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從化:流溪娟魚“遊”出産業發展緻富路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莫謹榕圖/受訪者提供

廣州從化:流溪娟魚“遊”出産業發展緻富路

“從化流溪娟魚從‘一魚難尋’變為新興的鄉村振興産業,保護繁育的過程是艱難而漫長的,一直以來有國家的涉農稅費優惠政策大力支援,我們更堅定地走了下來。”廣州市友誠養殖有限公司場長王愛軍感慨道。

王愛軍口中所說的娟魚,是在廣州市北部山區的流溪河裡生長的一種鱗大光眼、金銀閃光的特色淡水魚,學名光倒刺鲃,肉質鮮嫩、味道鮮美,在餐廳售價達到每斤100元左右,是一道“食中珍品”。

但很少人知道,曾經由于上遊水庫建壩及漁民過度捕撈等原因,流溪娟魚資源一度瀕臨枯竭,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難尋蹤迹。2007年,農業部批複在從化境内的流溪河幹流和重要支流建立流溪河光倒刺鲃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為娟魚的保護工作翻開新的一頁。

廣州從化:流溪娟魚“遊”出産業發展緻富路

近年來,廣州市從化區稅務部門靠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主動到娟魚養殖等農業企業走訪調研,解答企業涉稅(費)疑難問題,專人建立優惠落實情況跟蹤台賬,輔導企業用好用足各項涉農稅費優惠政策。2020年全區支援“三農”發展減免稅收1.1億元,助力農業産業迅速發展,農業總産值增速達10.4%,創16 年來新高。

“2012年區農業部門找到我們開展原種繁育研究工作,從漁民手中回收了不超過100尾野生娟魚,其中隻有7尾性成熟。”王愛軍介紹,除魚種少以外,娟魚成熟周期長、耗氧量大、産卵少等特點也增加了人工繁育的技術難度。最終他和技術團隊在2014年克服多重難關突破了流溪河光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術難題,繁育出第一批流溪娟魚2000餘尾,使珍稀的流溪娟魚得到了搶救性的保護,為後續流溪娟魚推廣養殖奠定基礎。

“養殖基地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扶持。”談及來之不易的成果時,王愛軍說,流溪娟魚的生長周期長達2-3年,長到2斤以上才可以上餐桌,養殖培育的人工和技術等成本比普通家魚高很多。“幸好有用于漁業的生産用地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漁業收入免征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多項惠農政策,為我們長期的研究養殖試驗過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近三年我們公司享受增值稅免稅收入共計170多萬元,大大降低了成本。”

經過多年的發展,2020年從化流溪娟魚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成為具有地域性的名優美食。娟魚的市場價值極大帶動了農民的養殖積極性,成為當地一條增收緻富的新路子。

廣州從化:流溪娟魚“遊”出産業發展緻富路

目前,從化區養殖推廣面積近500畝,已有10個流溪娟魚養殖基地和5個定點推廣餐廳。

稅務部門緊密關注娟魚養殖行業發展情況,向養殖農戶和餐廳上門送政策解難題,并針對農村交通不便、往來辦稅大廳路程遠等辦稅堵點問題,持續宣傳推廣“非接觸式”辦稅服務、新辦納稅人“套餐式”服務、區塊鍊電子發票等舉措,以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納稅人繳費人滿意的辦稅服務體驗,助力實作産業發展與農戶增收的雙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貢獻“稅力量”。

“稅務部門把政策和服務送上門,非常貼心。”廣州市頤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25畝養殖基地引入了優質地下泉水,為生長環境挑剔的娟魚提供了良好養殖條件。負責人李觀銀介紹,娟魚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受到珠三角食客歡迎,不少人專門從大城市開車來嘗鮮,“稅費優惠政策對小微企業提供了真金白金的支援,去年我們減免了增值稅近2萬元,今年增值稅起征點由10萬元提高了15萬元,預計将享受更多稅收優惠,資金壓力減輕了,做好娟魚特色品牌的信心就更足了!”

來源 | 金羊網

責編 | 許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