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菲的憤怒選擇輪》: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123

《蘇菲的憤怒選擇輪》: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123

每個家庭裡面,都會有一個熊孩子。

比如蘇菲的弟弟,諾亞。

蘇菲搭了一座很高很高的摩天大樓,正準備叫媽媽來看時,諾亞踢着球跑了進來。

隻聽"嘩啦"一聲,摩天大樓倒塌了。

看着辛辛苦苦搭起來的摩天大樓,還沒來得及叫媽媽來看就被諾亞弄壞了,蘇菲非常生氣。

"啊啊······,看看你幹的好事,你弄壞了我的摩天大樓。"

吼完後,她又抓住諾亞的衣領,想給他一巴掌。

幸好媽媽及時趕到并制止了沖動的蘇菲。

蘇菲委屈極了,她哭着告訴媽媽諾亞幹的壞事。

《蘇菲的憤怒選擇輪》: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123

媽媽并沒有因為諾亞是弟弟就讓蘇菲讓着她,她溫柔地安慰蘇菲:"我能了解你為什麼這麼生氣,費了好大勁搭起摩天大樓,卻被弟弟弄壞了。"

蘇菲哭着告訴媽媽:"我好想給諾亞一巴掌。"

媽媽擁抱着蘇菲,輕輕拍着蘇菲的背,"有人弄壞你的東西,你可以感到生氣,但是不可以打人。你可以試着做一些既不傷害别人,也能夠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事。"

很喜歡蘇菲的媽媽,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不偏袒任何一方,也沒有去怪罪誰,而是引導蘇菲學會處理自己的壞情緒。但又不告訴蘇菲該如何做,而是讓她自己想,自己決定,很好地鍛煉了蘇菲的獨立性。

那麼,蘇菲能想到辦法嗎?

《蘇菲的憤怒選擇輪》: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123

聰明的蘇菲可是想到了很多很多的辦法喲!

生氣時,使勁擰枕頭;

還可以把所有的憤怒吹進氣球裡;

還可以跳舞,想怎麼跳就怎麼跳;

當然也可以把憤怒畫出來。

小腦瓜子越想越多。

媽媽告訴她:"這些注意都很好,可是容易忘記,有沒有什麼辦法記住它們呢?"

這可難不倒小蘇菲,"媽媽,我可以把它們都畫出來。"

媽媽繼續引導蘇菲,"這主意不錯,你覺得制作一個餅圖圓盤怎麼樣?然後你可以在每一塊餅圖上寫上一個主意。"

《蘇菲的憤怒選擇輪》: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123

小蘇菲非常喜歡媽媽的主意。說幹就幹,她立馬找齊了所有材料,認認真真地做起了餅圖。

餅圖很漂亮,像一個大大的披薩,蘇菲把每一個主意都畫成了圖檔。

看着大餅圖,蘇菲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憤怒選擇輪"。生氣的時候,可以從中選擇她想做的事。

但是,選擇輪真的有用嗎?

諾亞又扯壞了蘇菲的布娃娃,諾亞氣得大叫。當她抓住想要逃跑的諾亞,并準備用布娃娃砸向諾亞時,她想到了選擇輪。

于是便丢下一頭霧水的諾亞,跑到房間,仔細地看着選擇輪,最後她選擇了吹氣球。

然而,這個辦法還是行不通,因為沒過多久,蘇菲就吹了滿滿一屋子的氣球。

《蘇菲的憤怒選擇輪》: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123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但作者很貼心地對這個故事做了16個說明,

作者告訴我們,要教給孩子,可以有任何的情緒,包括好的壞的,但是不可以有壞的行為發生。以及要幫助孩子學會自我調節,還有不要幫孩子制作選擇輪,讓孩子自己制作的進化論更能讓孩子感到它屬于自己。等等。

然而,在這16個說明裡面,我覺得最終要的,還是媽媽該如何處理諾亞喜歡搞破壞的問題。

就像作者所說的,諾亞是一個好奇的兩三歲的小男孩,并不了解自己是在破壞蘇菲的玩具。這時候媽媽就應該培養諾亞的責任感、共情力,以及适當的社會行為。

其實,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并不僅僅是在教導孩子,也是在教父母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因為不止是孩子們需要學習,做父母的也需要學習。

《蘇菲的憤怒選擇輪》:你可以生氣,但不可以打人12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