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護林員王志安(圖源/王志安)
王志安,是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大安彜族納西族鄉寶坪村的一位護林員。他的生活,一半是下田務農,另一半是和另外三位村民一起,每隔三至四天,沿着既定的路線巡視山林。
寶坪村的5780畝山林,是王志安的家。
圖2 某日王志安的巡山路線(圖源/王志安)
每天早上,帶上幹糧和水,塗抹藥水以預防沿途毒蟲,王志安出發了。現在,有了平整的道路和便利的交通工具,巡山不再是個苦差事。“政府現在非常照顧我們,給我們發水壺,餅幹什麼的,有很多裝備。”
圖3 某日的集體巡邏(圖源/王志安)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護林巡山是一份理想的甚至浪漫的工作——遠離城市的喧嚣,和大自然充分接觸,無憂無慮。然而,作為護林員的王志安每次上山,神經會随之繃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有時在雨季遇到塌方等自然災害,王志安會與附近的村民一道,将山上滾落的巨石和折斷的樹木清理幹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圖4 清理塌方後散落的巨石(圖源/王志安)
森林保護,需要長年累月地堅持,特别是森林防火工作。每年的12月1日,雲南進入森林草原防火期,但早在9、10月份,雲南的幹季到來,每位林業工作者的神經都繃得更緊,巡護時間也在原本基礎上變得更長、更頻繁。“必須要重視森林防火這件事,把最細節的工作都落實到位,”王志安談到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我們要預防山火,否則真燃起來的話,政府要花大資金(才能将火撲滅),而且護林員會有大麻煩的。”
巡山路上,王志安要觀察是否有人在森林中違規用火,盜伐盜獵。随着政府加大護林力度,嚴格管理,違規違法行為幾乎銷聲匿迹:“現在村民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都增強了,我們村子很久都沒有森林火災發生了,盜伐、盜獵、開荒的事件已經沒有了。”
同時,王志安還要照顧滇西北獨有的花花草草,“你看那蘭花,非常珍貴的,是不可以破壞的”,“雲南松是我們這兒的松樹品種,一年到頭都是綠的,我們要防止它被非法采伐”。麗江永勝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較明顯的海拔落差賦予其豐富、多層次的動植物資源。這是大自然的恩賜,也是王志安肩上的責任。
圖5 王志安鏡頭下的山林(圖源/王志安)
巡山過程中,王志安随手拍下他管護的山林,也用照片、視訊等形式記錄自己和身邊人的日常工作:同行的護林員向路過的村民詢問攜帶火種情況;三四個人一起探入密林深處,生怕落下一處未發現的隐患;站在山崗上,風呼呼吹過,鳥叫聲在林中都顯得寂靜。
圖6 全部人員打掃道路(圖源/王志安)
面對這份工作,家人們都非常支援,“他們(指家人)從來不幹涉巡山,而且很了解我的工作,也為我做各種準備。”同時在森林防火期間,家人們也充分體會到護林防火工作的辛苦。“為了生态環保,我們真的要負起責任來。”
春去秋來,年複一年,王志安的心早就和這片森林緊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