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殼,一種潮汕獨特海味,又名鳳眼、海瓜子,因殼薄故而稱為薄殼,屬貝類海産品,生長繁殖在淺海灣的灘塗中,有野生的和人工放養的,常成片粘連在一起,用足絲粘附在泥沙石上。漁民們采撈後,經加工脫殼煮熟,撈取其肥嫩肉塊而俗稱薄殼米。因鹽竈人世代相傳盛産而遠近馳名,故有“鹽竈薄殼米”的美稱,也是南國海濱獨特的海鮮美食。

薄殼
薄殼是貝類海産品,因殼薄故名,學名尋氏肌蛤,生活于鹽度較高的外灣或島嶼的灘塗中。潮汕地區主産于饒平縣的汫洲、海山、黃岡大澳、所城大港,南澳縣的後江,濠江區的廣澳、鳳崗等地,其中以饒平縣為最多。每年的農曆七、八月份,薄殼肥美正當時,因其顆粒鮮紅,肉質肥嫩,色香誘人,味美可口而深受世人所喜愛。而加工生産薄殼米,是澄海鹽竈自古以來傳統産業。
薄殼米
每年夏天,是薄殼盛産的季節。這時薄殼肥美豐腴,鮮嫩無比。薄殼有很多種食法,以炒薄殼來說,除了蒜頭辣椒,一定要加入一種叫金不換或九層塔的香料。如果欠缺了這種香料,那麼吃起來就不對味,換言之就不是正宗的潮菜。薄殼的另一種重要食法是制成去殼的″薄殼米″。薄殼米和魚飯一樣,也是潮汕菜肴。隻是這種風味很特别,除鹽之外不加任何調料,通過食物的本味,達到了″至味無味″的境界。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薄殼的各種菜色:
薄殼米炒飯
木盆薄殼雞
石鍋薄殼蚧
金沙薄殼米
九層塔薄殼
南瓜薄殼煲
海苔薄殼米
薄殼浸野菜
芋絲薄殼烙
珠瓜薄殼湯
薄殼米煮尖米丸
薄殼米湯
豆腐煮薄殼米
金不換炒薄殼
韭菜炒薄殼米
晾幹薄殼米
薄殼米撈飯
薄殼米烙
薄殼蒸水蛋
薄殼米炒蛋
炒薄殼米
薄殼煮芋
薄殼炒辣椒
最後再介紹一些有關薄殼的知識給大家分享下:
薄殼的清洗方法
用筷子将薄殼與盆底隔開,因為薄殼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來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懸在中間的薄殼再吸進來的水又是幹淨的。
買薄殼時向老闆要一點海鹽,溶于清水中,營造海水的味兒。然後在盆中放兩隻平時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讓小筐沉底,最後将裝滿薄殼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幾滴麻油,2-3小時後就會看到盆底的髒東西會有很多。
食用薄殼的注意事項
不能與寒涼食物同食
薄殼本性寒涼,最好在食用時避免與一些寒涼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黃瓜等蔬菜,飯後也不應該馬上飲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這樣的冰鎮飲品,還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導緻身體不适。
不能與啤酒、紅葡萄酒同食
食用薄殼飲用大量啤酒,會産生過多的尿酸,進而引發痛風。尿酸過多,會沉積在關節或軟組織中,進而引起關節和軟組織發炎。
皮膚病患者禁食
薄殼的做法
炒薄殼必須旺火,金不換、薄油、香魚露,猛翻猛炒,方才能出一盤美味。食材佐料:新鮮薄殼、食油、蒜頭米、金不換(魚生菜)、紅辣椒、魚露。
薄殼洗淨、瀝幹,蒜頭、辣椒、菜脯切細,金不換摘葉和嫩芽,待用;先在鐵鍋(潮汕人用“鐵鼎”)用油爆炒蒜頭起香,辣椒、薄殼、金不換依次倒進鼎中,隻聽“咋”的兩三聲曝響,左手掌鼎、右手用鏟子(鼎鍬)或杓子翻炒,并倒入适量魚露,動作迅速,不可停杓。當看到薄殼在鍋裡均稱開花怒放(殼子展開)時立即熄火起鍋,一盤香噴噴的炒薄殼就完成了。
炒薄殼必須搭配金不換(魚生菜),這種獨特的香草與薄殼的鮮味天然融合,俨然已經成為薄殼的一部分。炒薄殼而無金不換,猶如吸煙無火,不吃也罷。
吃炒薄殼會上瘾的。在過去,薄殼價格便宜,吃薄殼時會令人禁不住地叫了一碟又碟,邊吃邊把薄殼殼往桌子下扔,把脫地上的木屐給埋藏起來,故潮汕有“吃薄殼找不到屐”一說。更有形容吃到最後不見人頭,隻見一堆薄殼殼,謂之“薄殼山”。
薄殼的營養價值
薄殼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具有調節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平咳喘等功能。海瓜子殼甚薄,體表有粘液,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鈣等多種營養成份,含有多種營養元素,而且是一種營養價值高的大衆化海産品。
薄殼在3月和8月這二個月為最佳,此時的海瓜子頭大脂厚,體黃,味道鮮美,海瓜子吃法各異,一般有蔥油、幹菜海瓜子、茄子海瓜子,也可以酒漬、腌制。沿海人們一般也最喜歡食用腌制的,其具體制作方法如下:挑選個大且鮮活的黃泥螺,篩去海瓜子表面粘液,洗淨、去掉水份,放入容器内,加鹽少許、黃酒若幹,然後将容器口封住,腌制一星期左右即可。裝盆後上面放幾片蒜片即可食用。此菜的特點是保存期限長,異香撲鼻。
薄殼簡介
薄殼生活于鹽度較高的外海灣或島嶼的灘塗中,群聚生活,在殼内的肉體長出一條線申到體外形成足絲,幾十個薄殼用足絲連到一起,并附着在岩石或泥沙中,潮汕地區稱之為“薄殼凳”。在過去,窮苦人家養了一群隻會吃的孩子,一種家庭累贅,就比喻為一群“薄殼凳”。
薄殼是依附在海底的岩石或者養殖者專門做的“薄殼埕”上生長的,采摘時需要人工潛入水中用刀割出。采摘薄殼在潮汕稱之為“洗薄殼”。采摘者在清晨三、四點就得出發,把船開到有薄殼的地方,然後脫下衣服,裸體潛入冰冷刺骨海中,憋氣倒爬執着前端帶有小鏟子的網袋,将薄殼連土割入網袋,再由船上的人協助拉上水面,再把薄殼傾入綁在船舷的大竹籮洗去泥土,另換人下海采割。這樣連續作業,必須是水性好,體魄壯的成年男性才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