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開發一款作業系統就那麼難?

近期關于作業系統國産化的讨論不斷,年中的時候,南韓那邊也爆出了抵制微軟,開發國産作業系統的消息。但實際上,真正能應用到現實的作業系統少之又少。國産作業系統紅旗去年就陷入了财務危機,之後以1800萬的底價尋求出售。2004年,德國慕尼黑政府宣布,将把政府電腦遷移到linux作業系統,認為此舉可以降低it成本。

為什麼開發一款作業系統就那麼難?

然而,十年過去了,這場“吃螃蟹”的試驗,成了一次災難。最近,慕尼黑政府已經開始逐漸在辦公電腦上重新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

作為現代人數字化生活的基礎,作業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寓。作業系統是人與機器之間的翻譯,他将機器的語言翻譯成人們可以友善操作的圖形、文字。同時又将人的需求,翻譯成機器指令以便處理。人和計算機硬體的所有交流,都通過作業系統這個中間人進行處理。

人不喜歡讓一個陌生人掌握着自己的命運,于是就有很多的國家機構前仆後繼的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但真正的成功者卻寥寥。目前市面上可見的主流作業系統供應商估計用一隻手就可以數過來了。

為什麼開發一款作業系統就那麼難呢?

1、極度複雜

微軟2005年釋出的windows vista的代碼行數為5000萬行。我們以一張a4紙列印30行來計算,vista的代碼打出來有166萬頁。

另外一個主流的作業系統linux的核心代碼在2008年的時候也達到了1000萬行。這隻是其基礎系統的統計,如果算上圖像化界面等外圍系統,其代碼規模不會比windows少太多。

2、耗資巨大

商 業周刊曾經對vista的開發費用進行了估算,預計其所花費的研發費用超過了200億美元。200億相當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計劃之一”阿波羅登月計 劃”的費用”。雖然時代不同,但要知道微軟是一個商業公司,而“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動用了一國之力才得以支撐的科研項目。

linux 雖然是一個開源免費的作業系統,但免費并不代表沒有成本。相反,全世界非常多的個人組織都對linux開發進行了的大量投入。2008年,linux基金 會的一項研究表明,發linux社群發行版fedora 9要花大約108億美元。這個費用并不比微軟的作業系統所花費的費用低太多。

3、需要有大量的外圍廠商支援

作業系統隻是計算機使用的基礎,在作業系統之外,外圍的軟硬體裝置支援決定了作業系統的成敗。

喬 布斯在回歸蘋果的同時,除了向微軟借了1.5億美元的資金以外,同時讓微軟承諾在接下來的 5 年裡,向 mac 提供 office 辦公套件。由于office幾乎是最重要的商業生産力套件,缺少office的mac是幾乎不可能獲得大規模被使用的。這條承諾給蘋果保駕護航,使其優秀 的作業系統重新走上了複興之路。

ios之是以成功,也是因為其最早在業界建立了完整的軟體生态系統。2013年底,蘋果應用商店的應用已經突破100萬款。

4、強網絡效應,新系統難以突圍

一個作業系統的生态越完善,其支援的軟硬體廠商就越多,其價值就越大,用的人就越多(即所謂的網絡效應)。這種網絡效應形成了很高的替換成本,這種成本高到即使是該系統的原有生産商都很難說服使用者切換新作業系統。

很多企業和個人都在老作業系統上積累了大量軟體和資料,遷移到新系統很可能導緻軟體失效,資料丢失,如果沒有剛需推動,很難讓使用者有替換系統的動力。

winx xp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由于該系統太成功,導緻xp成為微軟日後新系統最大的競争對手。中國、南韓政府也是因為微軟停止對xp的更新才考慮自己開發系統。

為什麼開發一款作業系統就那麼難?

蘋果ceo庫克在參觀蘋果工廠時,其生産線的的imac竟然也跑着windows,被網友吐槽。這其中的原因也是由于windows安裝基數太大,很多工業軟體隻提供windows版的控制軟體。如果硬要換成mac的話,估計整個生産線都得更換掉了。

做一款成功的作業系統是非常難的,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很難有新的作業系統脫穎而出。但當大時代來臨的時候,新的作業系統便有了其突圍的機會。

在微軟霸占桌面系統的時候,網絡時代到來了。由于linux天然的對網絡良好的支援,linux在資料中心成為了主流。在移動大潮來臨的時候,ios和安卓順勢而上,占領了制高點。

做一款作業系統,并不是簡單的國家意志和金錢可以驅動的,它需要天時地利的配合,才有可能真正的成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