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如果說熱控系統是火電機組的“大腦”,那麼作為熱控工程師的張宇就是對其進行診斷和維護的“腦科醫生”。他二十四年如一日,像愛護自己的大腦一樣精心維護着構造繁複的熱控系統,他就是大唐七台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檢修部專工張宇。
剛參加工作時,張宇很少有實際操作的機會,隻有在裝置大修時才能較為系統地了解熱控系統内部構造。這種“從概念到概念,從圖紙到圖紙”的情況讓張宇感到十分憂心——熱控系統在實作現代火力發電機組自動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基本可以算作火電機組的“大腦”,怎麼能“紙上談兵”呢?
是以,注重實際操作和直覺體驗的張宇琢磨:要是能模拟一個“大腦”,讓大家能随時打開練手就好了!這個念頭一直萦繞在張宇的腦海中,并很快落實到行動上。
他找來了一台更新改造後替換下來的舊機櫃,又找來一些資料線、控制器,在工作間搭建了一個模拟的臨時熱控系統。有了這個模拟“大腦”後,大家有什麼問題,随時都可以打開來觀看和操作,直覺地感受這個大腦裡的秘密和問題。這樣一來,圖紙上一個個枯燥的符号和連線在這裡變成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物,大大加深了大家對系統的了解和認知,提高了工作效率。這個項目得到了公司的肯定,獲得了公司創新成果二等獎。
“降低裝置故障率,提升生産效益”是張宇一直秉承的工作理念。除了勤于思考,敢于創新,他還有一種敢“啃硬骨頭”的精神。作為早期的控制系統,公司一期某控制系統運作近二十年,已經無法适應現在機組控制要求,張宇時刻都在想怎麼攻克這道難關。
2015年,他采用部分更新的方式對該控制系統技術改造,通過一次次地資料分析和深入研究,反反複複地試驗和調整,張宇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在降低造價、縮短工期方面取得了突破。然而,在運作試驗時,張宇發現一處影響機組安全運作的技術難題。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則,他請求國外技術人員幫忙,共同研究發生問題的原因,但卻無功而返。做足了心理準備的張宇沒有洩氣,他帶領攻關小組反複試驗、調整,翻閱了大量英文資料,最終攻克了這個外國專家都沒能攻克的難關。
張宇注重“技藝傳授”,帶動引領“後浪”成才,充分展現出了龍江工匠的胸襟和氣魄。他帶領的團隊完成了三十多項革新改造項目,職工的技術水準也在不斷提高,這有力地保障了機組安全、穩定的運作。
二十四年來,張宇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學習。在進行實踐鍛煉的同時,他刻苦鑽研技術知識,緻力于火電廠節能減排、供熱系統、環保設施、自動化控制系統安全穩定運作等工作的研究,創造出的多項技術成果均斬獲獎項。其中《火力發電廠汽包水位測量偏差研究》榮獲電力企業科技創新成果,《内裝式冷凝裝置在汽包水位測量中的應用》獲中國裝置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350mw亞臨界機組rb功能試驗分析》獲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論文一等獎,有兩項發明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全國電力行業裝置管理創新傑出人物、龍江工匠、熱控專業技術能手……當榮譽稱号席卷而來,張宇覺得自己仍舊隻是個普通的熱控工程師。
二十四年間,改變的是容貌,不變的是初心,張宇将在七台河這片熱土上繼續奮鬥,為機組安全保駕護航。
(據黑龍江省總工會微信公衆号消息)
責任編輯:姚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