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華章計算機《資料庫技術原理與應用教程》一書中的第3章 ,第3.5.2節,徐潔磐 操鳳萍 編著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關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的基本資料結構是二維表,簡稱表(table)。大家知道,表格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特别是在商業系統中,如金融、财務處理經常使用表格形式表示資料架構,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發,用表格作為一種資料結構有着廣泛的應用基礎,關系模型即是以此思想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關系模型中的操縱與限制也是建立在二維表上的,它包括對一張表及多張表的查詢、删除、插入及修改操作,以及相應于表的限制。
關系模型的思想是ibm公司的efcodd于1970年在一篇論文中提出的,他在該年6月的acm上所發表的論文《大型共享資料庫的關系模型》(a relational model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中提出了關系模型與關系模型資料庫的概念與理論,并用數學理論作為該模型的基礎支撐。由于關系模型有很多誘人的優點,是以,從那時起就有很多人轉向此方面的研究,并在算法與實作技術上取得了突破。1976年以後出現了商用的關系模型資料庫管理系統,如ibm公司在ibm370機上實作的systemr系統,美國加州大學在dec的pdp11機上實作的基于unix的ingres系統,codd也因他所提出的關系模型與關系理論這項開創性工作而榮獲了1981年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圖靈(turing)獎。
關系模型資料庫由于其結構簡單、使用友善、理論成熟而吸引了衆多的使用者,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成為資料庫系統中的主流模型,很多著名的系統紛紛出現并占領了資料庫應用的主要市場。目前,主要産品有oracle、sql server、db2等。關系模型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資料庫語言也由多種形式而逐漸統一成一種标準化形式,即sql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