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靈奇旅》:過好自己的生活,把人生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體會過真實的生活,感受過生命的熱情,接受平凡而有限的人生真相,你才可能放下焦慮和催促,允許孩子自己去尋找和感受生命的意義。

《心靈奇旅》:過好自己的生活,把人生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皮克斯的新片《心靈奇旅》講述了一個“我該如何度過這一生”的故事,它擊中了許多人内心的掙紮:我可以擺脫社會、文化、家人、自我的束縛,過上真正充滿熱情的生活嗎?

喬和22,是一對師徒,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你也可以把他們當成父子。

喬帶着成為演奏家的希望掉入窨井,死了,但是未完成的夢想沒有死。面對彼岸的召喚,他不斷地往後逃。

許多父親在面對孩子出生時,也會體會少年的恣意妄為必須“死”掉的恐懼和無奈。面對人生的新階段,他需要放棄無數可能性,進入一眼仿佛能看到頭的生活,努力掙錢養家。

可是那些無法完成的夢想和希望怎麼辦呢?那些渴望、焦慮、郁悶、不甘、恐懼會冒出來,一點一點地送給下一代:讓孩子去完成自己沒能做成的事情。

22就是喬的下一代。22是一個新的生命,他渴望尋找到生命的火花,當那些權威人物不斷告訴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22覺得去地球上生活一點意思都沒有。

像不像我們自己的經曆?我們從小被老師、家長、書籍教導:“要好好學習!”“要努力啊!”“要往前沖,敢于承擔責任!”“沒有夢想不就是一條鹹魚嗎?”“要超越你自己!”

什麼時候變得有意思呢?是22開始用自己的心靈和感官去體會這個世界,品嘗一片美味的披薩、聽理發店老闆的人生故事、向喬的母親表達真實的想法、等待一片落葉從枝頭飄落在手心……

《心靈奇旅》:過好自己的生活,把人生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孩子的自我意識蘇醒了,他覺得自己很好,他有很多想法和能力,他在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系中感受着連結。

這個時候,22才愛上地球,他的生命開始綻放。

隻是,通常在這個時候,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沖突呈現出越來越激烈的态勢。

不聽你的安排了,越來越有主見的孩子開始推翻大人的規矩,嘗試各種邊界。而擁有了多年的經驗的父母會擔心會惱怒,他們覺得孩子不懂怎麼照顧自己、怎麼在這個世界上更好地生存,他們會以過來人的身份質問、指導、要求孩子,甚至是否定孩子:“你有目标嗎?有動力嗎?”“你的這一切都是我給的!沒有我,你什麼都不是!”“你懂什麼?你什麼都不懂!”……

影片中,喬不能允許22的靈魂存活在地球上,他那些未完成的夢想和渴望需要軀殼去複活。

我們最不應該成為的父母,就是影片這個片段中的喬吧。他比任何一個批評22的權威人物都可怕,因為他是陪伴22經曆地球生活的人,他是22最信賴的人。他的否定直接将22變成了一具迷失的靈魂。

“我上的是清華、你爸爸上的是複旦,你竟然隻想考本地的一本?”

“想學考古?有什麼前途,要學就學金融!”

“你懂個屁!聽我的!”

“我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看看你,一點心思都不在學習上!”

“天天就知道玩手機、玩遊戲,再這樣下去,這輩子你就毀了!”

“你太内向了,有什麼出息?!”

“你看看xxx,成績永遠前三,你看看你,那麼多補課費都白交了!”

“你必須成為我們家庭的驕傲,你必須得考好!”

……

當我們把生命主導權從孩子那裡奪走,讓自己的願望在孩子的生命中複活時,有力量又幸運的孩子或許像哪吒,掀起驚天駭浪,頭破血流地尋找屬于自己的命運,但是也有很多孩子把自己“閹割”,活成了别人想要他活的樣子。

《心靈奇旅》:過好自己的生活,把人生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如果你有機會詢問心理咨詢師,他們可能會告訴你,父母糾結于青少年厭學、網瘾、自殘,以及成年人渴望尋找真正的自己這兩塊内容在咨詢工作中占比很大。這兩個問題或許也可以看作是同一個問題的延續。

在高競争高焦慮的社會中,一些孩子帶着自殺、自殘、厭學等症狀而來,卻在和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中一點一點呈現的是親子之間的沖突,以及父母在社會重壓之下的焦慮與沖突。

慶幸的是,影片中的喬獲得了領悟。他忘我地演奏,滿足了複活的夢想,卻發現這高光時刻并沒有與他的生活有本質的差別。

《心靈奇旅》:過好自己的生活,把人生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生活的遠方,仍然是生活。真正讓他感到人生值得一過的,是在承認生活的平凡和有限中,找到他對爵士樂的熱愛。這才是屬于他自己的部分——無關成功,無關目标,無關他人,享受當下。

就像22一樣,讓他感到地球很好玩,不願意離開的,是屬于自己的感受和熱情,是由22自己去發現、去選擇、去領悟的瞬間,是獨屬于這個人的,也是以才充滿了灼灼的生命力。

唯有這樣一種對生命的感悟,才可以讓喬跨越死亡焦慮,不再渴望永生和複活。

是的,活在當下。我們已人到中年,年少的夢想似乎很難再實作,但是仍然可以觸摸生活、觸摸内心,踏踏實實地珍惜每一分鐘,感受生活平淡的真意,做自己想做的每一件小事情。

如果你體會過這一刻,你會懂,真實地活過,是一種多麼強大的力量。

祝願每一位父母都可以體會到這一刻,被這一刻折服。

感受過屬于自己的生命力,感受過什麼是真正地活着,人才更容易心甘樂意地把生命的體會權、嘗試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

這個孩子的生命将被真正打開。而這就是許多迷茫的成年人渴望的充滿熱情的生活。

《心靈奇旅》:過好自己的生活,把人生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責任編輯:李淑平

校對:徐亦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