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劇角映畫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
前兩天小編去看了《幸運是我》的首映,原本已經對今年暑期檔電影略感失望的小編,看完後忍不住想要感歎兩句:港片不死!暑期檔最佳電影已經誕生!

《幸運是我》由羅耀輝導演,惠英紅、陳家樂、劉雅瑟等主演,今天正式上映。單看片名,以為它是一個青春戀愛故事,其實是一部關于尋找與和解的電影。影片講述了放蕩不羁的少年旭與患有老年癡呆的空巢老人芬姨從陌生走向親人的故事。
旭和芬姨,雖然孤獨,但最終都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遇到了彼此。就猶如,在爛片如潮的暑期檔末尾,能遇到《幸運是我》這部影片,我們也是幸運的。
影片通過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了大部分香港人的内心。故事發生在香港,這是一個複雜的城市,它曾經曆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殖民期,後來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即使經濟高速發展,但因為經曆了政權的變更,香港人始終存在對自我身份認同的迷惑:我是誰?我的根在哪裡?我的未來在哪裡?是以,“不斷尋找”是香港電影常表達的母題。
這部電影中的人物無不處在焦慮、不安和孤獨的情緒之中,他們想要尋找人世間的溫情。而這部電影呈現的正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電影主人公——旭和芬姨,他們最終都找到了自己的“親人”,盡管這并不是依靠血緣的親緣關系,但是情感與恩義卻是實實在在的。
旭是一個無根者,母親去世,父親和别人再婚并生了孩子,從此與他再無聯絡。但他卻是
一個極度渴望家庭的人。
起先,他希望父親陪他去看望過世的母親,後來又打電話想和父親進一步建立感情。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想結束自己的漂泊狀态,讓自己不再像個孤兒一般生活。但最終卻沒有在父親身上得到彌合。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溫暖的芬姨,縫合了他的孤獨。
和旭一樣,芬姨也是孤獨一人,人到老年,膝下無子無親。家中曾經隻有一個租客陪伴,但最終租客也離開了她。
表現芬姨時,大多是室内鏡頭,用逼仄的空間和冷色調來隐喻人物的孤獨。窗戶是電影的重要道具,旭剛到芬姨家時,家中的窗戶是壞的,旭嘗試打開卻沒成功。這是在暗喻芬姨的心門是關着的,社會的冷漠、人際關系的疏離讓她關上了心窗。
芬姨始終在都在擔心自己的未來,她說:
我不想死了之後都沒人知道。
不過,芬姨是幸運的,在點點滴滴的相處之中,旭成功的“把窗戶打開了”,走進了她的内心。
電影的主題是尋找,這本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影片卻沒有刻意沉浸在悲傷的氛圍裡,反倒讓溫情與幽默并存。
導演沒有過度煽情,相反在感性和理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始終以自然的情感流露來推動故事的發展。即使偶有煽情,導演也會抖個小幽默,讓觀衆破涕為笑。
各種點到即止的溫情片段,小編在此不多做劇透,希望大家都能去影院親自體驗一番。
《桃姐》
四年前,有《桃姐》帶給我們感動與壓抑,今日,有《幸運是我》帶給我們溫情與幽默。
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那句:
做人,不就是你幫幫我,我幫幫你。
也許這就是生活吧,孤獨者不會永遠孤獨,總會找到自己的溫暖。
本文為劇角映畫原創,轉載請聯系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