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懸崖之上》:是精品,但依舊不是最好的諜戰片

作者:電影縱貫線

剛剛過去的五一檔,國師張藝謀的新作《懸崖之上》大獲成功,票房一騎絕塵。很多網友說,這是近年來非常難得的優秀諜戰片,是張藝謀創作史上的又一個新高。但其實,這部電影暴露了張藝謀的很多毛病,作為一個第一次拍諜戰片的老導演,他對這個新類型的駕馭能力明顯還不夠。

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承認,能受到觀衆認可,就說明這部電影本身還是很優秀的,那我們就先說說本片的優點,《懸崖之上》最大的優點在于拍出了間諜工作的日常感。這是在諜戰神劇《潛伏》之後,又一個能把諜戰戲拍出日常感的優秀作品。

什麼是日常感,就是讓觀衆在看電影的時候能覺得這些每天在生死線上工作的情報工作者,他們其實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離我們很近。

我放的四個間諜在一開始分别的時候,首先表露出來的不是家國大愛,反而是兩對戀人之間的小愛,是與夫妻分别時的依依不舍。張藝謀塑造人物的功力可見一斑,這種情況下下,人物這樣的情緒狀态反而才是真實的,是立體的。

我方間諜裡,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是張譯飾演的間諜上司張憲成,他甘願冒險潛入哈爾濱城來執行任務,不僅僅是為了揭露日軍731部隊的惡行,也是為了回來找自己失散的兒女。家仇國恨都集中在這一個人物身上,這樣複雜的審視背景,在加上張譯的出色演繹,張憲成這個人物自然就能迅速吸引觀衆注意。說白了,這是一個既有日常可愛溫柔的一面,也有作為英雄不懼生死的偉大一面的真漢子。這些英雄人物身上表露出來的日常性,讓我們更能感受到信仰所賦予他們的強大力量,這種血肉豐滿小人物身上展現出來的偉大人格才是今天我們真正應該去努力倡導和認真呈現的主旋律。

另一邊,日僞的幾個軍官,彼此之間也是稱“老金”“老周”,他們之間的生活也極具日常感,有時候看起來就像是公司的四個中年員工。

《懸崖之上》:是精品,但依舊不是最好的諜戰片

這四個反派中,對金志德的刻畫尤其成功。金志德在槍決犯人前也會借喝酒緩解緊張情緒,面對周乙的盤問,這個小職員也會表露出一種聽公司前輩訓話的唯唯諾諾的狀态。在老周的車子打不着火時,作為一個朋友,他也可以毫不戒備的邀請對方坐自己的車走。但恰恰是這樣一個小人物,在影片一開場就開槍處決了三個犯人,在這之後也多次表現出他作為一個特務的多疑和作為日僞體制幫兇的殘忍性格:漠視生命,迫害正義人士。他身上展示出來的可愛與細微的善良,是他作為一個個體的善良本性,而他身上的種種惡的一面,則徹徹底底的揭露了漢娜阿倫特所謂的“平庸之惡”——他自願的依附體制,做體制的工具人,漠視世間的公平與正義。金志德的結局也很諷刺,他萬萬料不到,連自己也會淪為這台恐怖的政治機器的犧牲品,在日僞政府眼中,他其實始終隻是一個棋子。局長未必不知道他不是叛徒,但這并不妨礙局長拿他的生命來向上級交差。

金志德的人物塑造也是勝在他的日常感,他不完全是個十惡不赦的惡魔。他也糾結在善惡的邊緣上。《風聲》裡頭,黃曉明飾演的武田壞透了,甚至帶點變态的惡趣味,觀衆看到這樣的人物,隻會恨這個人物本身,不太會去深刻反思他背後代表的龐大政治勢力的邪惡。這一點上來看,《懸崖之上》确實還是有不算少可圈可點之處的。

優點說完了,就要着重來說說影片的缺點,很多觀衆、網友和影評人誇獎這部電影是一部出色的諜戰片,是國産諜戰片在《風聲》之後的又一神作,但大家會如此喜歡張藝謀的這部新片,很可能是因為他慣常的視覺美學風格又一次赢得了觀衆的喜愛。不得不承認,僅從影像美學和視聽風格的角度而言,張藝謀都是今天中國拍電影最能拍出“電影感”的頂流導演。《懸崖之上》中滿天的大雪,強對比感的色彩配置和宏大的動作場面都是張藝謀身上最廣為人知的作者标簽,老謀子那一套華麗麗的美學風格,這麼多年來,始終都深受中國觀衆的喜愛,他太懂國人的審美了。

《懸崖之上》:是精品,但依舊不是最好的諜戰片

但這些表面的優點并不能遮蔽掉張藝謀對諜戰片的了解不足的問題。

這部電影的節奏太緊,不讓人喘息。《懸崖之上》的影片節奏不可謂不快,人物的對話極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場接一場的驚險的大場面動作戲——雪地刺殺、火車上的偵查與反偵查、老爺車追車戲、巷子槍戰……整個劇情結構像是一連串被生硬的串聯起來的密不透風的骨架,動作戲塞得太多了,不留任何緩沖與喘氣的間隙,在動作戲之餘甚至還要硬塞進通俗的不能再通俗的張憲成尋找失散子女的情節。這種叙事節奏上的處理恰恰暴露了張藝謀對諜戰片類型創作方法的不自信,他不給觀衆去思考和喘息的機會,觀衆自然而然就會忽視很多劇情水準上的問題。

好的諜戰片,一定要有呼吸感,諜戰片最大的魅力其實就是在于兩方間諜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心理戰才應該是諜戰片真正的高潮,觀衆愛看諜戰片,就是因為對咂摸人性的複雜微妙性這件事愛不釋手。是以,諜戰片尤其需要尊重觀衆的思考能力,要多拍勾心鬥角的文戲,讓觀衆能跟着人物一起緊張。隻有在這種戲裡,我方間諜的出色業務水準和視死如歸、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以及間諜工作的危險性等都是要通過巧妙的諜戰情節來凸顯的。

《懸崖之上》:是精品,但依舊不是最好的諜戰片

但張藝謀實在是不太會設定懸疑感。影片多處懸疑情節之是以能成立,都是通過有意的向觀衆隐藏重要的情節資訊來實作的,這并不能算是很高明的懸疑設計手法。比如火車上在衛生間牆壁上留信号的情節,熟悉諜戰片套路的資深觀衆都能很清楚的猜到這裡必然會出現暗号被篡改的情節。此處更巧妙的情節處理方法應當是要拍到王郁進入洗手間看到被篡改的暗号,然後一言不發的離開,就足矣。如此處理,觀衆才能被獲得和劇中人物一樣的資訊量,一起參與緊張的諜戰過程中。同時,這樣處理也能更好的在後續應襯出王郁和張憲成之間的夫妻默契,而不是通過王郁的台詞簡單的抖落出來。

另外,周乙在金志德的車上藏下一本書就能成功栽贓金志德的情節設計也和金志傑在電影院前察覺出周乙所做暗号的警覺人設不符。周乙在楚良死後所流露出來慌亂情緒而沒有被同僚們懷疑是卧底這一點,也很難讓人信服。

相比之下,《風聲》的審訊戲則成功的營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緊張感,讓觀衆代入反派的視角,跟随審訊者一起去猜測誰才是隐藏的真正的卧底。整部影片在叙事結構上就像是一場大型的、驚險刺激的狼人殺遊戲,讓觀衆因為深度參與而感到緊張,也隻有這樣,當最後謎底揭曉時,觀衆才能真正被感動。

結尾的高潮段落落在了一場雪地追車戲上,這是一場表面争鬥的動作戲,觀衆最愛看的偵查與反偵查的“無間道”式文戲卻并不怎麼出彩。張藝謀自己應該是知道自己這個短闆的,是以他又往電影裡拼命加煽情戲。作為一部宣揚主旋律的諜戰片,《懸崖之上》在人物塑造上實在是太想要去表現正面人物的偉大品格了,是以嚴重忽視了人物的真實心理。

比如塑造張憲成這一人物時,不斷的去強調他作為一個父親的偉大父愛,作為一個間諜頭目的顧全大局,作為一個間諜同僚的舍己為人,作為一名正義人士的甯死不屈,但這種“強調”卻讓這一人物的性格自相沖突:一個如此冷靜成熟,算無遺策的特工,一個甘願為了任務而犧牲自我的間諜,怎麼會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篑,又不小心落入敵人的牢獄并被套出重要情報來的呢?

《懸崖之上》:是精品,但依舊不是最好的諜戰片

再比如,上一秒還能在火車站獨自殺人的年輕女間諜小蘭,怎麼下一秒進了城就成了業務能力不成熟的小女孩了呢?影片似乎隻顧着呈現人物的高光時刻,而忘了顧及人物的完整邏輯。

無論如何《懸崖之上》是成功的,它毋庸置疑的豐富了國産諜戰片的可能性,張藝謀獨具特色的美學風格也為我們帶來了關于諜戰片的新的想象。而本片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展現出來的優點,也确實今天國産類型片和主旋律電影都最應該去揚長避短的部分,可以看到主旋律影片正在借助類型化創作政策來努力嘗試避免這些問題,這當然是件善莫大焉的好事。借用本片中的一句話來說,《懸崖之上》的成功,不僅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和平時代的來之不易,感受到了黑暗歲月已經遠去,也讓我們看到了國産類型片即将迎來的新的黎明。

天亮了,就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