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導論》——2.3節業務流程管理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社群《大資料導論》一書中的第2章,第2.3節業務流程管理,作者瓦吉德·哈塔克(wajid khattak),保羅·布勒(paul buhler),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社群”公衆号檢視

2.3 業務流程管理

随着業務流程被執行,業務向顧客以及利益相關者們傳遞價值。一項業務流程描述了在一個組織裡,工作是如何完成的。它描述了所有工作相關的活動以及它們的關系,以及相對應的組織裡的執行者和相關資源。這些活動之間的關系可能是臨時的,比如活動a在活動b前被執行。這些關系同樣也能夠描述活動的執行是否是有條件的,而條件往往是基于其他活動或者項目流程之外的事件所産生的結果與限制。

業務流程管理通過采用流程優化技術來提升公司的執行力。業務流程管理系統(bpms)給軟體開發者們提供了一個模型驅動的平台,這個平台正在成為業務應用開發環境(bade)的選擇。一份業務應用需要在人員和其他的技術主導的資源中進行調停,執行起來符合公司條例,以及保障職員的公平分工。作為一個業務應用開發環境,一項業務流程的模型要與組織角色以及結構的模型、業務實體以及它們的關系,還有商業規律以及使用者界面相結合。開發環境将這些模型全部內建起來以建立一個能夠管理工作流程和工作量的業務應用。這個業務應用在一個執行環境裡完成,而這個環境能確定公司條例和安全性,并且為長期的業務流程提供狀态管理。不管是單獨的流程,還是全部的流程,他們的狀态都能經受住業務活動監控(bam)的質詢,并且能夠可視化。

當業務流程管理與智能的業務流程管理系統相結合以後,流程就能夠以一個目标驅動的方式來執行。目标是與流程碎片之間有聯系的,而這些流程碎片又是基于對目标的估價而進行動态選取與配置的。當大資料分析結果與基于目标的行為一起運用時,業務流程的執行就能夠變得适應市場與環境條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顧客聯系流程有着能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文本資訊以及傳統的郵件的方式來聯系顧客的流程碎片。在最初,選擇何種方式來聯系顧客是并未經過權衡的,選擇哪種方式都是随機的。然而,幕後一直在進行着以統計顧客回應的分析結果來衡量聯系方式的有效性。

分析結果是與選擇合适的聯系方式的目标緊密相連的。一旦有明顯的偏好,權重便會朝着有利于達成最好的回應的聯系方式改變。一份更加充滿細節的分析能夠對客戶聚類産生影響,将單獨的客戶劃歸到群組裡去,而一個衡量的次元就是聯系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聯系客戶的精度就能得到提高,這為實作一對一的有目标的市場營銷打開了一扇大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