地老百姓充分感受到中國大愛、中國速度、中國力量。”王念法說。
2018年7月,我國第一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訓練基地投入使用以來,王念法作為首批教官,先後為我國專業隊伍教育訓練20000多人次及多支志願者隊伍。
“我作為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一名教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充分運用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等相關資源,認真研究國内外相關案例,掌握全方位應急救援的教育訓練理念,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知識儲備,不怕犧牲,沖鋒在前,為我國應急救援事業不懈奮鬥。”王念法表示。
侯正超:“不負時代不負國,不負青春不負己”
侯正超,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特種救援大隊三中隊代理排長。13年前,作為一名山裡娃,他走出了隻有39戶人家的小山村,帶着全村父老的期望和囑托,來到森林部隊當兵。
剛到部隊的時候,五公裡不及格,器械上不去,四百米障礙過不了。隊員們出任務時,他隻被安排留守。不服輸的他,每天加練俯卧撐,每天加練器械,直到手掌被磨出血泡和老繭。由于訓練強度太大,很多時候下樓梯隻能手拉着扶手退着走,吃飯時手抖得連菜都夾不穩。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後來參加的各級軍事比武中,他奪得了6次全能第一,8個單項第一的優良成績,并打破了森林隊伍400米障礙記錄,先後榮立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榮獲全軍優秀共産黨員、第四屆綠色衛士等榮譽稱号,更是作為森林部隊唯一的一名黨代表參加了黨的十九大。
13年來,侯正超先後參加了140多次森林火災撲救任務,參加汶川、蘆山、宜賓長甯抗震救災等任務。“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隻有緊跟時代步伐,不忘初心,奮力前行,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國,不負青春不負己。”他表示。
2018年,侯正超脫下“橄榄綠”,穿上“火焰藍”,成為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中的一員。“轉制前,我們主要擔負森林防火,為森林資源和重點景區防護執行任務。轉制後,我們還要應對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山嶽救援、泥石流等多類型任務。”
“我們全體森林消防指戰員一定會繼續發揚不怕困苦、不畏艱險、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的森林消防精神,堅決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當好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守夜人’。”侯正超說,“我将努力練就過硬本領,時刻保持備戰狀态,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刀山敢上、火海敢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當好忠誠衛士,守護好祖國和人民的幸福安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