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CNA學習指南:Cisco網絡裝置互連(ICND1)(第4版)》——2.2節了解主機到主機的通信模型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ccna學習指南:cisco網絡裝置互連(icnd1)(第4版)》一書中的第2章,第2.2節了解主機到主機的通信模型,作者【美】anthony sequeira,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2.2 了解主機到主機的通信模型

ccna學習指南:cisco網絡裝置互連(icnd1)(第4版)

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建立用于幫助定義網絡流程的一般運作模式,包括各網絡元件和資料傳輸。了解osi模型的結構和用途,對于了解主機之間如何通信起着關鍵作用。本部分将介紹osi模型,并對其各層進行逐一說明。請記住,這是一個參考模型,用于提供協定建構架構并幫助人們了解網絡通信相關流程,而不是網絡通信标準。

注意:本部分讨論osi參考模型而非osi協定。

無論使用哪種類型的連接配接、作業系統或網絡服務實作計算機與計算機網絡互連,但不變的事實在于:要通過這些裝置進行通信,必須建立某些規則。例如,任何通信系統均需要使用規則規範通信模式。同時,還需要存在傳播通信的某些媒體。例如,某種語音的規則規定使用基本詞彙組建句子。這種語言可用于通過廣播作為媒體進行語言交流,也可以通過紙張作為媒體開展書面通信。

大部分語言具有指定文字組織方式、表達方式或書寫方式的規則。在許多西方語言中,往往從左向右書寫文字,但在一些東方語言中,則是從右向左甚至從上向下書寫文字。為了能夠有效開展通信,必須了解如何讀取文字以及讀取文字的順序。

組織内部的很多計算機和作業系統均由不同的公司制造,并且各自通過不同類型的程式進行運作。不過,如果這些系統彼此之間開展通信,則必須使用通用規則集實施資料通信。人們将定義系統間通信的規則稱作協定。

許多網際網路協定均可用于建立系統間通信路徑,并且其中每項協定都能提供十分類似的功能。為了設法建立一些建立資料通信協定的通用開放規則,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建立了osi參考模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