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群《ansys 14有限元分析自學手冊》一書中的第2章,第2.8節,作者 李兵 , 宮鵬涵,更多章節内容可以通路雲栖社群“異步社群”公衆号檢視
ansys 14有限元分析自學手冊
建立模型包括設定分析作業名和标題,以及建立幾何模型。
1.設定分析和标題
在進行一個新的有限元分析時,通常需要修改資料庫名,并在圖形輸出視窗中定義一個标題來說明目前進行的工作内容。
(1)從實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file > change title指令,将打開“change title”(修改标題)對話框,如圖2-129所示。

(2)在“enter new title”(輸入新标題)文本框中輸入文字“static analysis of a gear”,為本分析執行個體的标題名。
(3)單擊“ok”按鈕,完成對标題名的指定。
(4)從實用菜單中選擇plot> replot指令,指定的标題“static analysis of a gear”将顯示在圖形視窗的左下角。
2.建立齒輪面模型
在使用plane系列單元時,要求模型必須位于全局xy平面内。預設的工作平面即為全局xy平面内,是以可以直接在預設的工作平面内建立齒輪面。
(1)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總體柱坐标系。從實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global cylindrical。
(2)定義一個關鍵點。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keypoints > in active cs …。
② 在“keypoints number”文本框中輸入“1”,x=15, y=0,單擊“ok”按鈕,如圖2-130所示。
(3)定義一個點作為輔助點。
② 在“keypoints number”文本框中輸入“110”,x=12.5,y=40, 單擊“ok”按鈕,如圖2-131所示。
(4)偏移工作平面到給定位置。
① 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 wolrkplane > offset wp to > keypoints。
② 在ansys圖形視窗選擇110号點,單擊“ok”按鈕。
③ 偏移工作平面到給定位置後的結果如圖2-132所示。
(5)旋轉工作平面。
① 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offset wp by increments。
② 将打開選擇對話框,在“xy,yz,zx angles”文本框中輸入“-50,0,0”,單擊“ok”按鈕,如圖2-133所示。
(6)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工作平面坐标系。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working plane。
(7)建立第二個關鍵點。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 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keypoints > in active cs …。
② 在“keypoints number”文本框中輸入2,x=10.489, y=0,單擊“ok”按鈕,如圖2-134所示。
③ 所得的結果如圖2-135所示。
(8)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總體柱坐标系。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global cylindrical。
(9)建立其餘的輔助點。按照步驟(3)建立其餘的輔助點,将其編号分别設為120、130、140、150、160,其坐标分别為(12.5,44.5)、(12.5,49)、(12.5,53.5)、(12.5,58)、(12.5,62.5)。所得的結果如圖2-136所示。
(10)将工作平面平移到第二個輔助點。
① 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offset wp to > keypoints。
② 在ansys圖形視窗選擇120号點,單擊“ok”按鈕。
(11)旋轉工作平面。
② 在“xy,yz,zx angles”文本框中輸入“4.5,0,0”,單擊“ok”按鈕。
(12)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工作平面坐标系。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working plane。
(13)建立第三個關鍵點。
② 在“keypoints number”文本框中輸入“3”,x=12.221, y=0, 單擊“ok”按鈕。
(14)重複以上步驟,建立其餘的輔助點和關鍵點。
按照(10)~(13)的步驟,分别把工作平面平移到編号為130、140、150、160的輔助點,然後旋轉工作平面,旋轉角度均為2.4,0,0,再将工作平面設為目前坐标系,在工作平面中分别建立編号為4、5、6、7的關鍵點,其坐标分别為(14.182,0)、(16.011,0)、(17.663,0)、(19.349,0)。建立關鍵點的結果如圖2-137所示。
(15)建立編号為8、9、10的關鍵點。
① 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總體柱坐标系: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 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global cylindrical。
②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keypoints > in active cs …。
③ 在“keypoints number”文本框中輸入8,x=24, y=7.06, 單擊“ok”按鈕。
④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keypoints > in active cs …。
⑤ 在“keypoints number”文本框中輸入9,x=24, y=9.87, 單擊“ok”按鈕。
⑥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keypoints > in active cs …。
⑦ 在“keypoints number”文本框中輸入10,x=15, y=-8.13,單擊“ok”按鈕,所得結果如圖2-138所示。
(16)在柱面坐标系中建立圓弧線。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lines > lines > straight line 彈出選擇對話框,如圖2-139所示。
② 分别拾取關鍵點10和1,1和2,2和3,3和4,4和5,5和6,6和7,7和8,8和9,然後單擊“ok”按鈕。
③ 建立圓弧線所得結果如圖2-140所示。
(17)把齒輪邊上的線加起來,使其成為一條線。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operate > booleans > add > lines。
② 在圖形視窗中選擇剛剛建立的齒輪邊上的線,在選擇對話框中單擊“ok”按鈕,如圖2-141所示。
(18)偏移工作平面到總坐标系的原點。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offset wp to > global origin。
(19)将工作平面與總體直角坐标系對齊。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align wp with > global cartesian。
(20)将工作平面旋轉9.87°。
② 這時将打開旋轉對話框,在“xy,yz,zx angles”文本框中輸入“9.87,0,0”,單擊“ok”按鈕。
(21)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工作平面坐标系。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working plane。
(22)将所有線沿x-z面進行鏡像(在y方向)。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reflect > lines。
② 在對話框中選擇“pick all”,如圖2-144所示。
③ ansys會提示選擇鏡像的面和編号增量,選擇“x-z面”, 在增量中輸入“1000”,選擇“copied”,單擊“ok”按鈕,如圖2-145所示。
④ 将所有線鏡像後的結果如圖2-146所示。
(23)把齒頂上的兩條線粘接起來。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operate > booleans > glue > lines。
② 選擇齒頂上的兩條線,單擊“ok”按鈕。
(24)把齒頂上的兩條線加起來,成為一條線。
② 選擇齒頂上的兩條線,單擊“ok”按鈕,所得結果如圖2-147所示。
3.建立齒輪的一個扇形模型
(1)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總體直角坐标系。從實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global cartesian。
(2)建立關鍵點100。
② 在“keypoints number”文本框中輸入“100”,x=0, y=0, 單擊“ok”按鈕,如圖2-148所示。
(3)建立直線100,10;100,1010。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 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lines > straight line 。
② 分别拾取關鍵點100和10,100和1010,然後單擊“ok”按鈕,如圖2-149所示。
(4)從實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plot > lines。所得結果如圖2-150所示。
(5)把輪廓線粘接起來。
② 選擇齒上的所有線,單擊“ok”按鈕。
(6)把所有輪廓線粘接起來。
(7)用目前定義的所有線建立一個面。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areas > arbi trary > by lines。
② 選擇所有的線,單擊“ok”按鈕,如圖2-151所示。
(8)從實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plot > area。用目前定義的所有線建立一個面的結果如圖2-152所示。
(9)用目前定義的面建立一個體。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operate > extrude > areas > along normal。
② 選擇建立的面,單擊“ok”按鈕,如圖2-153所示。
③ 打開“extrude area along normal”對話框,在“length of extrusion”文本框中輸入8,單擊“ok”按鈕,如圖2-154所示。
(10)建立兩個圓柱體。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volumes > cylinder > solid cylinder。彈出建立圓柱對話框如圖2-155所示。
② 在“wp x”中輸入0,“wp y”中輸入0,“radius”中輸入5,“depth”中輸入8,單擊“apply”按鈕。
③ 在“wp x”中輸入0,“wp y”中輸入0,“radius”中輸入10,“depth”中輸入2.5,單擊“ok”按鈕,生成另一個圓柱體。
(11)偏移工作平面。
① 從實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offset wp to > xyz locations。
② 在“global cartesion”文本框中輸入0,0,8,單擊“ok”按鈕,如圖2-156所示。
(12)建立另一個圓柱體。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create > volumes > cylinder > solid cylinder。
② 在“wp x”中輸入0,“wp y”中輸入0,“radius”中輸入10,“depth”中輸入-2.5,單擊“ok”按鈕。生成另一個圓柱體。
(13)從齒輪體中“減”去3個圓柱體。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operate > booleans > subtract > volumes。
② 拾取齒輪體,作為布爾“減”操作的母體,單擊“apply”按鈕,如圖2-157所示。
③ 拾取剛剛建立的3個圓柱體作為“減”去的對象,單擊“ok”按鈕。
(14)從實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plot > volumes,所得結果如圖2-158所示。
(15)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總體柱坐标系。從實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global cylindrical。
(16)定義一個關鍵點。
② 在文本框中輸入“npt”為“1000”,x=7.5, y=−5,單擊“ok”按鈕。
(17)偏移工作平面到給定位置。
② 在ansys圖形視窗選擇剛剛建立的關鍵點;單擊“ok”按鈕。
(18)将激活的坐标系設定為工作平面坐标系。從應用菜單中選擇utility menu:workplane > change active cs to > working plane。
(19)建立一個圓柱體。
② “wp x”中輸入0,“wp y”中輸入0,“radius”中輸入1.75,“depth”中輸入8,單擊“ok”按鈕,生成另一個圓柱體。
(20)從齒輪體中“減”去圓柱體。
① 從主菜單中選擇main menu:preprocessor > modeling > operate > booleans > subtract > volumes。
② 拾取齒輪體作為布爾“減”操作的母體,單擊“apply”按鈕,結果如圖2-159所示。
(21)存儲資料庫ansys:拾取“save_db”。
本部分的指令流如下: