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Mware vSphere設計(原書第2版)》——1.3 設計原則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vmware vsphere設計(原書第2版)》一 書中的第1章,第1.1節,作者:[美] 福布斯·格思裡(forbes guthrie)斯科特·羅威(scott lowe)肯德裡克·科爾曼(kendrick coleman),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本節介紹設計的基本原則,即為了滿足功能需求,我們在每個層面(技術、組織和運維)進行決策時需要參考的一些指導性觀點。

概括地講,vsphere 設計有5個基本原則: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管理性(manageability)。

性能(performance)。

可恢複性(recoverability)。

安全性(security)。

随後,我們會用amprs這個縮略語來指代上述5個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大體上都可以顧名思義,無需多加解釋,但我們還會逐個詳細介紹。

當在vsphere 設計中進行各種決策時,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原則就是可用性。可用性囊括了諸多領域:正常運作時間和故障時間、可靠性、備援以及彈性。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一些性能方面的原則也會關系到可用性,例如,在已簽署服務級别協定(sla)的情況下,可用性還可能包括應用響應時間或應用延遲時間。後面會單獨讨論性能原則。就設計的幾個層面而言,可用性原則對技術層面的決策影響最大。

在某些情況下,功能需求會直接描述可用性,例如,vsphere 設計實施後必須達到99%的可用性。此時,功能需求已經很清楚地提出了可用性要求,是以必須包含到vsphere設計中。但有的時候,功能需求中并不會直接描述可用性需求。此時,架構師就不得不在設計中加入适當的可用性級别,以進行更多的設計決策。功能需求中可能隻要求虛拟環境必須使用10gb的以太網。隻部署一個10gb的以太網交換機就能滿足這個需求,但是這樣這個10gb的以太網交換機就成了單一故障點。當功能需求中沒有清晰地描述可用性需求時,為了簡單地滿足其描述的需求而設計的可用性級别會是合理的嗎?

在上述情況中,架構師需要做一個假設。這個假設會考慮更廣泛的功能需求和設計限制(請參見1.1節中的“注意”),進而讓vsphere設計者所做的決策更加合理。如果沒有直接說明可用性需求,那麼架構師設計時應該使用這樣的假設:vsphere環境的可用性要在項目資金允許的範圍内做得盡可能高。

架構師還必須考慮可管理性。可管理性原則最直接影響到的是運維層面的決策,因為它涉及了環境的持續管理和維護。可管理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容性。(相容性可以作為設計的一部分被管理嗎 ?)

适用性。(如何輕松管理适用性呢?)

互操作性。(可操作性和環境中的其他管理結構是內建在一起的嗎?)

可擴充性。(随着環境的不斷增長,如何很好地保證可擴充性呢?)

功能需求中一般都會很清晰地描述性能要求。性能要求會影響到技術和運維層面的決策。從伺服器的類型、網絡交換機的類型到存儲解決方案的選擇,性能要求會影響到技術層面決策的方方面面。在運維層面,通常是在服務級别協定中定義性能要求的,比如響應時間、每秒事物處理次數以及支援的最大使用者數等(如之前所述,請牢記在某些情況下性能需求和可用性是有關系的)。

顯然,即使性能需求描述并不明顯,設計vsphere環境的架構師在決策時也應該充分考慮性能。

可恢複性原則通常會涉及的概念包括:平均恢複時間(mean time to recover,mttr)、可維護性以及災難恢複或業務持續性(dr/bc)。顯然,這樣看起來可恢複性和可用性是相關聯的,但是可用性關注的是防止服務中斷,而可恢複性的目标是環境如何更快地從故障中恢複正常。

各個組織會采用各種不同的名額來度量可恢複性。這些度量名額就是恢複點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ive(rpo),重大故障或災難發生的情況下,可以接受多大程度的資料丢失)和恢複時間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ive(rto),多長時間環境能恢複運作)。通常,功能需求都會包含設計需要滿足的rpo/rto度量名額。

安全性影響到設計的每個層面:技術、組織和運維,是以做每個決策時都要考慮到安全性。

上述5個基本原則是形成設計決策的基礎。可以滿足功能需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作為vsphere機構,你必須用這5個基本原則來衡量決策的每個選項。這個選項對可用性有正面還是反面影響?對可管理性有正面還是反面影響?同樣,對性能、可恢複性和安全性呢?這些原則指引我們沿着正确的方向以最好的方式來滿足功能需求。

在結束本章開始研究vmware esxi(見第2章)前,我們還得重點讨論另一個問題:vmware vsphere的設計流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