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華章計算機《vsphere性能設計:性能密集場景下cpu、記憶體、存儲及網絡的最佳設計實踐》一書中的第3章 ,第3.1.5節,[美] 克裡斯托弗·庫塞克(christopher kusek) 著 呂南德特·施皮斯(rynardt spies)姚海鵬 劉韻潔 譯, 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華章計算機”公衆号檢視。
對于很多管理者和架構師來說,最愉快的事情之一就是将新硬體放入實驗室進行測試,并在投入生産之前建立一個基準。許多硬體廠商都使用測試實驗室作為“烘焙”手段,在這裡他們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标準測試來獲得最佳産品。抛開廠商的利益,你可以在你的實驗室中使用新的硬體以測試實際業務用例。你可以使用smart方法為這些原理建立一個基準,并體會到新硬體帶來的确實好處。
例如,最近行業内有許多基于閃存的存儲廠商推銷他們的産品來解決所有的虛拟化問題,并承諾為應用程式提供成百上千的iop。如果你的問題涉及i/o和響應時間,這會有所幫助。如果不是,那麼将資金投入最新的閃存陣列必将是一個錯誤。如果你已經為存儲、計算、網絡建立了你的基準,那麼不用依賴供應商的描述,你就可以知道新的硬體是否真的能提高你的環境和使用者體驗。
此時,你應該知道在測試實驗室中進行新硬體測試,重制生産問題,以及測試帶來的好處。現在你可以将上述方法運用到你的實驗室了。
如果沒有專門的測試實驗室,那麼你可以考慮使用其他環境作為測試平台,如開發、質檢或生産環境,以生産環境作為鏡像測試平台的超過三分之一。在以上這些環境中,通常按實驗室→開發和測試→質檢→生産的順序逐級送出更改版本,上一級更改測試無誤後再向下一級送出更改,這是在非生産環境下測試工作流程或腳本非常重要的步驟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