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在黎明破曉前》是一部比較特别的電影,影評主要角色就是男女主,而且電影通篇都是男女主在交談。
兩個人九年未見,再見面從剛開始的尴尬不知所措,到後來攀談甚歡的過渡。
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看不到爛俗的愛情劇情,而是通過男女主的攀談了解他們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們的世界觀、愛情觀、婚姻觀……把人物形象性格塑造的更加豐富飽滿,是很新穎的拍攝方式。
男主是一個美國青年,女主則是一個法國人,兩個人在車上遇見的時候,就被對方所吸引,然後兩個人開始攀談。
兩個人趣味相投聊的很投機,等車子到了維也納,男主建議不如在這下車,女主竟然同意了。
兩個文藝青年在維也納從午後至黃昏, 由夜晚到天明, 兩人的足迹踏遍了維也納的每一個角落。
他們輕松自然地聊着生活中的瑣事, 交換着彼此對事物的看法,愛情開始彌漫在維也納的街頭, 彌漫在暧昧的夜色中,彌漫在優美的音樂之中,彌漫在他們的眼波流轉中, 彌漫在摩天輪上忘情的接吻中,也同樣彌漫在他們的字字珠玑中。在日出來臨之前的 14個小時裡, 兩顆心互相吸引感動, 于是約定半年後在維也納再見 。
很多人認為一見鐘情鐘的是臉,而并非實實在在的情。乍見之歡歡的是顔,而不是高貴純潔的愛。感情常常迸發于瞬間,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感情也常常需要時間的見證,或許在這時間裡的某個瞬間,你會對這段感情更加确定,更加認可。
一見鐘情雖然美好,但是女生獨自出門在外還是要注意安全,不要随便和人下車。
兩個人分開之後,他們約定重返維也納,女生因為外婆去世耽誤了就沒有去,男主卻去了,因為女主沒去,男主十分失望,對這段愛情感到傷心。不久後談了女朋友,女朋友意外懷孕,兩個人奉子成婚。
男主擁有了家庭,并且寫了一本暢銷書,這本書就是以女主為原型寫的,他們兩個人的故事,女主也是因為看了這本書,才到書店找了他。
女主九年後遇見男主時第一件事就是問他又沒有去維也納,因為女主因為失約十分内疚,當聽到男主說沒去的時候,他的眼睛裡卻閃過一絲失望。
兩個人再見已經不是青年,男主有了家庭而女主還是單身一人。
當談到婚姻的時候,男主說他對他的妻子沒有感情,完全是因為他懷孕了,男主才娶他的,因為婚姻裡沒有愛情,是以他十分痛苦,甚至想離婚,但是他的兒子卻把他留了下來。
在這個情節,大家對男主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的人說男主負責任,女朋友懷孕了,男主沒有抛棄他,雖然不愛他,還是和他接了婚,這是男人責任感的展現。
還有人說,男主就是個渣男,失戀了就随便找個女人療傷,從一開始不愛他妻子就不該招惹他,更不應該讓他懷孕。
我比較同意第二點,因為妻子是無辜的,他把自己的身體和愛給了這個男人,卻不知道這個男人心裡從未有他。
之後男主說他嘗試用他妻子喜歡的方式去愛他,這一點來看男主對妻子是很愧疚的想彌補她的,但是他給一個女人帶來的傷害遠遠比這些小恩小惠大。
有人說,男人在錯失真愛後會變得将就,女人在錯失真愛後會變得挑剔。
這句話在男主、女主身上得到了應證,男主和自己不愛的女人結婚變得将就,女主之後談了很多戀愛但是都沒有走到結婚的那一步,因為在她心裡結婚的對象隻能是男主。
他們是典型的有緣無分,有美好的開始,卻因為失約錯過。
緣分是本書,翻的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淚流。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不要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愛情就是這樣,有些人會慢慢遺落在歲月的風塵裡,哭過,笑過,吵過,鬧過,再戀戀不舍也隻是曾經。不能強迫别人來愛自己,隻能努力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其餘的事情則靠緣分。
傷心沒有用,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生活才最重要,愛情雖美,卻不是生活的全部。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愛情微乎其微;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的婚姻卻随處可見。離去的是注定今生錯過;而屬于你的,一定在某一個地方等着你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